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性傳播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09:32
選擇性傳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一個顯著而重要的特點。近代中國民主革命家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性譯介,是學界討論選擇性傳播現象客觀存在的主要論據。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選擇性傳播,是“側重性選擇”與“共識性選擇”的統一?梢哉f,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過程就是被中國人民選擇的過程。這種選擇,是從包括朱執(zhí)信在內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各有側重的譯介,到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最終由無產階級政黨的具體實踐,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但是,學界在早期傳播史研究中,存在以朱執(zhí)信最終并未信仰馬克思主義為由而質疑其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作用和貢獻。這里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傳播主體的界定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的譯介、研究是否具有自覺意識性兩方面的爭議上。為此,需要從選擇性傳播的“傳播”概念進行重新理解,從傳播主體譯介馬克思主義的原因去考察其自覺意識性的問題。以傳播學理論理解選擇性傳播的“傳播”概念,會產生傳播效果在表述上的矛盾。因為五四運動時期是公認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階段,但是對于當時參與譯介、討論馬克思主義的朱執(zhí)信等人,又基于其最終未能信仰馬克思主義而不認可其行為...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2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緣起
(一)選擇性傳播是“側重性選擇”與“共識性選擇”的辯證統一
(二)關于傳播主體及其自覺意識性的爭議
(三)以朱執(zhí)信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二、關于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性傳播的研究綜述
(一)學術史梳理
(二)研究現狀
(三)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研究目標、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與研究意義
(一)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二)研究意義
第一章 個人選擇與價值觀念:以馬克思的精神交往論為基礎
一、學界研究早期傳播時理解的“傳播”無法解決選擇性傳播問題
(一)早期傳播史研究有關“傳播”的理解
(二)早期傳播史研究中理解“傳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三)早期傳播史關于“傳播”的研究存在問題
二、馬克思精神交往論意義上的“傳播”
(一)詞的考據:馬克思是否使用現代傳播學意義的“傳播”
(二)內涵的共通:馬克思的精神交往論與現代傳播學意義的“傳播”
(三)用馬克思的精神交往論理解選擇性傳播的“傳播”的原因
三、精神交往論的啟示:價值觀念對個人選擇的直接影響
(一)個人選擇的判斷依據是價值觀念
(二)影響價值觀念形成的三個因素
(三)從精神交往論看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性傳播
第二章 辛亥革命時期: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譯介
一、譯介的內容
(一)馬克思的生平及其成就
(二)《共產黨宣言》與階級斗爭理論
(三)《資本論》與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
二、國家需要在辛亥革命時期的特殊表現
(一)國家需要:從“維新”“立憲”到“反滿”
(二)解決國家問題的選項:從“反滿”“立憲”到“共和”
(三)解決國家問題的附加問題:作為“社會革命”的社會主義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譯介的原因
(一)在眾多社會主義學說里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原因
(二)對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作選擇性譯介的原因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需求對選擇性譯介的決定作用
第三章 民國初建時期: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失掉興趣”
一、聚焦對“開明專制”與“暴民政治”的理論批判
(一)批判“開明專制”論
(二)批判“暴民政治”論
(三)探討國民程度是否適合實行“民主共和”
二、國家需要在民國初建時期的特殊表現
(一)國家需要:“民主共和”制度能否救國的試驗
(二)解決國家問題的選項:堅持“共和”還是暫行“專制”
(三)“社會革命”讓位于“政治革命”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失掉興趣”的原因
(一)朱執(zhí)信專注于“政治革命”的原因
(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朱執(zhí)信轉移了對“社會革命”的關注
(三)民國初建時期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
第四章 五四運動時期:朱執(zhí)信重新以階級斗爭理論思考中國社會問題
一、以階級斗爭理論為基礎思考中國社會問題
(一)重提馬克思主義
(二)運用階級斗爭理論分析國際國內問題
(三)以階級斗爭理論為基礎提出中國社會改造方案
二、國家需要在五四運動時期的特殊表現
(一)國家需要:徹底的“反帝反封建”
(二)解決國家問題的選項:“向西方學習”、“中國本位”、糅合
(三)社會主義成為解決中國問題的選擇
三、朱執(zhí)信重提馬克思主義的原因
(一)重提馬克思以及深化階級斗爭認識的原因
(二)對馬克思主義有所保留的原因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重提馬克思主義的雙重作用
第五章 意識形態(tài)幻象: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深層原因
一、自覺意識性、選擇性傳播與意識形態(tài)幻象
(一)自覺意識性與選擇性傳播的關系
(二)選擇性傳播與意識形態(tài)幻象的關系
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作用建構了意識形態(tài)幻象
(一)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輔助作用
(三)近代中國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貢獻、局限與特點
(一)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貢獻
(二)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局限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特點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天賦人權”的中國話語闡釋及其蘊含的古代人權思想[J]. 呂怡維.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5)
[2]特殊與普遍:意識形態(tài)的生成何以可能?——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tài)生成論的再闡釋[J]. 鮑金. 哲學動態(tài). 2018(08)
[3]《共產黨宣言》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點——以《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和傳播為視角[J]. 王剛.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8(03)
[4]左翼人際傳播網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擴散——以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為中心[J]. 邢科.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5]創(chuàng)造性闡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跨語際實踐——以瞿秋白的《社會哲學概論》和《現代社會學》為例[J]. 路寬. 中共黨史研究. 2018(01)
