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塑造與承認獲取:核心價值觀與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
本文關(guān)鍵詞: 認同 承認 核心價值觀 軟實力 出處:《理論導刊》2016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核心價值觀向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轉(zhuǎn)變主要是通過兩種機制——認同和承認——實現(xiàn)的。核心價值觀在內(nèi)部通過認同的塑造實現(xiàn)文化心理上的協(xié)調(diào)、社會整合,從而形成、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核心價值觀通過在外部的傳播,與其它文化的交流、競爭,以獲得在世界上的獨立地位,得到其它文化的承認,從而對外展現(xiàn)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在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shè)中,核心價值觀同樣是通過內(nèi)部認同塑造、外部獲取承認的方式來發(fā)揮其作用。認同塑造需要有建立在利益一致基礎(chǔ)上的核心價值觀,并以價值觀實踐和實現(xiàn)為主要形塑機制。承認獲取需要確立追求承認而非認同的目標,承認獲取的方式主要是以中國自身的發(fā)展為基礎(chǔ),同時注意對世界事務(wù)的解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以及注重文化間的交流與溝通。
[Abstract]:Core values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ore values to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is mainly realized through two mechanisms-identity and recognition. To achiev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coordination, Social integration, thus forming and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the country; core values are recognized by other cultures through extern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 with other cultures, in order to gain independence in the world. Thus, the country'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displayed extern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core values are also shaped through internal identity. External access to recognition to play its part. Identity building requires core values based on consensus of interests. And taking the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of values as the main formative mechanism. Recognizing that the acquisition needs to establish the goal of seeking recognition rather than identity, and recognizing that the way of obtaining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solution of world affair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s well as focu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建設(shè)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價值重構(gòu)研究”(14AZZ005)
【分類號】:D6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波;;文化軟實力及其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J];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02期
2 孫西輝;呂虹;;文化軟實力與加快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研究[J];理論學刊;2008年08期
3 趙颯;;關(guān)于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思考[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0年01期
4 劉瑞麗;;論中國軟實力建設(shè)[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王志學;;軍隊軟實力建設(shè)應(yīng)把握的幾個原則[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0年02期
6 劉齊;;發(fā)揮民俗積極作用與強化國家軟實力建設(shè)[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0年06期
7 呂建云;秦燕燕;;略論我國國家軟實力的提升空間[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8期
8 張國祚;;關(guān)于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的幾點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年07期
9 劉建民;劉源;;加強黨的軟實力建設(shè),永葆黨的純潔性[J];理論導報;2013年06期
10 李智;;中國軟實力建設(shè):從理論走向?qū)嵺`[J];黨政干部參考;201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潘承烈;;加強企業(yè)軟實力建設(shè)[A];科技創(chuàng)輝煌——中國創(chuàng)新成果與學術(shù)精典[C];2011年
2 葉成民;;淺談縣級環(huán)保部門軟實力建設(shè)[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一卷)[C];2006年
3 孫淼;;加快首都軟實力建設(shè),打造北京歷史文化魅力之都[A];2011北京文化論壇——打造先進文化之都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論壇文集[C];2011年
4 宋冬梅;許濤;;彰顯多元地域文化特色 推進山東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A];建設(shè)經(jīng)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3)[C];2009年
5 王一川;;文化符號與北京的世界城市軟實力建設(shè)[A];前沿 創(chuàng)新 發(fā)展——學術(shù)前沿論壇十周年紀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派記者 苗凡卒;國家軟實力建設(shè)刻不容緩[N];深圳商報;2007年
2 韓文芝;國防軟實力建設(shè)亟待加強[N];中國國防報;2008年
3 安梓瑕;讓軟實力建設(shè)成為檢測事業(yè)的“助推器”[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4 蔡建國;大力促進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N];聯(lián)合時報;2009年
5 湖南大學黨委書記 劉克利;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軟實力建設(shè)中熠熠生輝[N];光明日報;2009年
6 張國祚;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的科學發(fā)展[N];咸陽日報;2011年
7 葉曉楠;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8 ;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需發(fā)揮優(yōu)勢揚長避短[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9 記者 鐘榮華 陳巍;扎實推進軟實力建設(shè)增強區(qū)域競爭力[N];臺州日報;2006年
10 滁州市委 劉飛躍;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的思考[N];安徽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陸陽;中國新聞傳播的軟實力構(gòu)成及其創(chuàng)新[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晏曦;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的挑戰(zhàn)與借鑒[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2 程曉悅;中美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比較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李景德;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D];河南大學;2011年
4 張露;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5 楊潔;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shè)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6 王偉苗;論中國和平發(fā)展進程中的軟實力建設(shè)[D];湘潭大學;2012年
7 陳火亮;北京奧運會視野下的中國軟實力建設(sh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彭躍花;我國大學軟實力建設(shè)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邢永亮;文化軟實力—中國軟實力建設(shè)的路徑選擇[D];中共四川省委黨校;2011年
10 劉利娟;加強貧困地區(qū)軟實力建設(sh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031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izhenglunwen/150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