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3去泛素化穩(wěn)定NRF2引起腸癌細胞化療耐藥的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24 10:53
結直腸癌(CRC)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三的惡性腫瘤,每年造成超過五十萬例患者的死亡。許多研究人員試圖揭示NRF2在結直腸癌中的復雜作用。轉錄因子NRF2在結直腸癌中起著雙刃劍的作用。5-氟尿嘧啶(5-Fu)和喜樹堿(CPT)是治療結直腸癌最常用的化療藥物。不幸的是,多藥耐藥仍然是結直腸癌有效化療的主要障礙之一。幾項研究揭示了NRF2過度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對5-Fu耐藥增加之間的關系。另有研究表明,乳腺癌對紫杉醇的耐藥性也與NRF2的過度表達有關。在本研究中,我們主要研究了結直腸癌細胞對喜樹堿和紫杉醇耐藥性的分子機制。NRF2是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穩(wěn)態(tài)的重要轉錄因子。NRF2通過識別啟動子中的抗氧化反應元件(AREs)來調(diào)節(jié)下游基因的轉錄。這些基因編碼了參與各種病理生理過程的酶,形成了交叉互作的酶網(wǎng)絡。在細胞穩(wěn)態(tài)條件下,NRF2的蛋白水平和轉錄活性相對較低。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三個E3泛素連接酶復合物能夠調(diào)控NRF2的泛素化和蛋白酶體降解。盡管NRF2的E3泛素連接酶及其泛素化過程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但是調(diào)節(jié)NRF2穩(wěn)定性的去泛素化酶(DUBs)卻仍然是未知的。因此,調(diào)節(jié)NRF2活性的D...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論文創(chuàng)新點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縮略對照表
第一章 結直腸癌及NRF2的研究進展
1.1 結直腸癌
1.1.1 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
1.1.2 結直腸癌的分子機制
1.1.3 腸癌的治療
1.2 NRF2 的研究進展
1.2.1 NRF2-ARE信號通路
1.2.2 NRF2 的調(diào)控
1.2.3 NRF2 與耐藥
1.3 泛素化與去泛素化系統(tǒng)
1.3.1 泛素化系統(tǒng)
1.3.2 去泛素化系統(tǒng)
1.4 DUB3 的研究進展
1.4.1 DUB3 的發(fā)現(xiàn)
1.4.2 DUB3 的功能
1.4.3 DUB3 與癌癥
第二章 實驗材料與試驗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腸癌組織樣品
2.1.2 細胞系、質粒及病毒
2.1.3 主要實驗試劑及耗材
2.1.4 主要儀器設備
2.2 實驗方法
2.2.1 質粒構建
2.2.2 質粒提取
2.2.3 細胞培養(yǎng)
2.2.4 慢病毒包裝
2.2.5 穩(wěn)轉細胞系構建
2.2.6 CRISPR/Cas9 敲除細胞系構建
2.2.7 總RNA提取、反轉錄及定量
2.2.8 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
2.2.9 免疫印跡實驗Western Blot
2.2.10 半衰期實驗
2.2.11 免疫熒光實驗IF
2.2.12 免疫沉淀實驗IP
2.2.13 泛素化實驗
2.2.14 細胞活力實驗
2.2.15 細胞克隆形成實驗
2.2.1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第三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
3.1 前言
3.2 實驗結果與分析
3.2.1 DUB3 被鑒定為NRF2 最有可能的去泛素化酶
3.2.2 NRF2和DUB3 在腸癌組織中表達上調(diào)
3.2.3 DUB3 穩(wěn)定NRF2 的蛋白水平
3.2.4 DUB3 促進NRF2 的轉錄活性
3.2.5 DUB3、NRF2和KEAP1 一起形成一個復合體
3.2.6 DUB3 降低NRF2的K48 連接的泛素化
3.2.7 DUB3 通過上調(diào)NRF2 引起化療耐藥
3.3 討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博士期間發(fā)表及待發(fā)表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726067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論文創(chuàng)新點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縮略對照表
第一章 結直腸癌及NRF2的研究進展
1.1 結直腸癌
1.1.1 結直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
1.1.2 結直腸癌的分子機制
1.1.3 腸癌的治療
1.2 NRF2 的研究進展
1.2.1 NRF2-ARE信號通路
1.2.2 NRF2 的調(diào)控
1.2.3 NRF2 與耐藥
1.3 泛素化與去泛素化系統(tǒng)
1.3.1 泛素化系統(tǒng)
1.3.2 去泛素化系統(tǒng)
1.4 DUB3 的研究進展
1.4.1 DUB3 的發(fā)現(xiàn)
1.4.2 DUB3 的功能
1.4.3 DUB3 與癌癥
第二章 實驗材料與試驗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腸癌組織樣品
2.1.2 細胞系、質粒及病毒
2.1.3 主要實驗試劑及耗材
2.1.4 主要儀器設備
2.2 實驗方法
2.2.1 質粒構建
2.2.2 質粒提取
2.2.3 細胞培養(yǎng)
2.2.4 慢病毒包裝
2.2.5 穩(wěn)轉細胞系構建
2.2.6 CRISPR/Cas9 敲除細胞系構建
2.2.7 總RNA提取、反轉錄及定量
2.2.8 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
2.2.9 免疫印跡實驗Western Blot
2.2.10 半衰期實驗
2.2.11 免疫熒光實驗IF
2.2.12 免疫沉淀實驗IP
2.2.13 泛素化實驗
2.2.14 細胞活力實驗
2.2.15 細胞克隆形成實驗
2.2.16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第三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
3.1 前言
3.2 實驗結果與分析
3.2.1 DUB3 被鑒定為NRF2 最有可能的去泛素化酶
3.2.2 NRF2和DUB3 在腸癌組織中表達上調(diào)
3.2.3 DUB3 穩(wěn)定NRF2 的蛋白水平
3.2.4 DUB3 促進NRF2 的轉錄活性
3.2.5 DUB3、NRF2和KEAP1 一起形成一個復合體
3.2.6 DUB3 降低NRF2的K48 連接的泛素化
3.2.7 DUB3 通過上調(diào)NRF2 引起化療耐藥
3.3 討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博士期間發(fā)表及待發(fā)表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7260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yxlbs/37260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