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景觀特征對小菜蛾種群遺傳結構及基因流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0-31 02:30

  本文關鍵詞:景觀特征對小菜蛾種群遺傳結構及基因流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小菜蛾 景觀遺傳學 微衛(wèi)星標記 遺傳分化 基因交流


【摘要】:本研究以福建省永泰縣、閩侯縣及福清市交界處面積約為734 km2的小尺度農業(yè)景觀為研究區(qū)域,結合其農業(yè)景觀特征,選取了19個鄉(xiāng)鎮(zhèn)為采樣點。在本實驗室篩選出的小菜蛾微衛(wèi)星引物的基礎上,選取8個微衛(wèi)星位點為分子標記,采用遺傳變異參數(shù)分析、成對遺傳分化值(pairwise Fst)分析、基因流(Nm)的計算和分析、遺傳距離(Fst/ (1-Fst))與地理距離(GD)的相關性分析、遺傳變異來源分析(AMOVA)、STRUCTURE聚類分析以及主坐標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的方法,研究河流、山脈、道路這3種景觀要素對小尺度景觀區(qū)域內19個小菜蛾種群(共626個個體)的遺傳結構和基因流的影響。主要結果如下:1.小菜蛾種群的遺傳多樣性19個小菜蛾種群均顯著偏離哈迪溫伯格平衡(HWE) (P0.05),大部分小菜蛾種群在位點間都符合基因連鎖平衡(p0.05)。研究區(qū)域內小菜蛾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整體較高,期望雜合度(He)介于0.520-0.606之間,觀測雜合度(Ho)介于0.429-0.557之間,等位基因豐富度(AR)介于4.000-5.536之間。樣點塘前(TQ)的種群與主山脈東側樣點的種群遺傳多樣性水平相當,均較高,而主山脈西側其他種群遺傳多樣性水平偏低。樣點TQ與主山脈東側樣點間的道路促進寄主植物十字花科蔬菜的運輸,進而增強TQ的小菜蛾種群與主山脈東側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可能是導致TQ種群遺傳多樣性高的原因。2.小菜蛾種群的遺傳結構和基因流成對遺傳分化值(pairwise Fst)的分析結果顯示,19個種群間Fst值均小于0.15,表明種群遺傳分化整體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基因流(Nm)的結果顯示,約84%的種群間的Nm4,表明小菜蛾種群間存在高水平的基因流,樣點SL的種群與其他種群間遺傳分化相對較大,這可能與SL種群的樣本采集于農戶菜園中的小塊菜地,蔬菜被運輸很小有關;遺傳距離(Fst/(1-Fst))與地理距離(GD)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種群間的遺傳距離與地理距離不相關,地理距離不是引起種群遺傳分化的主要原因;借助STRUCTURE聚類、PCoA、AMOVA分析法處理19個樣點數(shù)據,結果表明,河流、山脈、道路這3種景觀要素并未對小菜蛾種群的遺傳變異起塑造作用,對種群間的基因交流不構成明顯的阻礙作用。比較各樣點遺傳多樣性水平的分布情況并結合其農業(yè)景觀格局,在19個樣點中選取位于主山脈東側的9個種群做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在該尺度下,山谷內的種群(DT和XT)與山谷外的7個種群有顯著遺傳分化(p=0.02835),山脈會對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產生顯著的阻礙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在小菜蛾景觀遺傳學的研究中,不同空間尺度下的景觀因子對遺傳分化的影響存在差異。
【關鍵詞】:小菜蛾 景觀遺傳學 微衛(wèi)星標記 遺傳分化 基因交流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農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433.4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前言10-18
  • 1.1 小菜蛾的危害10
  • 1.2 小菜蛾種群遺傳學的研究10-12
  • 1.3 景觀遺傳學在害蟲防治中的應用12-18
  • 2 材料與方法18-24
  • 2.1 研究區(qū)域的選擇及樣本采集18-20
  • 2.2 研究方法20-22
  • 2.2.1 小菜蛾基因組DNA提取20-21
  • 2.2.2 PCR反應21
  • 2.2.3 PCR產物電泳檢測21-22
  • 2.2.4 微衛(wèi)星基因型分型22
  • 2.3 微衛(wèi)星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22-24
  • 2.3.1 種群遺傳多樣性分析22-23
  • 2.3.2 種群遺傳結構分析23-24
  • 3 結果與分析24-38
  • 3.1 小菜蛾種群遺傳多樣性24-27
  • 3.2 小菜蛾種群遺傳結構27-38
  • 3.2.1 種群遺傳分化及基因流27-31
  • 3.2.2 主坐標分析和STRUCTURE聚類分析31-36
  • 3.2.3 分子變異來源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36-38
  • 4 總結與討論38-42
  • 4.1 小菜蛾種群遺傳多樣性分析38-39
  • 4.2 小菜蛾種群遺傳結構和基因流的分析39-42
  • 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進一步的研究建議42-43
  • 參考文獻43-49
  • 附件49-60
  • 致謝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煥章,汪亞平;厚頜魴種群遺傳結構及啞基因問題[J];水生生物學報;1997年02期

