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形高功率波導縫隙陣技術(shù)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共形高功率波導縫隙陣技術(shù)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高功率微波 共形波導縫隙陣 天線窗 互耦 表面波 寬角掃描 功率容量 射頻擊穿
【摘要】:隨著高功率微波應用技術(shù)的發(fā)展,高功率微波天線作為高功率微波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的人們的重視。目前高功率微波天線已有輻射喇叭、Vlasov天線、模式變換天線、反射面天線和平面陣列天線等多種形式,當前高功率微波天線的重要發(fā)展趨勢之一是與載體共形。常規(guī)共形天線已廣泛地應用于雷達和通信領(lǐng)域,相比于平面天線,首先它能夠緊貼載體表面,對載體本身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影響;與圓形、球形載體共形時,可有效減小陣列單元間的耦合;共形天線還可以實現(xiàn)緊湊安裝。常規(guī)共形天線的陣元大都是微帶天線。微帶天線的功率容量較小,難以應用于高功率微波。相比于微帶天線,波導縫隙陣以其功率容量大、輻射效率高、高增益、低剖面和易與飛行載體共形的特點成為共形高功率微波天線的首選。本論文對與柱面共形的高功率波導縫隙陣列進行分析研究,重點圍繞著著理論設計公式、高功率容量、增益和輻射效率、縫隙間互耦等關(guān)鍵問題開展研究。論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有:論文首先針對與圓柱共形的扇形波導縫隙陣開展理論研究,推導了基于扇形波導的寬邊縱縫歸一化電導。根據(jù)有源導納法推導了柱面共形的扇形波導寬邊縱縫諧振陣的三個設計公式,針對介質(zhì)窗對縫隙外部耦合的影響和波導高次模對縫隙內(nèi)部耦合的影響,對第二設計公式進行了相應修正。其次,開展了高功率平面波導縫隙陣技術(shù)研究,分析論證了高功率微波陣列天線功率容量設計方法,研究了利用扼流槽抑制波導縫隙互耦技術(shù)。開展了與柱面共形的高功率波導縫隙陣技術(shù)研究,通過數(shù)值模擬分析扇形波導的縱向縫隙諧振輻射時,端口導納與縫隙長度和偏置之間的關(guān)系。優(yōu)化設計了高功率柱面共形面陣。采用Z向相位補償技術(shù)對共形波導饋電相位進行補償。對影響共形陣列的功率容量進行了分析。所設計的L波段共形波導縫隙天線的達到功率容量2.5GW,增益24.3dB,天線效率72%。波束偏轉(zhuǎn)30°時增益下降約3.3dB。再次,針對共形波導縫隙陣提出了一些進一步的性能改進研究,改進包括:采用脊波導設計展寬工作頻帶;采用波導間反向饋電抑制天陣列縫隙互耦;采用喇叭腔設計改善陣列口徑分布,提高輻射效率;設計雙層共形陣列提高單位面積縫隙數(shù),降低天線窗表面電場強度。改進后的共形天線功率容量可達到2.9GW,增益可達到25.49dB,天線效率可達到95%。波束偏轉(zhuǎn)30°,增益下降約1.2dB。最后,開展了高功率波導縫隙陣功率容量實驗研究;完成了高功率同軸到波導模式變換、功率分配、移相網(wǎng)絡以及高功率波導縫隙陣后,在現(xiàn)有高功率微波源MILO器件上,開展高功率波導縫隙陣功率容量實驗研究。實現(xiàn)證明高功率波導縫隙陣的功率容量可達到xxGW,微波脈沖寬度85ns,輻射微波頻率1.589GHz。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82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玉龍;;波導傳輸檢波裝置的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2年11期
2 ;大波導n,奻系}q的研制[J];真空電子技術(shù);1966年04期
3 黃宏嘉;;毫米波段波導傳輸?shù)囊恍﹩栴}[J];電信科學;1958年02期
4 黃武漢 ,黃宏嘉;H_(01)型波波導傳輸[J];電子學報;1963年04期
5 鄭大鈁;;一種“電纜式”波導-繭形波導的分析和研制[J];傳輸線技術(shù);1980年01期
6 劉星明;;一種提高波導耐高功率的方法[J];現(xiàn)代雷達;1984年Z1期
7 黃志洵;波導截止現(xiàn)象的量子類比[J];電子科學學刊;1985年03期
8 戴道鋅,殷源,潘德榮,何賽靈,田毅;彎曲波導之間的耦合分析[J];光子學報;2002年11期
9 武繼江,石邦任,孔梅;錐形過渡波導的光束傳播法分析[J];半導體光電;2005年05期
10 曾夏輝;范滇元;;錐形空心銀波導的聚焦特性[J];物理學報;201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甄蜀春;鄧發(fā)升;;波導傳輸模式的機助分析[A];1985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C];1985年
2 胡紅;黃斌科;蔣延生;;頻域有限差分法分析粗糙有耗L形波導的傳輸特性[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曹斌照;許福永;;一種新的分析任意波導的傅立葉展開法[A];2003'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曹斌照;許福永;;一種分析任意截面波導新方法的計算精度改進[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6年
5 張丹;劉克;程傳輝;張希珍;張海明;潘裕斌;張大明;;鉺鐿共摻磷酸鹽波導中的上轉(zhuǎn)換現(xiàn)象[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娜;段寶巖;;多尺度粗糙度對波導傳輸性能的影響[A];2011年機械電子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嚴君美;王建;;波導裂縫陣設計中矩量法的改進[A];2003'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朱海帆;;寬帶波導-微帶過渡設計[A];200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9 梁鐵柱;黃文華;田唯仁;黃惠軍;李佳偉;王康懿;張慶元;;高功率容量波束波導設計與模擬研究[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1年
10 馬萌萌;竇文斌;;Ka全頻段同軸/波導轉(zhuǎn)接器的設計[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勇;共形高功率波導縫隙陣技術(shù)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2 唐東林;三分量光彈波導光電集成加速度地震檢波理論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3 肖司淼;基于狹縫波導的光器件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汪玉海;條形波導放大器和微環(huán)諧振放大器的基礎(chǔ)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青滔;波束波導電磁傳輸和輻射理論建模與高效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王昭路;硅基微納波導中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及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4年
7 吳建偉;SOI波導中的超快非線性光學及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陳國強;狹縫波導的偏振轉(zhuǎn)換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9 喻平;硅基周期波導微腔集成光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張沖;漏泄波導與漏波天線輻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卿;新型混合介質(zhì)加載長程表面等離子激元波異傳輸特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嚴強;用于硅基狹縫波導的高耦合效率模式轉(zhuǎn)換器設計[D];浙江大學;2015年
3 李廣忠;一種雙向輻射的波導縫隙天線[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宋乃濤;多模波導的傳輸和輻射理論建模與數(shù)值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5 丁金義;寬帶波導功分網(wǎng)絡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陳馳;太赫茲低損耗波導傳輸系統(tǒng)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7 馮茂秘;波導雙工器的設計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劉婧;新型太赫茲反諧振聚合物波導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9 邵曉珍;基于黃金分割原理的長程介質(zhì)加載表面等離子激元波導傳輸特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10 王瓊;雙層半圓介質(zhì)加載表面等離子激元波導傳輸特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263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xkjbs/126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