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噴霧施用己唑醇防治番茄葉霉病效果的因素及調控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8-17 23:37
在我國北方,設施栽培是番茄主要的栽培模式,而番茄葉霉病是影響設施番茄生產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設施環(huán)境相對密閉,種植密度大,高溫高濕時容易引起番茄葉霉病的發(fā)生。發(fā)病時,在葉背面形成不規(guī)則霉層,影響藥劑在靶標界面的沉積和滯留,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難�;瘜W防治是目前防治番茄葉霉病的重要手段,而噴霧是主要的施藥作業(yè)方式,且以使用背負式噴霧器為主。經研究發(fā)現,常規(guī)電動噴霧農藥在靶標界面的沉積量約為施藥劑量的35%,而到達靶標病害體內發(fā)揮作用的不足0.1%。葉面噴霧施藥的影響因素主要有農藥本身特性、施藥器械、施藥技術(施藥時期、施藥量、用水量等)、以及靶標界面結構特性等。因此,本研究通過建立不同發(fā)病時期藥劑沉積量與防效的關系,明確了藥劑最合理的應用時期以及應用量。綜合施藥器械、施藥方式、用水量、助劑等因素,建立了一套沉積量最優(yōu)的施藥體系。從而達到提高藥劑在靶標界面沉積量,進而增加防效和利用率的目的。主要結果如下:1、建立了不同發(fā)病時期藥劑在靶標界面沉積量與防效的關系。不同發(fā)病時期,藥劑在番茄葉面沉積量的對數值與防效均呈線性關系。根據不同發(fā)病時期的線性回歸方程可以計算達到目標防治效果所需沉積量,未發(fā)病時...
【文章來源】: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發(fā)病前施藥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a)和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效(b)以及
山東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圖1c表明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沉積量與其對番茄葉霉病保護效果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具體表現為沉積量的對數與防效之間呈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69.29x-17.30。根據方程,可確定達到某一防效所需的沉積量。如:己唑醇的保護效果高于80%,沉積量需達到26.90mgkg-1。3.1.2發(fā)病初期圖2發(fā)病初期施藥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a)和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效(b)以及沉積量與治療效果的關系(c)Fig.2Depositionontomatoblade(a),controlefficacyonC.fulvum(b)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epositionandcontrolefficacy(c)whenappliedhexaconazoleintheearlystageoftomatoleafmolde己唑醇在發(fā)病初期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與其在未發(fā)病葉片上的規(guī)律一致,與劑量呈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0.2125x–0.6795(圖2a)。相同劑量下,在健康葉片上藥劑的沉積量要高于發(fā)病葉片,表明病斑確實會影響藥劑在葉片上的沉積。在30-240ga.i.ha-1劑量下,對番茄葉霉病的治療效果為23.48-82.21%(圖2b)。相比于未發(fā)病時施藥,施藥劑量提高2倍,治療效果才能達到保護效果的水平。使用劑量為120ga.i.ha-1時,防效為64.41%;使用劑量為240ga.i.ha-1時,防效達到80%,為82.21%。發(fā)病初期,己唑醇沉積量與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同未發(fā)病時期規(guī)律一致。所得的沉積量對數與防效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57.02x–16.24(圖2c)。隨沉積量的增加,防效增加的趨勢減緩,相同沉積量下,己唑醇的保護效果要優(yōu)于治療效果。發(fā)病初期,治療效果達到80%,所需沉積量為51.06mgkg-1,是未發(fā)病時的2倍。
影響噴霧施用己唑醇防治番茄葉霉病效果的因素及調控方法203.1.3發(fā)病中后期圖3發(fā)病中后期施藥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a)和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效(b)以及沉積量與治療效果的關系(c)Fig.3Depositionontomatoblade(a),controlefficacyonC.fulvum(b)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epositionandcontrolefficacy(c)whenappliedhexaconazoleinthemiddleandlatestageoftomatoleafmolde己唑醇在發(fā)病中后期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與劑量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0.1015x–2.1408(圖3a)。相同施藥劑量下,在發(fā)病中后期葉片上的沉積量僅為健康葉片的1/2,為發(fā)病初期葉片的2/3。表明病斑的嚴重程度會影響藥劑在葉片上的沉積,發(fā)病越嚴重,越難沉積。在30-600ga.i.ha-1劑量下,對發(fā)病中后期番茄葉霉病的治療效果為12.12-81.17%(圖3b)。相比于未發(fā)病時施藥,施藥劑量提高5倍,才能達到相同的防治效果;相比于發(fā)病初期施藥,施藥劑量提高2-3倍,才能達到相同的防治效果。發(fā)病中后期所得的沉積量對數與防效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59.83x–27.22(圖3c)。發(fā)病中后期,治療效果達到80%,所需沉積量為65.39mgkg-1,是未發(fā)病時的2.43倍,是發(fā)病初期的1.28倍。3.2常量噴霧場景下最佳施藥方式和用水量的確定3.2.1最佳施藥方式的確定設施番茄冠層密度較大,植株較高,壓頂施藥以及冠層內部施藥操作難度大,不易實現。因此,我們選擇了外部施藥的3種方式,按噴頭運行軌跡分別為Z字形、凹凸形以及平掃形施藥。通過測定己唑醇在整株水平的沉積量及在不同冠層的分布來確定最佳施藥方式(圖4)。通過分析整株水平的沉積量結果,發(fā)現Z字形和平掃形施藥的沉積量相近,要顯著高于凹凸形施藥。用水量為800Lha-1時,沉積量分別為9.67、9.52和7.87mgkg-1,用水量為1600Lha-1