[6]思想的陰影:西方傳播學古希臘淵源的批評性考察[J]. 單波,侯雨.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7(12)
[7]從三民主義到社會主義——論朱執(zhí)信對近代中國社會道路的探索[J]. 何偉楠.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17(05)
[8]穿越意識形態(tài)幻象:論民主革命派的階級屬性[J]. 何偉楠.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9]民本思想的歷史邏輯及其現代價值[J]. 林紅.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7(03)
[10]歷史、現實與超越: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必然規(guī)律[J]. 張建國.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本文編號:3155083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2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緣起
(一)選擇性傳播是“側重性選擇”與“共識性選擇”的辯證統一
(二)關于傳播主體及其自覺意識性的爭議
(三)以朱執(zhí)信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二、關于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性傳播的研究綜述
(一)學術史梳理
(二)研究現狀
(三)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研究目標、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與研究意義
(一)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二)研究意義
第一章 個人選擇與價值觀念:以馬克思的精神交往論為基礎
一、學界研究早期傳播時理解的“傳播”無法解決選擇性傳播問題
(一)早期傳播史研究有關“傳播”的理解
(二)早期傳播史研究中理解“傳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三)早期傳播史關于“傳播”的研究存在問題
二、馬克思精神交往論意義上的“傳播”
(一)詞的考據:馬克思是否使用現代傳播學意義的“傳播”
(二)內涵的共通:馬克思的精神交往論與現代傳播學意義的“傳播”
(三)用馬克思的精神交往論理解選擇性傳播的“傳播”的原因
三、精神交往論的啟示:價值觀念對個人選擇的直接影響
(一)個人選擇的判斷依據是價值觀念
(二)影響價值觀念形成的三個因素
(三)從精神交往論看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性傳播
第二章 辛亥革命時期: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譯介
一、譯介的內容
(一)馬克思的生平及其成就
(二)《共產黨宣言》與階級斗爭理論
(三)《資本論》與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
二、國家需要在辛亥革命時期的特殊表現
(一)國家需要:從“維新”“立憲”到“反滿”
(二)解決國家問題的選項:從“反滿”“立憲”到“共和”
(三)解決國家問題的附加問題:作為“社會革命”的社會主義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譯介的原因
(一)在眾多社會主義學說里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原因
(二)對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作選擇性譯介的原因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需求對選擇性譯介的決定作用
第三章 民國初建時期: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失掉興趣”
一、聚焦對“開明專制”與“暴民政治”的理論批判
(一)批判“開明專制”論
(二)批判“暴民政治”論
(三)探討國民程度是否適合實行“民主共和”
二、國家需要在民國初建時期的特殊表現
(一)國家需要:“民主共和”制度能否救國的試驗
(二)解決國家問題的選項:堅持“共和”還是暫行“專制”
(三)“社會革命”讓位于“政治革命”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失掉興趣”的原因
(一)朱執(zhí)信專注于“政治革命”的原因
(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朱執(zhí)信轉移了對“社會革命”的關注
(三)民國初建時期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
第四章 五四運動時期:朱執(zhí)信重新以階級斗爭理論思考中國社會問題
一、以階級斗爭理論為基礎思考中國社會問題
(一)重提馬克思主義
(二)運用階級斗爭理論分析國際國內問題
(三)以階級斗爭理論為基礎提出中國社會改造方案
二、國家需要在五四運動時期的特殊表現
(一)國家需要:徹底的“反帝反封建”
(二)解決國家問題的選項:“向西方學習”、“中國本位”、糅合
(三)社會主義成為解決中國問題的選擇
三、朱執(zhí)信重提馬克思主義的原因
(一)重提馬克思以及深化階級斗爭認識的原因
(二)對馬克思主義有所保留的原因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重提馬克思主義的雙重作用
第五章 意識形態(tài)幻象: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深層原因
一、自覺意識性、選擇性傳播與意識形態(tài)幻象
(一)自覺意識性與選擇性傳播的關系
(二)選擇性傳播與意識形態(tài)幻象的關系
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作用建構了意識形態(tài)幻象
(一)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輔助作用
(三)近代中國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貢獻、局限與特點
(一)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貢獻
(二)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局限
(三)朱執(zhí)信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傳播的特點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天賦人權”的中國話語闡釋及其蘊含的古代人權思想[J]. 呂怡維.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5)
[2]特殊與普遍:意識形態(tài)的生成何以可能?——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tài)生成論的再闡釋[J]. 鮑金. 哲學動態(tài). 2018(08)
[3]《共產黨宣言》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點——以《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和傳播為視角[J]. 王剛.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8(03)
[4]左翼人際傳播網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擴散——以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為中心[J]. 邢科.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5]創(chuàng)造性闡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跨語際實踐——以瞿秋白的《社會哲學概論》和《現代社會學》為例[J]. 路寬. 中共黨史研究. 2018(01)
[6]思想的陰影:西方傳播學古希臘淵源的批評性考察[J]. 單波,侯雨.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7(12)
[7]從三民主義到社會主義——論朱執(zhí)信對近代中國社會道路的探索[J]. 何偉楠.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17(05)
[8]穿越意識形態(tài)幻象:論民主革命派的階級屬性[J]. 何偉楠.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9]民本思想的歷史邏輯及其現代價值[J]. 林紅.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7(03)
[10]歷史、現實與超越: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必然規(guī)律[J]. 張建國.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本文編號:3155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315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