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茶的古代中醫(yī)藥文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6 16:17
【摘要】:在養(yǎng)生保健熱潮當盛的今天,茶作為一種廣為大眾所接受的飲品扮演了日常保健的重要角色。中國人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憋嫴枋谴蠖鄶(shù)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臘茶,亦稱為“蠟茶”“蠟面茶”,是一種唐朝出現(xiàn)的制作繁雜、品質精良的宮廷貢茶。在貢茶制度的大環(huán)境下,臘茶出現(xiàn)伊始只供皇親國戚和其他社會上層人士享用。唐代的中醫(yī)藥文獻中未見與臘茶相關的記載,到了宋代它開始作為一種中藥出現(xiàn)在方書中。在自宋代以來的浩瀚的含茶方劑資料中,臘茶作為其中使用率較高的一種,扮演了養(yǎng)生療疾的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通過搜集整理兩宋時期到1911年以前這段時間的中醫(yī)古籍中與臘茶有關的方劑資料,探究臘茶的功效主治,以期重新挖掘它的利用價值,使其能在當今社會中發(fā)揮相應的作用。本研究的主體部分是現(xiàn)存兩宋時期、金元時期、明朝、清朝的中醫(yī)古籍資料。以“臘茶”“蠟面茶”“北苑貢茶”“團茶”“建茶”等為關鍵字,搜集與臘茶相關的方劑資料。通過對古代中醫(yī)藥文獻中含臘茶方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臘茶中醫(yī)藥方面的應用,發(fā)掘臘茶功效主治,探索其養(yǎng)生療疾意義。資料搜集方法:明確臘茶的稱謂,確定關鍵詞。經(jīng)考證后,以“臘茶”“蠟茶”“蠟面茶”“建茶”“北苑茶”為關鍵詞,檢索《中華醫(yī)典(電子版)》中收錄的1911年以前的所有中醫(yī)古籍作為初步搜集材料,后根據(jù)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主要圖書館或其官方網(wǎng)站收錄的相應古籍善本資料和影印本資料進行完善。經(jīng)匯總整理后,收集到含臘茶中醫(yī)古籍77部,方劑428首。其中兩宋時期古籍17部,方劑182首;金元時期古籍6部,方劑18首;明朝古籍25部,方劑179首;清朝古籍29部,方劑49首。資料整理與分析方法:整理所收集資料中所有與臘茶相關的方劑。將所收集到的含臘茶方劑按古籍出版順序排序后進行去重整理。以較先出版的古籍資料為底本,檢索后世古籍資料中與其相同的方劑將其去重刪除。分為以下三種情況:①方劑名稱相同、藥物組成相同的方劑視為重復,將后世所刊方劑刪除。②藥物組成以及藥物劑量相同、方名不同的視為相同方劑,將后世所刊方劑刪除。如《證治準繩·雜病》中記載的無名方劑“酸棗仁一兩,臘茶二兩……煎溫無時服”與《圣濟總錄》中的“酸棗仁湯方”的藥物組成及劑量完全相同,則將《證治準繩·雜病》中的方劑去重刪除。③藥物組成不同、方劑名稱相同的方劑視為不同方劑,進行保留。如:《圣濟總錄》中的兩首“芎勞散”。一首組成為:芎勞、石膏、細辛、荊芥穗、甘草、草烏、臘茶,另一首組成為:芎勞、莎草根、石膏、龍腦、荊芥、臘茶。兩首方劑名稱相同但組成不同,都保留。經(jīng)去重整理后,收集到的含臘茶中醫(yī)古籍34部,方劑220首。其中兩宋時期古籍17部,方劑152首;金元時期古籍3部,方劑7首;明朝古籍10部,方劑52首;清朝古籍6部,方劑9首。本文主體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綜述。對中國知網(wǎng)、讀秀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資源系統(tǒng)、維普醫(yī)藥信息資源系統(tǒng)有記錄以來與臘茶、蠟面茶、貢茶、北苑茶、建茶相關的論文以及著作進行收集整理,查看與臘茶相關的各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整理本論文的研究基礎,并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思路。第二部分,正文。1.對臘茶做簡要描述。包括臘茶的界定、臘茶出現(xiàn)的年代、臘茶的歷史文化背景。探討臘茶的制作方法,考察臘茶在社會、文化等非醫(yī)療方面的應用發(fā)展。2.介紹臘茶在中醫(yī)藥古籍中的記載情況,分析其功效主治。主要以朝代為線軸,分為兩宋時期、金元時期、明朝、清朝四部分。(1)整理不同時期含臘茶方記載的情況。