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與服務優(yōu)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30 07:25
【摘要】:學術社交網絡是面向科研工作者的社交平臺,基于該平臺,用戶可以進行知識交流、學術信息和資源共享,以達到開闊研究視野、提升科研能力的目的。本文通過分析影響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的各項因素,為優(yōu)化學術社交網絡的服務提供依據,進而促進知識傳播、提升學術交流效率。本文工作內容如下:第一,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特征分析。首先,收集典型學術社交網絡平臺的用戶特征信息,從性別、年齡結構、用戶身份、所屬學科等角度分析用戶結構;然后,定義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的評價要素,并通過數據分析,總結出用戶在知識交流和共享、使用持續(xù)性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二,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以國內典型的學術社交網絡為研究背景,結合基礎理論,明確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的維度構成,即包括:信任度、有用性、對等原則、沉浸感、榮譽感、平臺體驗等六個方面;谏鲜鼍S度,設計調查問卷和統(tǒng)計分析樣本數據,得出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模型。第三,學術社交網絡服務優(yōu)化策略和建議。針對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提出“推薦模式”服務優(yōu)化模型。該模型能夠根據用戶特征信息,自動匹配好友,并推薦相關學術信息和研究動態(tài),以促進用戶交流和共享、增強用戶活躍度和粘性。本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針對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提出“推薦模式”的服務優(yōu)化模型,基于該模型,可以改變用戶使用學術社交網絡進行交友和閱讀的方式,由過去的被動接收,轉變?yōu)橄到y(tǒng)匹配,節(jié)約了用戶的時間、增強了用戶之間的信任、提高了平臺使用體驗,最終可以達到可持續(xù)使用社交網絡的目的。
【圖文】:
昌航空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 緒設計調查問卷,分析樣本特征數據,并對問卷的有效性進行討論,問卷調是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的科學手段運用。(3)數據分析法基于問卷調查收集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得出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響因素排序,為服務優(yōu)化提供數據支撐。(4)案例分析法本文以國內典型的學術社交網絡為調查背景,基于這些學術網絡的用戶行征,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結論,從而為同類學術網絡的服務優(yōu)化提供案例支撐。.4.2 技術路線本文研究采取的技術路線,如圖 1-1 所示。
圖 3-1 學術社交網絡用戶男女性別占比統(tǒng)計圖析學術社交網絡用戶年齡結構,如圖 3-2 所示。其中,2525~35 歲之間的用戶占比達到了 47.02%,36~50 歲之間的0 歲以上用戶占比為 12.46%?梢,我國學術社交網絡的5 歲到 35 歲之間,這是由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青年年齡階段,當年齡增大,受各種因素制約或自身工作性質究的人相對會減少,所以隨著年齡增大,,參與學術社交網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252
【圖文】:
昌航空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 緒設計調查問卷,分析樣本特征數據,并對問卷的有效性進行討論,問卷調是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的科學手段運用。(3)數據分析法基于問卷調查收集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得出學術社交網絡用戶使用行響因素排序,為服務優(yōu)化提供數據支撐。(4)案例分析法本文以國內典型的學術社交網絡為調查背景,基于這些學術網絡的用戶行征,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結論,從而為同類學術網絡的服務優(yōu)化提供案例支撐。.4.2 技術路線本文研究采取的技術路線,如圖 1-1 所示。
圖 3-1 學術社交網絡用戶男女性別占比統(tǒng)計圖析學術社交網絡用戶年齡結構,如圖 3-2 所示。其中,2525~35 歲之間的用戶占比達到了 47.02%,36~50 歲之間的0 歲以上用戶占比為 12.46%?梢,我國學術社交網絡的5 歲到 35 歲之間,這是由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青年年齡階段,當年齡增大,受各種因素制約或自身工作性質究的人相對會減少,所以隨著年齡增大,,參與學術社交網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2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超瓊;陳s
本文編號:2645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64553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