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道德成本不平衡的探討
本文關鍵詞:社會道德成本不平衡的探討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上了一條飛速發(fā)展的道路。在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發(fā)展的同時,社會道德建設卻沒有完全跟上經濟發(fā)展的腳步,F(xiàn)在,中國社會存在嚴重道德滑坡問題,如誠信危機、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等現(xiàn)象。隨著社會整體的發(fā)展,道德問題和道德建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更多的焦點聚集在道德的意識形態(tài)層面,許多的道德建設建議也停留在道德對于人的單一影響上,沒有深入到本質。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必然就具有它的社會性,而人類活動所產生問題都可以歸結到利益的不均衡,所以本文在探討社會道德成本不平衡的問題時要從利益的角度出發(fā),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要還原問題的本質,平衡雙邊和多邊的利益點是解決道德問題的根本途徑。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一定的社會制度決定了相適應的社會關系,社會道德是由社會物質產生,是屬于社會意識的內容。社會的道德建設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必然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而針對道德問題,引入“道德成本”的概念,能更直觀的去解答什么是道德問題,如何客觀、有效地解決道德問題。探究社會道德成本的分析道德現(xiàn)象是將意識形態(tài)具體化,,從而到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是通過對社會道德現(xiàn)象的分析,將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道德成本化,用社會道德成本來量化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標準,并探究當今社會存在道德成本不平衡的現(xiàn)象,通過平衡社會道德成本的舉措,優(yōu)化道德環(huán)境,這樣才能讓道德真正上升到一個合理的高度,建成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關鍵詞】:道德成本 道德案例 道德建設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4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5
- 1.1 選題背景9-10
- 1.2 選題意義10-11
-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11-13
- 1.4 文章的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點13-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2 關于社會道德成本與道德成本不平衡的定義15-26
- 2.1 道德成本的含義15-19
- 2.2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下的社會道德成本19-20
- 2.3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的社會道德根基20-22
- 2.4 西方社會道德觀的概述22-26
- 3 社會道德成本不平衡現(xiàn)象的案例分析26-33
- 3.1 關于正成本的案例分析26-29
- 3.2 關于負成本的案例分析29-33
- 4 造成社會道德成本不平衡的原因33-41
- 4.1 道德成本的自身屬性33-34
- 4.2 不良的道德基礎和不合理的道德宣傳34-38
- 4.3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趨利思想38
- 4.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期的負面效應38-39
- 4.5 社會制度不健全的影響39-41
- 5 關于平衡道德成本的若干建議41-45
- 5.1 營造合理的道德教育環(huán)境41-42
- 5.2 促進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和諧共處,共同發(fā)展42-43
- 5.3 完善法律體制,支持道德成本合理化43-45
- 6 平衡道德成本對社會發(fā)展產生的積極影響45-49
- 6.1 有利于營造倡導社會正能量的社會環(huán)境45-47
- 6.2 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傳播47-49
- 致謝49-50
- 參考文獻50-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唐秋根;;社會主義榮辱觀召喚道德本位的回歸[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王德軍;;儒家道德本位思想的現(xiàn)代啟示[J];蘭州學刊;2009年05期
3 周昌龍;;知識、道德、經世:梁啟超思想的深層結構[J];中國文化;2008年02期
4 崔哲;;中西方道德觀之比較——從道德的起源談起[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5 左建莉;;美育在青少年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和意義[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劉重春;道德本位與人事行政制度改革[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阮愛鶯;中西道德觀念的比較分析——兼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道德觀的走向[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09期
8 邱杰;;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反思及重塑[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10年03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元化;;關于文化問題的主客對話[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2 劉長林;班彥美;;五四時期杜亞泉與陳獨秀道德觀之比較[A];《與孔子對話——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廟第四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構筑道德高地 建設道德之城[N];光明日報;2013年
2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 肖群忠;以“情義”守護家庭[N];人民日報;2014年
3 余秉頤 劉良瓊;權益本位與道德本位[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嚴蔚剛;道德矢量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彥秋;五四道德革命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歐陽凱捷;社會道德成本不平衡的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2 于淑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集體主義道德的審視與構建[D];燕山大學;2008年
3 范曉光;道德話語的當代建構探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軍魁;現(xiàn)代道德的恰當定位[D];吉林大學;2006年
5 李想;社會轉型期大學生亞道德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6 陳瑋;“五四”東西道德論戰(zhàn)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14年
7 管艷;梁啟超公德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肖遙;論經濟人與道德人的和諧共生[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296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92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