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發(fā)展黨內民主的幾點思考
十八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筆耕文化傳播,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體系,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梢哉f,發(fā)展黨內民主既是執(zhí)政黨的本質要求,也是適應世界潮流、鞏固執(zhí)政地位的緊迫任務。近年來,我黨在黨內民主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認真總結黨內民主建設的實踐經驗,對于發(fā)展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十年來,我黨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黨代會常任制、黨內基層選舉機制創(chuàng)新、黨內權力制衡的民主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民主示范效果,也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傮w來看,近年來黨內民主的推動,成績是毋庸置疑的,但問題和困境也是現實存在的,無法回避且刻不容緩。從全國的試點來看,盡管大力推進黨內民主的地區(qū),社會的政治面貌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這些改革舉措同樣存在許多問題。不少地方的改革事實上仍然沒有擺脫“人治”的窠臼,黨內民主走的僅僅是形式,而不具備實質性的內容。如權力的逆向運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基層黨組織的選舉過于強調組織意圖,不能充分體現選舉人的真實想法,選舉人和被選人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渠道等。這種重形式,不重實質的印象一旦在群眾頭腦中打下烙印,黨內民主對整個人民民主的帶動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未來幾年黨內民主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不能滿足中國政治發(fā)展的需要和適應國際形勢的演變,我黨的執(zhí)政地位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中央對此是有清醒認識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zhí)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對黨執(zhí)政地位穩(wěn)固性的憂慮,溢于言表。
有鑒于此,有必要以十八大報告精神為指導,在黨內民主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以期取得實質性的進步。具體而言,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全黨在發(fā)展黨內民主上必須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為什么要發(fā)展黨內民主?推行黨內民主有什么好處?維持現狀,不實行黨內民主行不行?民主和集中的關系如何處理和協調?這些問題需要在全黨范圍內做進一步的梳理和說明。由于種種原因,無論在黨內還是社會層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于推動民主的氛圍。官本位、等級制、一言堂等封建專制思想的負面影響在黨內仍然有很大市場,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比較嚴重,對民主抽象的肯定,具體的否定。把西方民主等同于民主本身,借批判西方民主來否定民主道路,類似的言論大行其道。如果在發(fā)展黨內民主這個問題上,形不成廣泛的黨內共識,形不成對民主有力的輿論氛圍的話,黨的基層組織在改革過程中就會疑慮重重,裹足不前,使黨內民主的推進很難順利進行下去。
2.黨內制度建設必須以強化黨員基本權利為核心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制度作保障,黨內民主就是空中樓閣。事實上,從政治發(fā)展理論的角度來講,現代化的過程就是從“人治”走向“法治”的過程,而“法治”的落腳點就是各種制度。長期以來,我們黨高度雖然重視加強黨內的制度建設,但目前在一些具體制度和機制方面還存在不足,不能完全適應黨內民主建設的需要。盡管在我黨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特別是黨章中,對黨員的主體地位及其權利進行了明確和詳細的規(guī)定,問題的關鍵在于現有的制度性規(guī)定沒有得到很好執(zhí)行和切實的保障。與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相比,普通黨員在自身權利的主張和運用上,存在結構不對稱,力量不均衡,運行不穩(wěn)定的問題。例如,領導干部權力的行使,具有充分的人財物等條件的保證,而黨員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行使的條件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領導干部權力的運用,有相應的組織體系在支撐,能夠保證貫徹落實,而黨員發(fā)揮主體作用如果沒有領導和組織的支持和認同,只能孤軍奮戰(zhàn);致使黨員民主權利的維護,很容易遭到抵制、瓦解、歪曲和打擊,維護起來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甚至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屢見不鮮,嚴重打擊了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積極性。要想黨內民主發(fā)展起來,固然有賴于領導的開明和支持,但是不能把黨內民主的希望寄托在領導的民主作風和主觀自覺上。必須有制度的保證,不斷地去推進黨內民主的制度建設和制度創(chuàng)新。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健全黨員民主權利保障制度,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jiān)督權。這為我們今后加強黨內民主制度建設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方向。
3.必須重視營造黨內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氛圍黨內民主的發(fā)展是有前提的,其中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氛圍。民主只有在不同意見的相互交鋒中才是有生命的。缺少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氛圍,設計再好的民主制度都很難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黨內政治生活的正常化,離不開黨務的公開和黨內的民主氛圍。如果黨員不能就黨內事務暢所欲言,進行嚴肅的討論和批評,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黨內民主。如果黨的重大決策和政策,黨在某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等都成為機密,只有少數領導干部知道,黨員也就無從參與黨內事務,建言獻策。鄧小平曾指出,“很明顯,個人決定重大問題,是同共產主義政黨的建黨原則相違背的,是必然要犯錯誤的,只有聯系群眾的集體領導,才符合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才便于盡量減少犯錯誤的機會。”為此,應嚴格遵守1980年《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的規(guī)定:黨員有權在黨的會議上和黨的報刊上參加關于黨的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問題的討論,有權在黨的會議上對黨的任何組織和個人提出批評。黨員對黨的方針、政策、決議有不同意見,可以在黨的會議上提出,也可以向各級黨組織直至中央作口頭或書面的報告。十八大報告也指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jiān)督的制度環(huán)境。中央的思路非常明確,下一步的關鍵在于落實。
4.加快黨代會和全委會改革作為黨內民主的最重要載體,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應該實行任期制,同時改進代表及各級黨組織領導候選人的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擴大候選人預備人選及差額比例,進一步完善差額選舉制度。
十八屆中央委員選舉差額比例為9.3%。候補中央委員選舉差額比例為11.1% 。中央紀委委員選舉差額比例為8.5%。都比十七大的選舉差額比例有進一步的擴大。另一方面,要強化全委會功能,充分發(fā)揮全委會在黨內的重大決策主體和監(jiān)督主體的作用,真正使黨的各級常委會向全委會匯報工作,對全委會負責,并受全委會節(jié)制。十八大報告提出: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提高工人、農民代表比例,落實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試行鄉(xiāng)鎮(zhèn)黨代會年會制,深化縣(市、區(qū))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這預示著今后黨代會和全委會改革將進入縱深推進階段。
總之,黨內民主不是終點,它是人民民主的示范和推進器。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執(zhí)政黨,對于全體公民民主理念、民主習慣的塑造作用是無可估量的。作為復雜的浩大工程,推進黨內民主,進而建設人民民主,無疑需要政治智慧,需要周密設計,需要經歷漸進式試錯過程。隨著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發(fā)展黨內民主必將與時俱進地進入一個快速健康發(fā)展的時期,我國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安康的局面也必將實現。
本文編號:48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