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錄》《七略》研究與佚文輯考
發(fā)布時間:2021-07-06 17:33
劉向《別錄》、劉歆《七略》作為我國古代目錄學的源頭之作,開創(chuàng)了書籍目錄分類與著錄體例。班固在撰寫《漢書》時,即將《七略》調(diào)整後收入《漢書》,編為《藝文志》,首開史志目錄的先河,也開啟了削弱二書獨立性的進程。自此以降,藝文志或經(jīng)籍志目錄的編纂成為我國正史目錄編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圖書分類體系上,“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也由《別錄》《七略》六分法演變而來。同時,二書系統(tǒng)記述了先秦兩漢典籍,在古文獻學史及學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秳e錄》《七略》成於漢代,散佚於南宋時期,後不見文本傳世。至清代,文獻學家開始致力於《別錄》《七略》佚文收輯與整理,力圖恢復二書面貌。截至目前,已見《別錄》《七略》輯本共計十一種。本文共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別錄》《七略》專題研究,下編為《別錄》《七略》佚文校訂。上編由五部分組成,分別從成書、亡佚、輯本、辨?zhèn)渭皩W術價值五部分對二書進行考辨分析。首先,《別錄》《七略》成書問題。本文從圖書的積累、學術的發(fā)展及政治的影響切入,分析了校書動因,梳理了參校人員,也對《別錄》《七略》的體例、結構及內(nèi)容進行了考辨,並結合佚文分析了劉向撰寫書錄的引書問題。其次,《別錄》《七略》亡佚...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嘉慶十二年至十七年歙鮑氏校宋版刻本
然諸本所錄均未有“方”字,疑自洪頤煊始,諸本所見當是鮑本或與鮑本同體系之版本,而未見宋本《太平御覽》。綜上,佚文當錄作:“京房《易說》云:‘月與星至陰也,有形無光,日照之乃有光,喻如鏡照日,即有影見。月初光見西方,望已後光見東方,皆日所照也!薄兑讉骶┦隙渭螘洝罚杭,即京房所授《易》者也【輯佚源】《漢書》卷三十《藝文志》顏師古註:“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雹凇据嫳尽亢楸荆骸岸渭危淳┓克鶑氖堋兑住氛咭,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漢書·藝文志》註)”嚴本:“段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漢書·藝文志》註)”馬本:“《京氏段嘉》十二篇。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同上③)”圖 2 嘉慶十二年至十七年歙鮑氏校宋版刻本圖 1 中華書局本縮印商務印書館影宋本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學研究[J]. 漢學研究通訊. 2017 (03)
[2]《燕丹子》成書及與《荊軻列傳》的敘事異同[J]. 李建明.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5)
[3]《燕丹子》考論[J]. 杜志強. 文獻. 2015(05)
[4]姚振宗《七略別錄佚文》商說舉例[J]. 孫振田.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3)
[5]試論姚振宗《七略佚文》的誤失[J]. 孫振田.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4)
[6]由《別錄》到《四庫全書總目》看目錄學的發(fā)展流變[J]. 王茜.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3(03)
[7]汪中《老子考異》是非辨——老子考辨之四[J]. 喻幾凡.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8]環(huán)淵新考——兼論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及該墓墓主的身份[J]. 高華平. 文學遺產(chǎn). 2012(05)
[9]《燕丹子》成書年代補議[J]. 何亮. 昌吉學院學報. 2010(02)
[10]《燕丹子》考辨[J]. 馬振方.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博士論文
[1]馬國翰研究[D]. 趙晨.山東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燕丹子》研究述略[D]. 付春麗.山東大學 2018
[2]《別錄》《七略》研究[D]. 張世磊.吉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68672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嘉慶十二年至十七年歙鮑氏校宋版刻本
然諸本所錄均未有“方”字,疑自洪頤煊始,諸本所見當是鮑本或與鮑本同體系之版本,而未見宋本《太平御覽》。綜上,佚文當錄作:“京房《易說》云:‘月與星至陰也,有形無光,日照之乃有光,喻如鏡照日,即有影見。月初光見西方,望已後光見東方,皆日所照也!薄兑讉骶┦隙渭螘洝罚杭,即京房所授《易》者也【輯佚源】《漢書》卷三十《藝文志》顏師古註:“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雹凇据嫳尽亢楸荆骸岸渭危淳┓克鶑氖堋兑住氛咭,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漢書·藝文志》註)”嚴本:“段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漢書·藝文志》註)”馬本:“《京氏段嘉》十二篇。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同上③)”圖 2 嘉慶十二年至十七年歙鮑氏校宋版刻本圖 1 中華書局本縮印商務印書館影宋本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學研究[J]. 漢學研究通訊. 2017 (03)
[2]《燕丹子》成書及與《荊軻列傳》的敘事異同[J]. 李建明.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5)
[3]《燕丹子》考論[J]. 杜志強. 文獻. 2015(05)
[4]姚振宗《七略別錄佚文》商說舉例[J]. 孫振田.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3)
[5]試論姚振宗《七略佚文》的誤失[J]. 孫振田.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4)
[6]由《別錄》到《四庫全書總目》看目錄學的發(fā)展流變[J]. 王茜.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3(03)
[7]汪中《老子考異》是非辨——老子考辨之四[J]. 喻幾凡.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8]環(huán)淵新考——兼論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及該墓墓主的身份[J]. 高華平. 文學遺產(chǎn). 2012(05)
[9]《燕丹子》成書年代補議[J]. 何亮. 昌吉學院學報. 2010(02)
[10]《燕丹子》考辨[J]. 馬振方.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01)
博士論文
[1]馬國翰研究[D]. 趙晨.山東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燕丹子》研究述略[D]. 付春麗.山東大學 2018
[2]《別錄》《七略》研究[D]. 張世磊.吉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68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26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