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長征精神對八一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基于從南昌起義到紅軍長征的偉大實踐
[Abstract]:The Nanchang uprising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explore the independent leadership of the armed struggl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army. It revealed the true meaning of "political power in the barrel of guns". The spirit of August 1, which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was the source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s army.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red culture. The long Marc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by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was a great mirac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modern human war. It saved the Party and the Red Army at the crucial moment, opened up a new phas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ccompanied by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and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the spirit of 1 August. It has become a monument standing in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the spirit of August 1 to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they are the key nod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Party. In the space and time coordinates and the ideological coordinates, both of them are in the same vein and in the same line, and carry forward to the future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t explains the core valu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rites a magnificent chapter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becomes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spiritual motive force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單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八一精神研究中心;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及其革命精神比較研究”(JD16063) 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紅色文化視閾下八一精神與人民軍隊創(chuàng)建歷程及經(jīng)驗研究”(15DJ03)
【分類號】:D6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葉桉;;八一精神內(nèi)涵的概括表述[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年04期
2 于安龍;;論長征精神與“中國夢”[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年01期
3 王新生;;紅軍長征前后中共中央與共產(chǎn)國際的電訊聯(lián)系考述[J];黨的文獻;2010年02期
4 石仲泉;;紅軍長征和長征精神[J];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01期
5 葉桉;論“八一”精神[J];南昌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尚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剖析新長征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J];文理導航(中旬);2017年06期
2 葉桉;李蕓;;論長征精神對八一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基于從南昌起義到紅軍長征的偉大實踐[J];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06期
3 孫澤琦;;淺析長征精神[J];才智;2017年15期
4 滕慧君;曲建武;;“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J];人民論壇;2017年10期
5 楊云霞;;關于新時期紅軍長征研究的幾點思考[J];黨史博采(理論);2017年03期
6 王川;朱曉舟;;藏區(qū)社會30年代對紅軍長征的支持及其偉大意義[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7 舒醒;;八一精神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塑造[J];職教論壇;2017年05期
8 薛鵬;;長征精神研究綜述[J];大連干部學刊;2017年02期
9 楊云霞;;新時期紅軍長征研究文獻綜述[J];法制博覽;2017年05期
10 任培秦;石榴;;長征精神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6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桉;;中國夢視閾下“八一”精神的傳承與弘揚[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5年06期
2 劉靜;洪霞芳;袁潔;;“八一”精神研究綜述[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3 姜廷玉;;論八一南昌起義精神的內(nèi)涵和歷史價值[J];軍事歷史研究;2012年02期
4 韓錫玲;;八一精神:當代國民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途徑[J];黨史文苑;2012年10期
5 葉桉;;試論八一精神與紅色文化的淵源及流變——兼談八一文化品牌的塑造[J];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12期
6 楊紹瓊;;南昌起義前后周恩來的領導藝術[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0年06期
7 余伯流;;論八一精神的內(nèi)涵與軍魂的鑄造———紀念南昌起義80周年[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8期
8 粟湘福;;南昌起義前后的賀龍[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9 李海文;;中共中央書記處的由來及職權[J];黨史博覽;2006年09期
10 楊建成,黃立軍;近十年來南昌起義若干問題研究綜述[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保政;;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J];中國老區(qū)建設;2005年10期
2 李平;簡論長征精神及意義[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5年06期
3 韓偉;;弘揚長征精神[J];華北民兵;2006年12期
4 石仲泉;;偉大的長征和偉大的長征精神[J];中國監(jiān)察;2006年16期
5 程安輝;李安葆;;論紅軍“長征精神”的深遠影響[J];學習月刊;2006年16期
6 本刊編輯部;;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J];兵團建設;2006年09期
7 張紅梅;;學習和發(fā)揚長征精神[J];黨的建設;2006年10期
8 王銳;;長征精神是我們事業(yè)取得勝利的精神動力[J];黨的建設;2006年10期
9 杜乃鑫;;弘揚長征精神 邁步新的長征[J];黨史文匯;2006年10期
10 楊建業(yè);;學習長征精神應落到實處[J];黨史文匯;200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熊宗仁;;長征精神與貴州的歷史性跨越——兼論長征精神的歷史內(nèi)涵與當代價值[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于民雄;;理想信念——長征精神的靈魂[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鄧玉瓊;;長征精神之當代文化審視——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歐陽錫柳;黃紅;;長征精神試論[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周顯信;蔡雪珍;;論紅軍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A];紀念建黨8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龍志毅;;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開幕詞)[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羅運璇;;長征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朱華清;;弘揚長征精神 推進歷史性跨越[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后記[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趙崇南;;弘揚長征精神 推動貴州發(fā)展[A];永恒的動力——貴州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紅崗;長征精神代代相傳[N];杭州日報;2006年
2 李靜;從長征精神中體悟職業(yè)精神[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3 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章傳家 顏曉峰 楊永利;弘揚長征精神 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N];人民日報;2006年
4 龐志超;堅持發(fā)揚“長征精神”[N];南充日報;2010年
5 成都軍區(qū)司令員 李世明 政治委員 田修思;弘揚長征精神 推進民族復興偉業(yè)[N];人民日報;2011年
6 洪洞縣委宣傳部 劉彥濤;長征精神與實現(xiàn)縣域經(jīng)濟的“三個發(fā)展”[N];臨汾日報;2011年
7 本報評論員;讓長征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N];甘肅日報;2012年
8 洪洞縣委宣傳部 劉彥濤;淺談長征精神與實現(xiàn)縣域經(jīng)濟的“三個發(fā)展”[N];臨汾日報;2012年
9 王歡 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永恒的長征精神[N];中國人口報;2012年
10 著名文藝評論家 李準;對長征精神的新發(fā)掘[N];中國藝術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曾文怡;長征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寧顏銳;長征精神及時代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3 袁振宇;文化傳播視野下的長征精神新探[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4 蔡志軍;長征精神的德育價值研究[D];大理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2275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227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