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儒學繼承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20:10
思想政治教育是對社會成員進行的使之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以價值理性為基點,力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與儒學“為己之學”契合起來。先則回溯自我教育的源頭,概述儒學心性哲學,以心性哲學作為自我教育發(fā)軔,從中分梳出作為儒學自我教育現(xiàn)代轉(zhuǎn)換的理論根據(jù)。其中,著重分析王陽明的自我教育特點,借以分析傳統(tǒng)儒學自我教育理論的優(yōu)勢及其不足,進一步為儒學自我教育現(xiàn)代轉(zhuǎn)換提供理論借鑒。從儒學的心性哲學中另辟蹊徑,為自我教育找尋一種方法論借鑒也不失為一種嘗試。通過對儒學中的自我修身理論方面的分梳,發(fā)掘其理論精華,從而為當下做好自我教育工作提供理論借鑒和創(chuàng)新準備。做好自我教育亦是對“灌輸”教育的一種補闕。
【文章來源】:河海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序論
一、 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學契合可能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理性
(二) 儒學的價值理性
(三) 契合可能
二、 儒學的心性觀
(一) 先秦儒家心性觀
(二) 宋明儒家心性觀
(三) 心性之學的自我教育發(fā)軔
(四) 自我教育理論的現(xiàn)實意義
三、 儒學自我教育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一) 儒學自我教育理論的典范分析
(二) 儒學心性觀自我教育繼承
(三) 儒學自我教育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完美結合——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工作現(xiàn)代化的關鍵[J]. 董慧,張建功.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 2003(03)
[2]從孟子到朱熹的心性哲學[J]. 龔群.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3)
[3]儒家為己之學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意義[J]. 肖群忠. 齊魯學刊. 2002(05)
[4]智性與德性交融 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統(tǒng)一——未來道德教育發(fā)展的走向[J]. 賈香花. 河南社會科學. 2001(04)
[5]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儒學理路[J]. 張西京.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4)
[6]論中國哲學中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tǒng)合意識[J]. 趙馥潔. 人文雜志. 2001(04)
[7]朱子“心與理一”的人格理想[J]. 潘立勇. 浙江學刊. 2001(01)
[8]儒學的歷史命運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 王永祥. 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0(03)
[9]儒家倫理與中國現(xiàn)代化關系初探[J]. 楊俊廣. 濟南大學學報. 2000(04)
[10]儒學與中國的現(xiàn)代化[J]. 閆紅燕. 理論觀察. 2000(02)
本文編號:3338993
【文章來源】:河海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序論
一、 思想政治教育與儒學契合可能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理性
(二) 儒學的價值理性
(三) 契合可能
二、 儒學的心性觀
(一) 先秦儒家心性觀
(二) 宋明儒家心性觀
(三) 心性之學的自我教育發(fā)軔
(四) 自我教育理論的現(xiàn)實意義
三、 儒學自我教育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一) 儒學自我教育理論的典范分析
(二) 儒學心性觀自我教育繼承
(三) 儒學自我教育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完美結合——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工作現(xiàn)代化的關鍵[J]. 董慧,張建功.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 2003(03)
[2]從孟子到朱熹的心性哲學[J]. 龔群.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3)
[3]儒家為己之學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意義[J]. 肖群忠. 齊魯學刊. 2002(05)
[4]智性與德性交融 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統(tǒng)一——未來道德教育發(fā)展的走向[J]. 賈香花. 河南社會科學. 2001(04)
[5]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儒學理路[J]. 張西京.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4)
[6]論中國哲學中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tǒng)合意識[J]. 趙馥潔. 人文雜志. 2001(04)
[7]朱子“心與理一”的人格理想[J]. 潘立勇. 浙江學刊. 2001(01)
[8]儒學的歷史命運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 王永祥. 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0(03)
[9]儒家倫理與中國現(xiàn)代化關系初探[J]. 楊俊廣. 濟南大學學報. 2000(04)
[10]儒學與中國的現(xiàn)代化[J]. 閆紅燕. 理論觀察. 2000(02)
本文編號:33389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333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