本文編號:3348733
【文章來源】: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發(fā)病前施藥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a)和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效(b)以及
山東農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圖1c表明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沉積量與其對番茄葉霉病保護效果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具體表現為沉積量的對數與防效之間呈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69.29x-17.30。根據方程,可確定達到某一防效所需的沉積量。如:己唑醇的保護效果高于80%,沉積量需達到26.90mgkg-1。3.1.2發(fā)病初期圖2發(fā)病初期施藥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a)和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效(b)以及沉積量與治療效果的關系(c)Fig.2Depositionontomatoblade(a),controlefficacyonC.fulvum(b)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epositionandcontrolefficacy(c)whenappliedhexaconazoleintheearlystageoftomatoleafmolde己唑醇在發(fā)病初期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與其在未發(fā)病葉片上的規(guī)律一致,與劑量呈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0.2125x–0.6795(圖2a)。相同劑量下,在健康葉片上藥劑的沉積量要高于發(fā)病葉片,表明病斑確實會影響藥劑在葉片上的沉積。在30-240ga.i.ha-1劑量下,對番茄葉霉病的治療效果為23.48-82.21%(圖2b)。相比于未發(fā)病時施藥,施藥劑量提高2倍,治療效果才能達到保護效果的水平。使用劑量為120ga.i.ha-1時,防效為64.41%;使用劑量為240ga.i.ha-1時,防效達到80%,為82.21%。發(fā)病初期,己唑醇沉積量與治療效果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同未發(fā)病時期規(guī)律一致。所得的沉積量對數與防效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57.02x–16.24(圖2c)。隨沉積量的增加,防效增加的趨勢減緩,相同沉積量下,己唑醇的保護效果要優(yōu)于治療效果。發(fā)病初期,治療效果達到80%,所需沉積量為51.06mgkg-1,是未發(fā)病時的2倍。
影響噴霧施用己唑醇防治番茄葉霉病效果的因素及調控方法203.1.3發(fā)病中后期圖3發(fā)病中后期施藥己唑醇在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a)和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效(b)以及沉積量與治療效果的關系(c)Fig.3Depositionontomatoblade(a),controlefficacyonC.fulvum(b)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epositionandcontrolefficacy(c)whenappliedhexaconazoleinthemiddleandlatestageoftomatoleafmolde己唑醇在發(fā)病中后期番茄葉片上的沉積量與劑量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0.1015x–2.1408(圖3a)。相同施藥劑量下,在發(fā)病中后期葉片上的沉積量僅為健康葉片的1/2,為發(fā)病初期葉片的2/3。表明病斑的嚴重程度會影響藥劑在葉片上的沉積,發(fā)病越嚴重,越難沉積。在30-600ga.i.ha-1劑量下,對發(fā)病中后期番茄葉霉病的治療效果為12.12-81.17%(圖3b)。相比于未發(fā)病時施藥,施藥劑量提高5倍,才能達到相同的防治效果;相比于發(fā)病初期施藥,施藥劑量提高2-3倍,才能達到相同的防治效果。發(fā)病中后期所得的沉積量對數與防效的線性回歸方程為y=59.83x–27.22(圖3c)。發(fā)病中后期,治療效果達到80%,所需沉積量為65.39mgkg-1,是未發(fā)病時的2.43倍,是發(fā)病初期的1.28倍。3.2常量噴霧場景下最佳施藥方式和用水量的確定3.2.1最佳施藥方式的確定設施番茄冠層密度較大,植株較高,壓頂施藥以及冠層內部施藥操作難度大,不易實現。因此,我們選擇了外部施藥的3種方式,按噴頭運行軌跡分別為Z字形、凹凸形以及平掃形施藥。通過測定己唑醇在整株水平的沉積量及在不同冠層的分布來確定最佳施藥方式(圖4)。通過分析整株水平的沉積量結果,發(fā)現Z字形和平掃形施藥的沉積量相近,要顯著高于凹凸形施藥。用水量為800Lha-1時,沉積量分別為9.67、9.52和7.87mgkg-1,用水量為1600Lha-1
本文編號:3348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3487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