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水污染報道特征研究(1949-2018)
發(fā)布時間:2021-09-08 12:56
水污染作為最早被國家、社會關注的環(huán)境問題,從建國初期至今逐漸成為各媒體報道的主要議題。故研究以我國主流媒體《人民日報》七十年(1949-2018)的水污染報道為樣本,使用內容分析法對1645個樣本展開研究,從樣本屬性、報道態(tài)度、報道結構、報道內容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從內容特征演變來說,水污染報道經歷了沉默、萌發(fā)、發(fā)展、動蕩和穩(wěn)定五個時期,逐漸形成積極中立的態(tài)度基調,議題以政策措施、污染現狀、水環(huán)境恢復三類為主導,多元發(fā)展為趨勢報道水污染問題。從形式特征演變來說,報道版面從繁雜到專業(yè),報道類型從單一描述到深度剖析,使用圖像符號趨勢明顯!度嗣袢請蟆纷鳛椴煌鐣A層、不同社會角色、不同社會領域的信息源、溝通紐帶,通過水污染議題設置,構建水環(huán)境保護意識,溝通水污染風險,促進水環(huán)境的改善,在保障受眾知情權,拉近媒體與受眾距離、搭建解決水污染問題平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貢獻,但還應在培養(yǎng)公眾風險意識、保障第三方話語權、建立公共信任等方面做出努力。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人民日報》水污染報道數量分析??從1949年-2018年建國七十年間,《人民日報》水污染新聞報道的全樣本數量雖有起起??,,,
先??上升后下降,年樣本量上下幅度最大差距37個樣本,可見該時期樣本量浮動較大自2009??年開始,年樣本量除2012年增長率稍有下降外,始終保持增長趨勢,相對穩(wěn)定故根據數??量變化特點將七十年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沉默期、萌發(fā)期、發(fā)展期、動蕩期以及穩(wěn)定期。??1.水污染報道沉默期??A?A^/\?^??1950?1954?1955?1956?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5?1966?1971?1972?1973?1976?1977?1978??圖1.2《人民日報》水污染報道沉默期數量分析??1949年到1978年是水汚染報道的沉默時期,水污染新聞報道樣本數量極少,共28個??樣本,僅占全樣本的1.7%,年平均樣本量約為0.93不足一個。??1949年建國初期,我國經濟處于復蘇時期,我國政府對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確實有水庫或下水道污染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未引發(fā)高度的童視!度嗣袢請蟆犯鶕??調查結果僅刊登了一篇提及水污染治理的報道,在1950年2月1日刊登題為《慶祝北京解??放-周年》的報道,金要指出水環(huán)境是城市衛(wèi)生的重要部分,并提出應著力以污水轉化為農??業(yè)灌溉用水的政策解決水污染問題。受政策方向引導,該時期以“污水灌溉”為關鍵詞的報??道數量超過該時期總數量的一半,并有評論指出將“生活污水”看作“城市肥源”以及污水??灌溉的多種好處,少量樣本也在污水灌溉內容的基礎上提及污水轉化新技術。??2.水污染報道萌發(fā)期??18??::?^^???\??2??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
?內蒙古太學頓士學位論文???圖1.3《人民日報》水污染報道萌發(fā)期數量分析??1979年到1987年是水污染報道的萌發(fā)時期,1979年全樣本量出現第一次明顯增加,從??年均不足一個迅速上升到8個,主要由于水利工程,也就是南水北調工程即將上線,該工程??歷時10年的考察、研究,于1979年2月26日五屆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晉》中正式提??出,南水北調1程涉及6個省市,4大江河,4.38億人,其水質問題至關童要,不能讓“南??水北調”成為“污水北調”成為該水利工程一直以來倡導的原則,在后續(xù)時期的多篇報道中??提及。正是由于該水利工程,我國對水污染的關注度明顯上升,1979年9月1曰《人民曰??報》刊登水污染評論文章,指出污水處理設施缺乏以及水環(huán)境法律缺失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該階段后期我國首個關于水環(huán)境的法律出合,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在六屆人大代表會議中通過,標志著我國_水環(huán)境意識已經在法律層面萌發(fā),揭開了我??國以法治水的序幕。該時期共有90個樣本數據,占全樣本的5.47%,年均報道童10篇,比??起前一時期上升幅度明顯,是沉默時期報道量的10倍。??由于污水處理設施在建設的時間進度上比較緩慢,故沉默期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政策的提??出,在萌發(fā)時期才得以體現,多個省市的污水處理廠建造完工,范圍甚廣包括北京、上海、??柳州、保定、鄭州、包頭、安徽、撫順等多個省市,在全爾范_內形成影響。??3.水污染報道發(fā)展期??35??10??5?-??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圖1.4《人民日報》水污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能與可為:人工智能時代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J]. 顧理平. 傳媒觀察. 2020(03)
[2]公共信任風險視角下的塔西佗效應及其后果[J]. 胡象明,張麗穎. 社會科學文摘. 2020(02)
[3]從自然保護到生態(tài)保護的發(fā)展歷程及原因分析[J]. 孔繁德,魏國印,劉小丹,秦津,譚海霞. 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06)
[4]《寂靜的春天》對建設“美麗中國”的啟示[J]. 石夢. 法制與社會. 2019(23)
[5]長江口封閉養(yǎng)殖海域水質污染及潛在風險[J]. 林慶瑩,白凱強,孫彬,何培民.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9(06)
[6]彌合差距:媒介建構與受眾認知的偏差與調節(jié)——基于《人民日報》霧霾報道的分析[J]. 塔娜,張含. 情報雜志. 2019(04)
[7]水質有機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J]. 何壽明. 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保. 2014(08)
[8]淺析新聞“追蹤報道”的作用[J]. 欒曉文. 新聞研究導刊. 2014(06)
[9]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 方潔,顏冬. 國際新聞界. 2013(06)
[10]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 錢易.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2(03)
碩士論文
[1]《中國環(huán)境報》水污染報道研究(1984-2016)[D]. 李鄭.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中美環(huán)境新聞框架對比分析[D]. 張小梅.武漢理工大學 2017
