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博視角下的公民參與意識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7 09:17
本文關鍵詞:政務微博視角下的公民參與意識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政務微博 公民參與意識 有序政治參與 民主政治
【摘要】:公民參與意識與政務微博存在著一種積極的關系,政務微博助推了公民參與意識的覺醒和發(fā)展,并對其有一定的培育作用。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個人希望通過政府的網絡平臺來尋求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訴求,政府也積極運用微博進行回應并創(chuàng)新其運營模式,可以說政務微博的出現(xiàn)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公民的政治心理和參政議政方式。在政務微博的助推下,我國公民參與逐漸走向成熟化和理性化,這不僅有利于我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實現(xiàn),也為我國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了新途徑。本文通過梳理當前我國政務微博的發(fā)展和公民參與的現(xiàn)狀,指出我國公民參與意識的轉變:政務微博對我公民參與意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公民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我國公民對參與意識的理解也漸漸由狹義轉變?yōu)閺V義。公民參與的“媒體驅動性”特征使公民在參與實踐中開始有明確的自我認知,自我判斷力增強。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我們得知影響公民參與意識的因素,主要來自于公民層面、政府層面和非政府組織及網絡意見領袖等層面。這些因素的共同交織使得我國公民參與意識在發(fā)展中呈現(xiàn)如下特征:1.地域型——臣民依附型——積極參與型相混合;2.參與話題的公共性;3.理性與非理性相交織。提升公民的參與意識不僅為公民網絡參政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也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新途徑;谝陨系姆治,作者從政務微博的角度對公民參與意識的培育提出了幾點思考:第一,針對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政府要本著為民、唯實的要求建立維護人民利益的話語體系,激發(fā)公民的溝通欲望,實現(xiàn)政民話語體系的真正融合。第二,針對當前我國公民參與的公共性缺失和政治冷漠現(xiàn)象,注重培養(yǎng)公民的“公共性”,加強公民關注和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第三,針對網絡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加強對網絡的輿論引導,注重培養(yǎng)公民的理性態(tài)度。第四,針對部門職能量身打造特色微博,并借此對公民進行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以期我國公民參與意識能夠在政務微博環(huán)境下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政務微博 公民參與意識 有序政治參與 民主政治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621.5;G20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9
- 一、選題緣由9-10
- 二、研究對象與目的10
-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10-13
- (一)政務微博10-11
- (二)網民與公民11-12
- (三)公民參與12
- (四)公民參與意識12-13
- 四、研究現(xiàn)狀綜述13-15
- 五、研究思路15-17
- (一)研究框架15-16
- (二)研究方法16
- (三)研究意義16-17
- 六、本文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17-19
- 第一章 政務微博與我國公民參與意識的內在關聯(lián)性19-31
- 一、政務微博助推我國公民參與意識的覺醒19-23
- (一)全國政務類微博的發(fā)展現(xiàn)狀20
- (二)全國政務微博部門分布情況20-21
- (三)全國政務微博粉絲數(shù)量和關注情況21-23
- 二、政務微博的創(chuàng)新功能促使公民參與意識的轉變23-29
- (一)各級政府新聞辦開通微博發(fā)布廳,不斷創(chuàng)新其運營方式23-26
- (二)政務微博打造民生服務新平臺、新功能26-28
- (三)公職人員類微博個性化發(fā)展28-29
- 三、政務微博促使公民參與領域的擴展29-31
- 第二章 基于公民參與意識的典型案例分析31-39
- 一、吏治輿情中的公民參與——微博反腐,庭審直播薄熙來案31-33
- (一)事件概況31-32
- (二)@濟南中院庭審直播粉絲增長趨勢32
- (三)微博平臺互動內容傾向32-33
- 二、危機管理事件中的公民參與——寧波鎮(zhèn)海PX項目群眾聚集事件33-35
- (一)事件概況33
- (二)輿論關注走勢33-35
- 三、突發(fā)事件中的公民參與——雅安地震35-39
- (一)事件概況35-36
- (二)雅安地震關注度走勢36-39
- 第三章 公民參與意識影響因素及特征39-51
- 一、公民參與意識的影響因素39-48
- (一)公民層面的影響因素39-43
- (二)政府層面的影響因素43-47
- (三)非政府組織和網絡意見領袖47-48
- 二、公民參與意識的特征48-51
- (一)地域型——臣民依附型——積極參與型相混合48-49
- (二)參與話題的公共性49
- (三)理性與非理性的交織49-51
- 結語51-53
- 參考文獻53-57
- 致謝57-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傅梅蓉;;網絡問政視野下公民意識探析及教育構想[J];前沿;2013年21期
2 燕繼榮;;變化中的中國政府治理[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06期
3 許琛;;論微博時代的公民新聞傳播與公民意識培養(yǎng)[J];東南傳播;2011年09期
4 楊淑珍;;中國民主的發(fā)展與公民參與的意識[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臧宏;;論加強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J];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6 陳力丹;;傳媒,究竟宣傳公民意識還是臣民意識?[J];新聞記者;2008年01期
7 葉飛;;公民意識的內涵及其養(yǎng)成[J];政工研究動態(tài);2007年21期
8 項寧一;;互聯(lián)網時代突發(fā)事件的傳播應對[J];新聞實踐;2006年11期
9 靳志高;當代中國公民意識的生成機制探析[J];求實;2005年01期
10 姜涌;公民意識的自覺[J];理論學刊;2003年05期
,本文編號:6882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6882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