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炭后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0-30 13:40
利用現有的土壤有機質測定方法來對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進行測定時會產生異常升高的現象,不利于對土壤肥力水平準確評價。針對此問題,需要改進現有測定方法,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測定的準確性。本文嘗試從消解溫度、消解時間上來改進現有的重鉻酸鉀外加熱法。其主要結果如下:1、土壤有機質與生物炭在不同溫度下的消解比例不同,140℃和180℃是分離土壤有機質和生物炭最重要的溫度點,消解溫度在未超過140℃時,土壤有機質可以被重鉻酸鉀硫酸混合溶液消解,而生物炭不會被重鉻酸鉀硫酸混合溶液消解。在180℃時土壤有機質基本可全部被消解,而生物炭也大部分被消解。消解時間也是影響消解的重要因素,在180℃時消解時間超過5min,土壤有機質即可被重鉻酸鉀硫酸混合溶液完全消解,而生物炭只有在消解時間超過13min時才可被重鉻酸鉀硫酸混合溶液完全消解。在相同的消解時間內,消解溫度越高,樣品中可被消解的炭所占總量的比例越大,但消解溫度超過180℃,土壤有機質可被消解的量不會再隨著消解溫度的增長而增加。2、在消解溫度未超過180℃,消解時間未超過15min的條件下,土壤類型、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水平對土壤有機質和生物...
【文章頁數】: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生物炭在土壤上的應用
1.2 土壤有機質對土壤研究的意義
1.3 生物炭與土壤有機質的區(qū)別
1.4 測定施用生物炭后土壤有機質的現用方法及誤差來源
1.5 改進方法研究進展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2 測定項目與方法
2.3 試驗設計
2.4 數據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因素的探討
3.2 土壤性質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3.3 生物炭對消解的影響
3.4 方法改進研究
3.5 方法驗證試驗
4 討論
4.1 消解溫度和時間對炭消解量的影響
4.2 土壤性質對炭消解量的影響
4.3 生物炭對炭消解量的影響
5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研究生期間論文發(fā)表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翅堿蓬施用不同肥料對濱海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酶活性及團聚性的影響[J]. 國艷春,王思霽,曾路生,初慶剛,王勝.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20(01)
[2]不同波長選擇方法在土壤有機質含量檢測中對比研究[J]. 程介虹,陳爭光,張慶華.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20(01)
[3]長期不同施肥處理對紅壤稻田土壤性質及晚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崔新衛(wèi),張楊珠,高菊生,高鵬,彭福元. 華北農學報. 2019(06)
[4]有機肥和生物炭對設施青菜生產及土壤養(yǎng)分積累利用的影響[J]. 李建勇,王齊旭,張瑞明. 北方園藝. 2019(22)
[5]不同施肥模式對砂姜黑土團聚體特征及有機碳的影響[J]. 李瑋,陳歡,曹承富,喬玉強,杜世州,趙竹,張存嶺,鄭良勇. 中國農學通報. 2019(32)
[6]趕酸儀外加熱測定土壤中有機質含量[J]. 田彩芳,史潔. 云南化工. 2019(09)
[7]施用等碳量生物炭和腐熟秸稈對土壤養(yǎng)分及有機碳庫的影響[J]. 趙亞鵬,賈輝,符云鵬,何甜甜,王靜,柳淵博,王維超. 煙草科技. 2020(01)
[8]生物炭的老化及其對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研究進展[J]. 袁海靜,鄧桂森,周順桂,秦樹平.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9(09)
[9]吉林市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J]. 范鐵艷,姜茹,馮丹丹,王立波,張憲. 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 2019(25)
[10]森林土壤有機質的測定——分光光度法[J]. 辜忠春,杜業(yè)云,李光榮,李軍章,程天偉,姚勝海,楊志斌. 湖北林業(yè)科技. 2019(05)
博士論文
[1]生物炭微觀解剖結構表征及理化性質研究[D]. 黃玉威.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8
[2]生物炭的多級結構特征、構效關系及其吸附作用研究[D]. 肖欣.浙江大學 2018
[3]九宮山垂直帶土壤有機質礦化特征及其穩(wěn)定性機制[D]. 姜利.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6
[4]有機培肥措施對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長的影響[D]. 王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基于高光譜特征的土壤屬性預測研究[D]. 陸龍妹.安徽理工大學 2019
[2]蛭石改性對水稻秸稈生物炭穩(wěn)定性的影響[D]. 高誠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9
[3]竹屑生物炭吸附典型芳香性有機物的機制及規(guī)律[D]. 楊晶晶.浙江大學 2016