[3]《中國環(huán)境報》地下水污染報道研究(2010-2013)[D]. 陳君.河北大學 2014
[4]中國百年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發(fā)展簡史[D]. 郭衛(wèi)華.山西大學 2009
[5]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危機傳播研究[D]. 胡凌霞.蘭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90824
【文章來源】: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人民日報》水污染報道數量分析??從1949年-2018年建國七十年間,《人民日報》水污染新聞報道的全樣本數量雖有起起??,,,
先??上升后下降,年樣本量上下幅度最大差距37個樣本,可見該時期樣本量浮動較大自2009??年開始,年樣本量除2012年增長率稍有下降外,始終保持增長趨勢,相對穩(wěn)定故根據數??量變化特點將七十年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沉默期、萌發(fā)期、發(fā)展期、動蕩期以及穩(wěn)定期。??1.水污染報道沉默期??A?A^/\?^??1950?1954?1955?1956?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5?1966?1971?1972?1973?1976?1977?1978??圖1.2《人民日報》水污染報道沉默期數量分析??1949年到1978年是水汚染報道的沉默時期,水污染新聞報道樣本數量極少,共28個??樣本,僅占全樣本的1.7%,年平均樣本量約為0.93不足一個。??1949年建國初期,我國經濟處于復蘇時期,我國政府對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確實有水庫或下水道污染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未引發(fā)高度的童視!度嗣袢請蟆犯鶕??調查結果僅刊登了一篇提及水污染治理的報道,在1950年2月1日刊登題為《慶祝北京解??放-周年》的報道,金要指出水環(huán)境是城市衛(wèi)生的重要部分,并提出應著力以污水轉化為農??業(yè)灌溉用水的政策解決水污染問題。受政策方向引導,該時期以“污水灌溉”為關鍵詞的報??道數量超過該時期總數量的一半,并有評論指出將“生活污水”看作“城市肥源”以及污水??灌溉的多種好處,少量樣本也在污水灌溉內容的基礎上提及污水轉化新技術。??2.水污染報道萌發(fā)期??18??::?^^???\??2??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
?內蒙古太學頓士學位論文???圖1.3《人民日報》水污染報道萌發(fā)期數量分析??1979年到1987年是水污染報道的萌發(fā)時期,1979年全樣本量出現第一次明顯增加,從??年均不足一個迅速上升到8個,主要由于水利工程,也就是南水北調工程即將上線,該工程??歷時10年的考察、研究,于1979年2月26日五屆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晉》中正式提??出,南水北調1程涉及6個省市,4大江河,4.38億人,其水質問題至關童要,不能讓“南??水北調”成為“污水北調”成為該水利工程一直以來倡導的原則,在后續(xù)時期的多篇報道中??提及。正是由于該水利工程,我國對水污染的關注度明顯上升,1979年9月1曰《人民曰??報》刊登水污染評論文章,指出污水處理設施缺乏以及水環(huán)境法律缺失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該階段后期我國首個關于水環(huán)境的法律出合,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在六屆人大代表會議中通過,標志著我國_水環(huán)境意識已經在法律層面萌發(fā),揭開了我??國以法治水的序幕。該時期共有90個樣本數據,占全樣本的5.47%,年均報道童10篇,比??起前一時期上升幅度明顯,是沉默時期報道量的10倍。??由于污水處理設施在建設的時間進度上比較緩慢,故沉默期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政策的提??出,在萌發(fā)時期才得以體現,多個省市的污水處理廠建造完工,范圍甚廣包括北京、上海、??柳州、保定、鄭州、包頭、安徽、撫順等多個省市,在全爾范_內形成影響。??3.水污染報道發(fā)展期??35??10??5?-??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圖1.4《人民日報》水污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能與可為:人工智能時代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J]. 顧理平. 傳媒觀察. 2020(03)
[2]公共信任風險視角下的塔西佗效應及其后果[J]. 胡象明,張麗穎. 社會科學文摘. 2020(02)
[3]從自然保護到生態(tài)保護的發(fā)展歷程及原因分析[J]. 孔繁德,魏國印,劉小丹,秦津,譚海霞. 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06)
[4]《寂靜的春天》對建設“美麗中國”的啟示[J]. 石夢. 法制與社會. 2019(23)
[5]長江口封閉養(yǎng)殖海域水質污染及潛在風險[J]. 林慶瑩,白凱強,孫彬,何培民.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9(06)
[6]彌合差距:媒介建構與受眾認知的偏差與調節(jié)——基于《人民日報》霧霾報道的分析[J]. 塔娜,張含. 情報雜志. 2019(04)
[7]水質有機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J]. 何壽明. 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保. 2014(08)
[8]淺析新聞“追蹤報道”的作用[J]. 欒曉文. 新聞研究導刊. 2014(06)
[9]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 方潔,顏冬. 國際新聞界. 2013(06)
[10]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 錢易.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2(03)
碩士論文
[1]《中國環(huán)境報》水污染報道研究(1984-2016)[D]. 李鄭.湖南師范大學 2018
[2]中美環(huán)境新聞框架對比分析[D]. 張小梅.武漢理工大學 2017
[3]《中國環(huán)境報》地下水污染報道研究(2010-2013)[D]. 陳君.河北大學 2014
[4]中國百年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發(fā)展簡史[D]. 郭衛(wèi)華.山西大學 2009
[5]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危機傳播研究[D]. 胡凌霞.蘭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390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33908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