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詩集版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4 21:50
【摘要】:本論文以“元好問詩集”版本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擬在將“元好問詩集”從最初之形成、刊行直到清代所見本的各種不同版本進行全面搜集、整理和比較研究,并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考證,初步梳理出元好問同時代各種版本詩集之間的互相交融聯(lián)系以及不同時代各種版本詩集之間的前后承繼關(guān)系,以此來試圖考察清楚由元代最初成集本“遺山集”至清代諸版本“遺山(詩)集”的源流傳播演變遞接軌跡。論文的成果對于“元好問詩集”的研究提供前期研究的背景資料支撐,對于元好文詩歌、金代詩歌、金代文學的研究也將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shù)創(chuàng)新價值和理論探討意義。具體章節(jié)內(nèi)容如下: 引言。涉及論文選題提出之緣起、目前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關(guān)于“元好問詩集”版本以及相關(guān)研究狀況分析兩方面內(nèi)容。 第一章,元好問詩文集中統(tǒng)壬戌刻本。本章詳細考述了中統(tǒng)壬戌本輯錄、刊行者嚴忠杰、類次者張德輝及序跋作者李治、徐世隆、杜仁杰、王鶚生平及其同元好問的關(guān)系。以現(xiàn)存四篇序跋為重點,并佐以相關(guān)信息,推論元好問詩文集中統(tǒng)壬戌本的成集原因、過程、內(nèi)容,以及推論該本應為元好問詩文集最初之始刊本。 第二章,元好問詩集至元庚午刻本。本章詳細考述了至元詩集本的刊行者曹之謙、序作者段成己與此二十卷詩集本之間的淵源,以此論證此本與中統(tǒng)本的區(qū)別與遞接關(guān)系。 第三章,元好問詩集明代刻本。本章詳細考述了明代李瀚刊行的元好問集四十卷本、詩集二十卷本和毛晉汲古閣二十卷本,在考述基礎(chǔ)上論證各版本與元代各版本之間的源流、傳承、演變、遞接關(guān)系。 第四章,元好問詩集清代刻本。本章詳細考述了清代刊行的元好問(詩)集主要版本:華希閔劍光閣本(刻于康熙四十九年,即1710年)、萬廷蘭乾隆戊戌本(刻于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張穆陽泉山莊本(著成于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施國祁《元遺山詩集箋注》本(著書年代不詳)、方戊昌讀書山房本(刻于光緒七年,即1881年)和樊宗源《遺山詩鈔》本(刊行于光緒十年,即1884年)。并針對各版本的底本來源以及流傳情況作了相關(guān)的論證。 第五章,現(xiàn)存元好問(詩)集版本基本特征比較。本章以圖表形式將元好文詩集從最初形成刊行直到清代諸版本的傳流遞接關(guān)系進行了直觀式標示。 結(jié)語。對于論文的成果在研究和圖表標示的基礎(chǔ)上進行歸納,并對我們目前如果刊行一部新的《元好文詩集》應如何選擇底本、校本、參校本給出建議。元好問詩集的整理對于元好文詩歌、金代詩歌、金代文學的研究以及金代元好問本人的研究將產(chǎn)生較為重要的影響和新的學術(shù)理論探討效應。 本論文由于接觸資料和搜集版本之有限,還存在許多不足和需要補充之處,望各位專家和老師批評指正,以使成果更加完善,以便為元好文詩集的進一步研究做出更多貢獻。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56;I207.22
本文編號:2755534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256;I207.2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杜平;李艷蓉;王志英;;元好問生平蹤跡考[J];滄桑;2010年12期
2 劉達科;曹之謙及其詩歌[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3 賈曉峰;;河汾諸老憂患情懷的多維度解讀[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本文編號:27555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7555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