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通義》古今注商
發(fā)布時間:2021-04-04 20:23
應劭《風俗通義》是東漢時期的風俗著作,大量記載漢時傳聞、名物典章、歷史人物、地理風貌等,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讹L俗通義》問世后,幾經散佚,又經明清大家校輯,略成十卷本。但是其?弊⑨尮ぷ髌鸩捷^晚,自清人盧文弨、孫詒讓?睘槭,今人吳樹平、王利器、趙泓等又作?弊⒆g工作,校注全備,趨於完善。然而我們在研讀各校注版本時,發(fā)現(xiàn)尚有當注未注、兩論未有確詁、仍存闕疑、校勘注釋再可商酌之處,仍然存在注釋?痹傺芯康目臻g。論文主體部分從?焙陀栐b兩個角度分別提出商榷。行文以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1981年,2010年再版)為?北,參考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1980)和趙泓《風俗通義全譯》(1997),借鑒盧文弨《群書拾補》和孫詒讓《札迻》等説法,在前賢的基礎上,加以研討。其中,校勘八處,對文本中的訛字、疑字和脫字進行?鄙倘,又訓詁十四處,對文本中語境不協(xié)、假借失考、訓釋不備、注釋當補的四種情況進行訓詁商榷,以期對《風俗通義》的整理略有幫助。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風俗通義》概說
一、應劭與《風俗通義》
二、《風俗通義》版本卷目
第二節(jié) 《風俗通義》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第二章 《風俗通義》古今輯注本
第一節(jié) 宋以前的傳本
一、庾仲容《子鈔》
二、馬總《意林》
第二節(jié) 宋至清的刻本、校勘本
一、盧文弨《群書拾補》
二、孫詒讓《札迻》
第三節(jié) 清以後的注本
一、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
二、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
三、趙泓《風俗通義全譯》
第三章 《風俗通義》古今注校勘商榷
第一節(jié) 訛字校商
第二節(jié) 疑字校補
第三節(jié) 脫字校商
第四章 《風俗通義》古今注訓詁商榷
第一節(jié) 語境不協(xié)
第二節(jié) 假借失考
第三節(jié) 訓釋不備
第四節(jié) 注釋當補
余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漢代地方官吏考核制度的特點[J]. 王梅.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2]《風俗通義》研究綜述[J]. 劉海峰. 天中學刊. 2012(06)
碩士論文
[1]《風俗通義》反義詞研究[D]. 張佳.浙江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118426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風俗通義》概說
一、應劭與《風俗通義》
二、《風俗通義》版本卷目
第二節(jié) 《風俗通義》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第二章 《風俗通義》古今輯注本
第一節(jié) 宋以前的傳本
一、庾仲容《子鈔》
二、馬總《意林》
第二節(jié) 宋至清的刻本、校勘本
一、盧文弨《群書拾補》
二、孫詒讓《札迻》
第三節(jié) 清以後的注本
一、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
二、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
三、趙泓《風俗通義全譯》
第三章 《風俗通義》古今注校勘商榷
第一節(jié) 訛字校商
第二節(jié) 疑字校補
第三節(jié) 脫字校商
第四章 《風俗通義》古今注訓詁商榷
第一節(jié) 語境不協(xié)
第二節(jié) 假借失考
第三節(jié) 訓釋不備
第四節(jié) 注釋當補
余論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漢代地方官吏考核制度的特點[J]. 王梅.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2]《風俗通義》研究綜述[J]. 劉海峰. 天中學刊. 2012(06)
碩士論文
[1]《風俗通義》反義詞研究[D]. 張佳.浙江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1184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311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