去重后收集到的古籍有兩宋時期的《博濟方》《蘇沈良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圣濟總錄》《小兒藥證直決》《幼幼新書》《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洪氏集驗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楊氏家藏方》《是齋百一選方》《普濟本事方》《婦人大全良方》《宋本備急灸法》《類證活人書》《雞峰普濟方》《類證普濟本事方》,金元時期的《世醫(yī)得效方》《黃帝素問宣明論方》《衛(wèi)生寶鑒》,明朝的《普濟方》《衛(wèi)生易簡方》《傷寒六書》《奇效良方》《嬰童百問》《丹溪心法治要》《醫(yī)學入門》《醫(yī)學綱目》《明目至寶》《幼科發(fā)揮》《萬氏秘傳片玉心書》,清朝的《外科大成》《張氏醫(yī)通》《馮氏錦囊秘錄》《瘍醫(yī)大全》《雜病廣要》《理瀹駢文》。(2)分析臘茶入方的形式。臘茶入方共有臘茶單藥為方、含臘茶復方以及臘茶送服方三種形式。臘茶單用為方共4首,治療泄痢、瘡瘍等疾病;含臘茶復方有59首,治療目疾,頭痛、瘡瘍、泄痢等疾病;臘茶送服方最多,共153首,治療范圍廣泛,內外婦兒均有涉及,如瘴虐、瘡瘍、泄痢、驚風、中風、小兒天吊等。(3)含臘茶方復方及臘茶單用方的劑型特點。含臘茶復方和臘茶單用方的應用劑型有散劑、湯劑、丸劑、膏劑、丹劑、鋌劑、餅劑等,十分多樣。其中散劑最多,共28首,約占含臘茶復方和臘茶單用方總量(63首)占總量的44.4%;湯劑次之,14首,約占含臘茶復方和臘茶單用方總量(63首)占總量的22.29%。(4)梳理含臘茶方的治療疾病的種類。臘茶的療疾種類十分廣泛,有噎膈、目疾、頭目昏眩、頭痛、中風、小兒驚風、傷寒夾驚、鼻塞、泄痢、瘡瘍、痰涎、癩病、咽腫咽痛、痔、癱瘓、身體疼痛、蠱蟲、厥逆、瘴氣、膽熱多睡、喘嗽、嘔逆、吐血、鼻衄、ve瘕積聚、小便不通、鼻淵、癭瘤、瘰疬痰核、大便下血、疳積、神仙服餌、瘧疾、淋證、湯火傷、傷寒惡候、耳聾等30余種。(5)臘茶與其他中藥配伍規(guī)律。在含臘茶方中,臘茶的主要配伍有臘茶配伍荊芥(荊芥穗)、臘茶配伍生姜、臘茶配伍薄荷、臘茶配伍蔥(蔥白)、臘茶配伍乳香等。(6)分析臘茶的具體功效。經(jīng)分析,臘茶的功效主要有醒睡醒神、下氣、解毒療瘡、消食、制約其他藥物的毒性、清頭目、利小便等。第三部分,討論。1.討論臘茶應用在中醫(yī)藥應用中的具體原因,分析其在唐朝時是否有藥用的可能性。2.討論臘茶在中醫(yī)藥應用方面由多變少尤其是在金元時期的中醫(yī)藥文獻中呈直落式減少的原因。包括歷史發(fā)展的社會文化原因以及中醫(yī)藥方面的原因。第四部分,結語。對文章進行總概括。分析臘茶重新生產(chǎn)并且運用的可能性,探究它的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養(yǎng)生療疾的意義,探究臘茶在當代社會可有的發(fā)展前景。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12;G256
本文編號:2629796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12;G25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顧之川;;畏饅頭[J];中學生閱讀(高中版)(下半月);2014年12期
2 盧士俊,潘建義;塑料大棚培育浙江特早型臘月茶試驗初報[J];茶葉;1999年04期
3 盧士俊;特早名茶培育技術試驗初報[J];浙江林業(yè)科技;2000年03期
4 葉水泉;;不可一日無香茗[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3年07期
5 雷國強;李震;;宋元時期散茶之飲與龍泉青瓷茶具鑒賞[J];東方收藏;2014年09期
6 黃純艷;論宋代福建茶法[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00年01期
7 張忠禮;;茶文化小議[J];中醫(yī)藥文化;2012年04期
8 白木;婦科病茶方二十五款[J];藥膳食療;2002年09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董臻;臘茶的古代中醫(yī)藥文獻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9年
,本文編號:2629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262979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