2 胡紅娟;顏慶云;倪加加;余育和;李學梅;王純;;武漢東湖圓形盤腸n炛秩閡糯峁狗治鯷J];水生生物學報;2013年06期

3 夏德全,楊弘,吳婷婷,董在杰,簡紀常,曹螢,張燕生;天鵝洲通江型長江故道“四大家魚”種群遺傳結構研究[J];中國水產科學;1996年04期

4 李小花;劉剛;周立志;魯?shù)拿?;淮河克氏原螯蝦種群遺傳結構[J];動物學雜志;2013年06期

5 程新峰;席貽龍;李化炳;;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蓮塘湖萼花臂尾輪蟲種群遺傳結構的季節(jié)變化[J];動物學報;2008年02期

6 張永正;張海琪;何中央;徐曉林;李智強;杜建明;;中華鱉(Pelodiscus sinensis)5個不同地理種群細胞色素b基因序列變異及種群遺傳結構分析[J];海洋與湖沼;2008年03期

7 吳常文;許逸天;呂振明;張建設;;基于D-LOOP基因的中國沿海鰳魚(Ilisha elongata)種群遺傳結構研究[J];海洋與湖沼;2009年03期

8 張麗艷;蘇永全;王航俊;王軍;;臺灣海峽鮐魚種群遺傳結構[J];生態(tài)學報;2011年23期

9 李紅梅;呂振明;劉立芹;吳常文;張建設;;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中國沿海4個長蛸(Octopus variabilis)群體的種群遺傳結構分析[J];海洋與湖沼;2013年03期

10 殷曉;張春梅;李新崗;黃建;王長柱;練春蘭;;陜北棗品種群遺傳結構的SSR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羅海燕;聶品;;運用微衛(wèi)星標記對(?)頭槽絳蟲(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種群遺傳結構的初步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第八次全國寄生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2 吳愛平;張正旺;;褐馬雞地理種群遺傳結構比較研究[A];第八屆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全國代表大會暨第六屆海峽兩岸鳥類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葛林梅;李紅葉;周雪平;;雙生病毒的種群遺傳結構和遺傳變異[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陳驍;楊圣云;;中國南部沿海尖頭斜齒鯊種群遺傳結構分析[A];中國魚類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白素英;魏德強;徐艷春;;豹貓種群遺傳結構及地理分化研究[A];野生動物生態(tài)與資源保護第三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方旅平;林元燒;周美玉;曹文清;;東海近海中華哲水蚤種群遺傳結構研究[A];中國動物學會甲殼動物學分會、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甲殼動物學分會2004年甲殼動物學分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魏開建;Ann R Wood;Jonathan P A Gardner;;采用微衛(wèi)星標記分析新西蘭greenshell mussel Perna canaliculus的種群遺傳結構[A];中國魚類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王明玲;包振民;;雜交鮑的養(yǎng)殖對我國北方皺紋盤鮑種群遺傳結構的影響[A];2009年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剛;王瑩;楊盛昌;張宜輝;陳鷺真;王文卿;林光輝;;漳江口互花米草種群遺傳結構與分布格局[A];中國第五屆紅樹林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黃磊;王義權;;揚子鱷SSR標記的種群遺傳結構及保護對策[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中國遺傳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曹曉梅;家蠅種群遺傳結構對擬除蟲菊酯抗性相關基因進化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2 阮宇;秋茄種群遺傳結構特征及親緣地理關系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3 張明;東北林蛙(Rana dybowskii)遺傳多樣性及異地引種對種群遺傳結構的影響[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4 程漢良;幾種主要海洋經濟簾蛤種質鑒定及種群遺傳結構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張利娟;中國中黑苜蓿盲蝽種群遺傳結構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張劍鋒;松嫩平原天然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種群的分子遺傳與表觀遺傳多態(tài)性及其種群遺傳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連為;三種大洋性柔魚類種群遺傳結構及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4年

8 蔡W,

本文編號:112043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12043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e03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