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與指標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與指標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世界融為一個整體,全球各國都處于一個高速發(fā)展的軌道上,國際競爭愈演愈烈。在如此迅猛的國際形勢下,社會的發(fā)展已然不能僅依靠跟隨世界腳步,亟需快速把握科技前沿。各國開始將有限的資源投放在前沿領域,優(yōu)先發(fā)展。科學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盡早掌握科學前沿不僅有助于科學工作者在科研領域的研究,也將幫助國家更好的制定科技政策。因此科學前沿研究受到學者普遍關注,成為各個領域的研究主題。本文通過對現(xiàn)有多種科學前沿的概念和特征的梳理,界定了科學前沿的概念,而且根據(jù)此概念總結出科學前沿的關鍵性特征有新穎性、活躍度、橋梁性和受關注度。進而從科學前沿的特征出發(fā),梳理和比較共被引分析方法、文獻耦合分析方法和直接引文分析方法在識別科學前沿特征的應用,并針對科學前沿的特征構建了一套指標。最后以科學計量學領域為例,通過實際分析驗證三種方法在測度科學前沿特征上的效果。為了更好地比較三種方法的分析結果,我們從時間層面和活躍度層面重點考慮科學前沿的特性。借鑒戰(zhàn)略管理的思想,以戰(zhàn)略坐標圖的形式將每種方法識別出的科學前沿劃分為活躍前沿、邊緣前沿、新興活躍前沿和新興潛力前沿。比較劃分結果,并結合科學計量學當前發(fā)展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共被引分析方法在測度科學前沿特征上的效果更明顯。因此,我們基于共被引分析方法比較幾種特征指標的適用性。本文不僅對科學前沿的理論基礎進行了系統(tǒng)的介紹,而且對其識別方法和指標進行了梳理,從而豐富和深化科學前沿研究,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從而為我國科技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前沿 共被引分析 文獻耦合分析 直接引文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353.1;G30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緒論8-14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義8-9
- 1.2 國內(nèi)外科學前沿研究現(xiàn)狀9-13
- 1.2.1 科學前沿概念與內(nèi)涵的研究現(xiàn)狀9-10
- 1.2.2 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與指標的研究現(xiàn)狀10-13
- 1.3 研究思路與特色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特色13-14
- 2 科學前沿概念與特征的界定、方法與指標的遴選14-24
- 2.1 科學前沿的概念與特征的界定14-17
- 2.1.1 科學前沿概念的界定14-15
- 2.1.2 科學前沿特征的界定15-17
- 2.2 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的遴選17-20
- 2.3 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指標的遴選20-24
- 2.3.1 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指標的比較21-22
- 2.3.2 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指標的構建22-24
- 3 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與指標的實證分析——以科學計量學領域為例24-44
- 3.1 領域選擇背景與數(shù)據(jù)來源24-25
- 3.2 結果與分析25-44
- 3.2.1 共被引分析方法測度科學前沿特征25-35
- 3.2.2 文獻耦合分析方法測度科學前沿特征35-40
- 3.2.3 直接引文分析方法測度科學前沿特征40-44
- 4 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與指標的比較44-54
- 4.1 科學前沿測度方法適用性的比較44-50
- 4.2 科學前沿測度指標適用性的比較50-54
- 4.2.1 單一指標適用性的比較50-51
- 4.2.2 多指標組合適用性的比較51-54
- 結論54-56
- 參考文獻56-6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60-61
- 致謝61-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勇;把鏡頭對準科學前沿[J];新聞前哨;2000年01期
2 ;《科學前沿與未來》──一本值得關注的系列專著[J];科技導報;1995年07期
3 張麗華;張志強;;科學前沿遷移的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4年03期
4 ;中國學者已躍居世界科學前沿[J];科學中國人;1996年10期
5 ;機械工程學科組織專家研討科學前沿及優(yōu)先資助領域[J];光機電信息;2000年07期
6 本刊編輯部;;為開拓科學前沿鋪路架橋[J];前沿科學;2008年01期
7 ;立足三秦,瞄準社會科學前沿[J];報刊之友;1995年05期
8 張英杰;冷伏海;;基于案例的科學前沿探測方法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年20期
9 潘玉君;“中國21世紀議程”與地理科學前沿[J];科學學研究;1997年02期
10 趙作權;地球科學前沿走向:從學科導向到問題導向──美、中兩國地球科學前沿的特點、比較與思考[J];科技導報;199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許瓏;焦江方;;“21世紀科學前沿與中國的機遇”高層論壇在京開幕[A];中國生理學會論文匯編2006年第三期[C];2006年
2 莊壽強;;論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異同及其在地質(zhì)領域中的應用[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第十屆學術會議代表論文集[C];2005年
3 方喜業(yè);;生命科學前沿和實驗動物科學[A];首屆中國中醫(yī)藥實驗動物科技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2年
4 曾慶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捕捉科學前沿知識的能力[A];中國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黃國瓊;羅長坤;;生命科學前沿的特征與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第二屆醫(yī)學科研管理研討會征文匯編[C];2006年
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文化建設總體思路和實踐框架[A];上?萍枷到y(tǒng)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會論文選編第八輯[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首晟;創(chuàng)新在中國(三)[N];新清華;2013年
2 王澎;首屆京港生命科學前沿研討會召開[N];科技日報;2000年
3 張煌;洞察科學前沿的軍事前景[N];解放軍報;2012年
4 記者 楊健;紀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20周年暨 “21世紀科學前沿與中國的機遇”高層論壇舉行[N];人民日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張夢然;五大荒誕卻實際存在的科學概念[N];科技日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郝曉明;活躍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科學前沿[N];科技日報;2012年
7 ;《廣東省自主創(chuàng)新促進條例》釋義[N];科技日報;2012年
8 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開大學教授 天津市政協(xié)副主席 饒子和;三十而立 擘畫未來[N];光明日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林木;層次越高,,科學界性別差異越大[N];中國婦女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溫紅彥;共同走向科學前沿[N];人民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龐杰;知識流動理論框架下的科學前沿與技術前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黎翔;科普論文集《地球科學前沿:從地震到全球變暖》節(jié)選 翻譯報告[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2 張珊珊;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與指標比較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3 杜英英;基于生物科學前沿進行探究學習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科學前沿特征測度方法與指標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44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47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