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學體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00:16
為給中學體育的進一步研究和發(fā)展提供參考,本文采用可視化分析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發(fā)表的有關中學體育研究的論文為研究對象,運用Cite Space V可視化分析軟件繪制出關于中學體育研究的知識圖譜并進行分析和解讀。結果表明:(1)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論文發(fā)文量整體上呈現出不規(guī)則的倒"V"字型;(2)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學者合作不夠密切,大部分學者處于各自為戰(zhàn)的狀態(tài);(3)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科研機構之間松散的合作局面不利于該領域的發(fā)展;(4)中學體育領域的研究由集中化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且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大多分布在中學體育的主體、中學體育教學、不同地區(qū)的中學體育、中學體育的發(fā)展4個方面。
【文章來源】: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0,28(05)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我國中學體育領域年發(fā)文量圖
Cite Space作者共現網絡中,字體和節(jié)點的大小代表學者發(fā)文量的多少,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學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連線的顏色代表合作的時間。由圖2可知(圖2中僅顯示發(fā)文量2篇及2篇以上的作者),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學者分布較為分散,學者之間的連線網絡少,合作團隊僅有:汪曉贊、季瀏、秦海權,王維群、王家宏,趙丹、宋萑,劉轉青、劉積德這4組,且團隊內成員較少,最多的也只有3人。這表明我國學者在該領域合作不夠密切,大部分學者處于各自為戰(zhàn)的狀態(tài),這不利于我國中學體育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在這4組合作團隊中,汪曉贊、季瀏、秦海權團隊的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教學方法,王維群、王家宏團隊的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教育、教師,趙丹、宋萑團隊的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教師,劉轉青、劉積德團隊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課程。3.3 科研機構分析
分析科研機構共現網絡,可以反應出我國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及其影響力。經統(tǒng)計,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發(fā)文量排在第一位的科研機構是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7篇),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蘇州大學體育學院、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成人教育部、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這7所科研機構并列排在第二位,其發(fā)文量均為4篇,排在第三位的機構是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3篇),其他科研機構發(fā)文量均在2篇及2篇以下。Cite Space機構共現網絡中的字體、節(jié)點和連線表示的含義與其在作者共現網絡中表示的含義相同。由圖3可以直觀看出(圖3中僅顯示發(fā)文量在2篇及2篇以上的科研機構),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絕大部分都是綜合院校的體育學院、體育系或者體育部,師范院校的體育學院和體育院校。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大多分布在我國的華東以及華北地區(qū)。從圖3中也不難發(fā)現,我國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發(fā)文量2篇以上的科研機構雖有35個(Nodes=35),但是僅有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和上海體育學院成人教育部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可見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能力較弱,且沒有跨地域、跨領域的合作。與體育其他研究領域不同,中學體育研究具有交叉性,綜合性的特點,它融合了體育學、教育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需要不同學科領域的機構合作交流、融合創(chuàng)新,并且受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各個區(qū)域的中學體育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區(qū)域的機構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因此,目前中學體育研究領域這種松散的合作局面很不利于其發(fā)展。
本文編號:3388470
【文章來源】: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0,28(05)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我國中學體育領域年發(fā)文量圖
Cite Space作者共現網絡中,字體和節(jié)點的大小代表學者發(fā)文量的多少,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學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連線的顏色代表合作的時間。由圖2可知(圖2中僅顯示發(fā)文量2篇及2篇以上的作者),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學者分布較為分散,學者之間的連線網絡少,合作團隊僅有:汪曉贊、季瀏、秦海權,王維群、王家宏,趙丹、宋萑,劉轉青、劉積德這4組,且團隊內成員較少,最多的也只有3人。這表明我國學者在該領域合作不夠密切,大部分學者處于各自為戰(zhàn)的狀態(tài),這不利于我國中學體育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在這4組合作團隊中,汪曉贊、季瀏、秦海權團隊的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教學方法,王維群、王家宏團隊的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教育、教師,趙丹、宋萑團隊的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教師,劉轉青、劉積德團隊研究方向側重于中學體育課程。3.3 科研機構分析
分析科研機構共現網絡,可以反應出我國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及其影響力。經統(tǒng)計,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發(fā)文量排在第一位的科研機構是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7篇),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蘇州大學體育學院、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成人教育部、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這7所科研機構并列排在第二位,其發(fā)文量均為4篇,排在第三位的機構是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3篇),其他科研機構發(fā)文量均在2篇及2篇以下。Cite Space機構共現網絡中的字體、節(jié)點和連線表示的含義與其在作者共現網絡中表示的含義相同。由圖3可以直觀看出(圖3中僅顯示發(fā)文量在2篇及2篇以上的科研機構),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絕大部分都是綜合院校的體育學院、體育系或者體育部,師范院校的體育學院和體育院校。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國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的科研機構大多分布在我國的華東以及華北地區(qū)。從圖3中也不難發(fā)現,我國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發(fā)文量2篇以上的科研機構雖有35個(Nodes=35),但是僅有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和上海體育學院成人教育部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可見在中學體育研究領域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能力較弱,且沒有跨地域、跨領域的合作。與體育其他研究領域不同,中學體育研究具有交叉性,綜合性的特點,它融合了體育學、教育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需要不同學科領域的機構合作交流、融合創(chuàng)新,并且受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各個區(qū)域的中學體育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區(qū)域的機構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因此,目前中學體育研究領域這種松散的合作局面很不利于其發(fā)展。
本文編號:33884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38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