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下采樣剪切波變換的數(shù)字水印算法研究
【學位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TP309.7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
1.4 論文組織結(jié)構(gòu)
第二章 水印基礎(chǔ)理論與剪切波變換
2.1 概述
2.2 水印基礎(chǔ)理論
2.2.1 數(shù)字水印的定義
2.2.2 數(shù)字水印的基本特性
2.2.3 數(shù)字水印的分類
2.2.4 數(shù)字水印的評估標準
2.3 多尺度幾何分析
2.4 剪切波變換研究分析
2.4.1 剪切波變換基本原理
2.4.2 剪切波變換分解過程
2.4.3 非下采樣剪切波變換
2.5 本章總結(jié)
第三章 基于奇異值分解的非下采樣剪切波水印算法
3.1 概述
3.2 奇異值分解
3.2.1 奇異值分解的定義
3.2.2 奇異值分解的性質(zhì)
3.2.3 圖像奇異值分解
3.3 基于NSST和SVD的水印算法
3.3.1 水印的預處理
3.3.2 水印的嵌入
3.3.3 水印的提取
3.3.4 實驗結(jié)果分析
3.4 水印算法性能比較
3.5 本章總結(jié)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非下采樣剪切波零水印算法
4.1 概述
4.2 主成分分析理論
4.2.1 主成分分析定義
4.2.2 主成分分析原理
4.3 基于NSST與PCA的零水印算法
4.3.1 零水印的構(gòu)造與嵌入
4.3.2 水印的提取過程
4.3.3 水印算法魯棒性分析
4.3.4 水印性能比較
4.4 本章總結(jié)
第五章 數(shù)字水印在電子證書真?zhèn)伪鎰e中的應(yīng)用研究
5.1 概述
5.2 QR碼理論
5.3 水印的嵌入過程
5.4 水印提取過程及譯碼
5.5 實驗性能測試
5.5.1 水印的不可見性
5.5.2 水印的魯棒性
5.6 本章總結(jié)
第六章 工作總結(jié)與展望
6.1 工作總結(jié)
6.2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盈;鄭洪源;丁秋林;;基于Zernike矩和NSCT-SVD的數(shù)字水印算法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6年08期
2 朱丹丹;呂鯉志;;基于偽Zernike矩和Contourlet變換的抗幾何攻擊圖像水印算法[J];計算機科學;2016年06期
3 喬兆亮;;一種基于Arnold變換的彩色圖像加密算法[J];價值工程;2016年13期
4 徐蓮;李京兵;;基于DWT-PCA和感知哈希的魯棒零水印算法[J];電視技術(shù);2016年01期
5 張驚雷;胡曉婷;溫顯斌;;基于Shearlet變換與區(qū)域分割的遙感圖像融合[J];光電子·激光;2015年12期
6 楊雪;劉天時;李湘眷;;融合小波變換與改進PCNN的圖像增強算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yīng)用;2016年08期
7 吳捷;唐紅鎖;;基于離散小波—奇異值分解的多水印嵌入算法[J];計算機系統(tǒng)應(yīng)用;2015年08期
8 李用江;張睿哲;葛建華;孫志林;;三維Arnold映射的周期及在圖像加密中的應(yīng)用[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9 田偉;曹寒問;謝凱;孫金亮;;一種高斯尺度混合模型的Shearlet域圖像去噪(英文)[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韓紹程;張兆寧;張玉金;;基于非下采樣剪切波變換和QR分解的魯棒零水印算法[J];光電子.激光;2012年10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強;基于剪切波變換的圖像統(tǒng)計模型及其應(yīng)用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薛青晨;基于DWT-SVD的抗幾何攻擊數(shù)字水印技術(shù)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2 馮寧;基于Shearlet方向性的水印嵌入方法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3 張明;基于DWT變換和PCA主成分分析的數(shù)字水印算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4 張希杰;基于雙重加密的數(shù)字圖像水印算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5 曹葵葵;數(shù)字水印在證件防偽中的應(yīng)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6 王麗佳;基于小波變換的彩色圖像數(shù)字水印算法研究與實現(xiàn)[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7 劉小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圖像數(shù)字水印算法的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634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286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