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文物藏品賬目及編號方式的發(fā)展演變
本文選題:國家博物館 + 藏品賬冊 ; 參考:《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7年02期
【摘要】: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北京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建于1912年7月9日,歷經(jīng)百年發(fā)展,館藏品數(shù)量由最初的5萬余件到現(xiàn)在的130余萬件。在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博物館的前輩們經(jīng)過不斷探索、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本館特色的藏品分類管理體系和藏品編號方式。從最初按陳列室陳列物品建冊,到后來按文物種類編制成幾十本賬冊,計百余萬件文物;從民族危難、社會動蕩中藏品保管艱難維持,到廣泛接受社會捐贈、征集、政府調(diào)撥,全面普查和信息化管理;從簡單的序號編目,到日益完善的文物管理編目體系。各時期藏品賬目沿革、分類體系逐步擴(kuò)充完善,代表了國家博物館百年歷史底蘊(yùn)。本文系統(tǒng)梳理、辨析各時期藏品珍貴賬冊檔案,探求其歷史沿革、編排規(guī)律、藏品編號方式及其在不同賬冊中所代表的涵義,并試圖研究總結(jié)博物館藏品賬目管理的發(fā)展趨勢,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jìn)一步做好這些工作。
[Abstract]:The predecessor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the Beijing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was set up on July 9, 1912. After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the museum's collection has grown from more than 50,000 pieces to more than 1.3 million pieces now. In the course of a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predecessors of the museum have been exploring and study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the collection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llection numbering mod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eum. From the initial display of items in the showroom to the later compilation of dozens of books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cultural relics, and over a million pieces of cultural relics; from national distress, difficult maintenance of the collection in the midst of social unrest, to widespread acceptance of social donations, solicitation, and allocation by the government.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rom simple serial number cataloging to the increasingly perfect system of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and catalogu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llection accounts and the gradual expan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Museum.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discriminates and analyzes the archives of precious books of collection in various periods, probes into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rules of arrangement, ways of collection numbering and the meanings it represents in different books, and tries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management of collection accounts in museums.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these tasks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
【分類號】:G264.1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kuò)建工程環(huán)境導(dǎo)視系統(tǒng)設(shè)計[J];廣告大觀(標(biāo)識版);2009年10期
2 高寶東;;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kuò)建工程及其項目管理概述[J];中國工程咨詢;2010年03期
3 肖江;;呂章申訪問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博物館[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10期
4 ;紀(jì)念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08期
5 呂章申;;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紀(jì)念大會上的發(fā)言[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08期
6 ;中國國家博物館[J];今日中國(中文版);2005年03期
7 劉艷軍;;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紀(jì)實(shí)[J];教育藝術(shù);2006年08期
8 劉政;朱任;;世紀(jì)大搬遷——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珍貴文物搬遷紀(jì)實(shí)[J];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07期
9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全新開放[J];共產(chǎn)黨員;2011年07期
10 陳成軍,黃玉成;風(fēng)采流及千百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古羅馬文明展》斷想[J];蘇州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4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志愿講解工作流程[A];博物館社會教育[C];2006年
2 榮浩磊;李麗;吳威;馬燁;;中國國家博物館照明[A];中國照明工程二十年專刊[C];2012年
3 趙東;;中國國家博物館圖書館的未來——復(fù)合圖書館[A];北京博物館學(xué)會第四屆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劉志榮;李強(qiáng);李國干;;中國國家博物館工程防水技術(shù)[A];新防水堵漏工程標(biāo)準(zhǔn)宣貫與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崔波;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kuò)建工程動工[N];中國文物報;2007年
2 邱紅杰;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kuò)建工程動工儀式舉行[N];人民日報;2007年
3 記者 高昌;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kuò)建工程破土動工[N];中國文化報;2007年
4 張娟;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名字該怎么用[N];中國商報;2006年
5 記者 徐漣;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立[N];中國文化報;2003年
6 本報評論員;文化建設(shè)的一項重大成就[N];人民日報;2011年
7 記者 崔波;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館[N];中國文物報;2012年
8 記者 劉維濤;胡錦濤致信祝賀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N];人民日報;2012年
9 記者曲志紅、邱紅杰;中國國家博物館掛牌成立[N];人民日報;2003年
10 楊燕;蠟像藝術(shù)的起源及在中國的發(fā)展[N];中國文化報;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王杉杉;中國國家博物館志愿者激勵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5年
,本文編號:1781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178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