[4]秸稈黑炭對農田作物生長、土壤性質及氨揮發(fā)的影響[D]. 王江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5]有機無機肥長期施用對潮土有機質結構組成的影響[D]. 郭素春.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3
[6]生物質源和制備溫度對生物炭構效的影響[D]. 王群.上海交通大學 2013
[7]森林暗棕壤堿解氮、速效磷和有機質測定方法的比較研究[D]. 鄭紅.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98990
【文章頁數】: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生物炭在土壤上的應用
1.2 土壤有機質對土壤研究的意義
1.3 生物炭與土壤有機質的區(qū)別
1.4 測定施用生物炭后土壤有機質的現用方法及誤差來源
1.5 改進方法研究進展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2 測定項目與方法
2.3 試驗設計
2.4 數據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因素的探討
3.2 土壤性質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3.3 生物炭對消解的影響
3.4 方法改進研究
3.5 方法驗證試驗
4 討論
4.1 消解溫度和時間對炭消解量的影響
4.2 土壤性質對炭消解量的影響
4.3 生物炭對炭消解量的影響
5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研究生期間論文發(fā)表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翅堿蓬施用不同肥料對濱海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酶活性及團聚性的影響[J]. 國艷春,王思霽,曾路生,初慶剛,王勝.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20(01)
[2]不同波長選擇方法在土壤有機質含量檢測中對比研究[J]. 程介虹,陳爭光,張慶華.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20(01)
[3]長期不同施肥處理對紅壤稻田土壤性質及晚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崔新衛(wèi),張楊珠,高菊生,高鵬,彭福元. 華北農學報. 2019(06)
[4]有機肥和生物炭對設施青菜生產及土壤養(yǎng)分積累利用的影響[J]. 李建勇,王齊旭,張瑞明. 北方園藝. 2019(22)
[5]不同施肥模式對砂姜黑土團聚體特征及有機碳的影響[J]. 李瑋,陳歡,曹承富,喬玉強,杜世州,趙竹,張存嶺,鄭良勇. 中國農學通報. 2019(32)
[6]趕酸儀外加熱測定土壤中有機質含量[J]. 田彩芳,史潔. 云南化工. 2019(09)
[7]施用等碳量生物炭和腐熟秸稈對土壤養(yǎng)分及有機碳庫的影響[J]. 趙亞鵬,賈輝,符云鵬,何甜甜,王靜,柳淵博,王維超. 煙草科技. 2020(01)
[8]生物炭的老化及其對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研究進展[J]. 袁海靜,鄧桂森,周順桂,秦樹平.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9(09)
[9]吉林市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J]. 范鐵艷,姜茹,馮丹丹,王立波,張憲. 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 2019(25)
[10]森林土壤有機質的測定——分光光度法[J]. 辜忠春,杜業(yè)云,李光榮,李軍章,程天偉,姚勝海,楊志斌. 湖北林業(yè)科技. 2019(05)
博士論文
[1]生物炭微觀解剖結構表征及理化性質研究[D]. 黃玉威.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8
[2]生物炭的多級結構特征、構效關系及其吸附作用研究[D]. 肖欣.浙江大學 2018
[3]九宮山垂直帶土壤有機質礦化特征及其穩(wěn)定性機制[D]. 姜利.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6
[4]有機培肥措施對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長的影響[D]. 王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基于高光譜特征的土壤屬性預測研究[D]. 陸龍妹.安徽理工大學 2019
[2]蛭石改性對水稻秸稈生物炭穩(wěn)定性的影響[D]. 高誠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9
[3]竹屑生物炭吸附典型芳香性有機物的機制及規(guī)律[D]. 楊晶晶.浙江大學 2016
[4]秸稈黑炭對農田作物生長、土壤性質及氨揮發(fā)的影響[D]. 王江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5]有機無機肥長期施用對潮土有機質結構組成的影響[D]. 郭素春.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3
[6]生物質源和制備溫度對生物炭構效的影響[D]. 王群.上海交通大學 2013
[7]森林暗棕壤堿解氮、速效磷和有機質測定方法的比較研究[D]. 鄭紅.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98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6989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