《韻府群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3 11:20
本文關鍵詞:《韻府群玉》研究
【摘要】:《韻府群玉》是宋元之際江西文人陰時夫兄弟輯錄并注釋的一部以平水韻編排的中國古代百科式類書,全書共二十卷,按一百零六部韻編排。明代大型官修類書《永樂大典》和清代《佩文韻府》等在內(nèi)容和體例方面均借鑒了《韻府群玉》一書。本文擬通過研究《韻府群玉》作者及其成書背景、版本、體例及其內(nèi)容、價值與不足共四個方面對該書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目的在于初步探討《韻府群玉》的學術價值及其它在中國古代類書中的地位。研究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部分《韻府群玉》作者及其成書背景考述。主要通過該書的序言、各個版本的地方志及后人編纂的姓名辭書對陰時夫的出生年代做出大致的推算,同時分析《韻府群玉》的成書背景。第二部分《韻府群玉》版本述略。經(jīng)筆者廣泛搜羅,并查閱各省市(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以及古人撰寫的藏書志,共發(fā)現(xiàn)《韻府群玉》十三個刻本。其中包括三個《韻府群玉》本,七個《新增說文韻府群玉》本,以及《增刪韻府群玉定本》、《新增直音說文韻府群玉》、《類聚古今韻府續(xù)編》三個版本。通過各版本刊刻時間的先后及其對各序文的研讀,梳理版本源流,最后用圖表形式呈現(xiàn)出來各版本之間的傳承關系。第三部分《韻府群玉》的體例及內(nèi)容。體例上,本節(jié)詳細介紹《韻府群玉》全書的體例,并對《韻府群玉》采用平水韻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分析。內(nèi)容上,對《韻府群玉》進行內(nèi)容分類與內(nèi)容比勘兩方面的研究。第四部分《韻府群玉》的價值與不足。通過對內(nèi)容體例的初步梳理,試圖對《韻府群玉》做出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既肯定它作為最早按韻編排的類書的重要價值,同時也指出它在體例方面以及內(nèi)容方面的不足。
【關鍵詞】:《韻府群玉》 陰時夫 版本 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256.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一、緒論11-15
- (一)選題意義11
- (二)研究現(xiàn)狀11-13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內(nèi)容13-15
- 二、《韻府群玉》作者及其成書背景15-23
- (一)《韻府群玉》作者家世及生平15-21
- 1.陰時夫家世考15-20
- 2.序文及其作序者生平述略20-21
- (二)《韻府群玉》成書背景21-23
- 1.政權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21-22
- 2.區(qū)域文化的繁榮22
- 3.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22-23
- 三、《韻府群玉》版本述略23-37
- (一)《韻府群玉》本23-26
- 1.元元統(tǒng)二年(1334)梅溪書院刻本23-24
- 2.戊申春東山秀巖書堂刊本24-25
- 3.明正統(tǒng)二年(1437)梁氏安定堂本25-26
- (二)《新增說文韻府群玉》二十卷本26-32
- 1.元至正十六年(1356)劉氏日新堂刻本26-27
- 2.明天順六年(1462)葉氏南山書堂刻本27-28
- 3.明弘治七年(1494)劉氏安正書堂本28-29
- 4.萬歷十八年(1590)王元貞刻本29-30
- 5.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刻本30-31
- 6.康熙五十五年(1716)文盛天德堂本31-32
- 7.《韻府群玉》四庫全書本32
- (三)《增刪韻府群玉定本》四友堂本32-34
- (四)《新增直音說文韻府群玉》本34
- (五)《類聚古今韻府群玉續(xù)編》明刻本34-37
- 四、《韻府群玉》體例與內(nèi)容37-61
- (一)體例37-50
- 1.以韻為綱37-41
- 2.以字攝詞41-44
- 3.單列百科44-50
- (二)內(nèi)容50-61
- 1.內(nèi)容分類50-55
- 2.諸本內(nèi)容比勘55-61
- 五、《韻府群玉》的價值與不足61-71
- (一)《韻府群玉》的價值61-68
- 1.對后世類書的編纂影響深遠61-62
- 2.詞匯活套的使用62-64
- 3.訓釋大量奇字64-65
- 4.名句選編65-68
- (二)《韻府群玉》的不足68-71
- 1.考證不夠嚴謹68-69
- 2.材料出處過于籠統(tǒng)69-70
- 3.詞條收錄過于繁雜70-71
- 結語71-72
- 參考文獻72-75
- 致謝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鄭炳林;劉全波;;類書與中國文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任遠;;古代詞藻成語典故之總集——《佩文韻府》[J];辭書研究;1985年06期
3 柯儀;;略說古代的寫作工具書[J];辭書研究;1983年03期
4 張云瑾;中國類書的發(fā)展歷程[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曹紅軍;;康熙朝《佩文韻府》的編撰與刊刻過程考[J];圖書館雜志;2005年05期
,本文編號:6141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6141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