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綜合國力視野下的中華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發(fā)布時間:2022-01-26 18:56
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晴雨表,如何培育民族精神以推動我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是目前研究綜合國力和民族精神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盡管近代以來學術界對民族精神的理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仍存在著爭議。特別是在研究民族精神這一問題時,忽視了其作為軟實力對提升綜合國力的作用,這就使得對于軟實力的重要內涵——民族精神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梳理和分析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課題。本文立足于民族精神這一軟實力,分析民族精神及其培育在提升綜合國力中的價值,探討在提升綜合國力背景下,中華民族精神及其培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路徑選擇,希望借此為提升綜合國力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參考。本文分別采用了從抽象到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多學科交叉等研究方法。通過詳盡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其一,民族精神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軟實力的核心內容。民族精神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通過動員、凝聚民族力量,成為一個民族或國家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精神力量。其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對提升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文章來源】: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依據(jù)
1.1.1 理論意義
1.1.2 實用價值
1.1.3 國內外研究動向及其進展
1.2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2.1 研究內容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華民族精神概述
2.1 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2.1.1 民族精神的內涵
2.1.2 民族精神的一般特征
2.2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特征
2.2.1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2.2.2 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
2.3 民族精神的當代價值
2.3.1 有利于塑造現(xiàn)代人格
2.3.2 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第3章 民族精神在提升綜合國力中的價值
3.1 民族精神是推動綜合國力增長的精神動力
3.1.1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
3.1.2 民族精神能夠促使國家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3.2 民族精神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3.2.1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智慧結晶
3.2.2 民族精神可以物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質力量
3.3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永葆活力的基本保證
3.3.1 社會穩(wěn)定和中華民族的進步需要中華民族精神
3.3.2 中華民族精神能夠保證社會平穩(wěn)快速的發(fā)展
第4章 提升綜合國力視野下中華民族精神培育的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
4.1 中華民族精神培育的可喜成就
4.1.1 民族成員對民族認同更加自覺
4.1.2 中華民族精神成為應對突發(fā)事件的主要精神支撐和動力支撐
4.1.3 中華民族精神能不斷促進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4.2 中華民族精神培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
4.2.1 民族精神的發(fā)展和培育有被忽視的傾向
4.2.2 西方不健康文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沖擊
4.2.3 國民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
第5章 提升綜合國力視野下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路徑選擇
5.1 建設物質文明,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物質基礎
5.1.1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5.1.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前提
5.2 創(chuàng)新精神文明,促進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展和完善
5.2.1 堅持馬克思主義,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理論依據(jù)
5.2.2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價值準則
5.2.3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證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展方向
5.2.4 繼承與發(fā)展,借鑒古今中外民族精神的精華
5.3 完善政治文明建設,在政治文明建設中培育民族精神
5.3.1 堅持黨的領導,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組織保證
5.3.2 制定相關政策,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政策支持
5.4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培育民族精神的時代主體
5.4.1 堅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堅實的教育基礎
5.4.2 強化素質教育,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高素質人才
5.4.3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為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人生導師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民族精神研究的若干方法論問題——兼論中華民族精神及其歷史發(fā)展[J]. 許蘇民. 哲學研究. 1993(02)
[2]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精神[J]. 張岱年. 學術月刊. 1986(12)
本文編號:3611003
【文章來源】: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依據(jù)
1.1.1 理論意義
1.1.2 實用價值
1.1.3 國內外研究動向及其進展
1.2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2.1 研究內容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華民族精神概述
2.1 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2.1.1 民族精神的內涵
2.1.2 民族精神的一般特征
2.2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特征
2.2.1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2.2.2 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
2.3 民族精神的當代價值
2.3.1 有利于塑造現(xiàn)代人格
2.3.2 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第3章 民族精神在提升綜合國力中的價值
3.1 民族精神是推動綜合國力增長的精神動力
3.1.1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
3.1.2 民族精神能夠促使國家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3.2 民族精神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3.2.1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智慧結晶
3.2.2 民族精神可以物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實質力量
3.3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永葆活力的基本保證
3.3.1 社會穩(wěn)定和中華民族的進步需要中華民族精神
3.3.2 中華民族精神能夠保證社會平穩(wěn)快速的發(fā)展
第4章 提升綜合國力視野下中華民族精神培育的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
4.1 中華民族精神培育的可喜成就
4.1.1 民族成員對民族認同更加自覺
4.1.2 中華民族精神成為應對突發(fā)事件的主要精神支撐和動力支撐
4.1.3 中華民族精神能不斷促進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4.2 中華民族精神培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
4.2.1 民族精神的發(fā)展和培育有被忽視的傾向
4.2.2 西方不健康文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沖擊
4.2.3 國民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
第5章 提升綜合國力視野下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路徑選擇
5.1 建設物質文明,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物質基礎
5.1.1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5.1.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前提
5.2 創(chuàng)新精神文明,促進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展和完善
5.2.1 堅持馬克思主義,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理論依據(jù)
5.2.2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價值準則
5.2.3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證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展方向
5.2.4 繼承與發(fā)展,借鑒古今中外民族精神的精華
5.3 完善政治文明建設,在政治文明建設中培育民族精神
5.3.1 堅持黨的領導,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組織保證
5.3.2 制定相關政策,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政策支持
5.4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培育民族精神的時代主體
5.4.1 堅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堅實的教育基礎
5.4.2 強化素質教育,為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供高素質人才
5.4.3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為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人生導師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民族精神研究的若干方法論問題——兼論中華民族精神及其歷史發(fā)展[J]. 許蘇民. 哲學研究. 1993(02)
[2]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精神[J]. 張岱年. 學術月刊. 1986(12)
本文編號:3611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361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