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低溫原子層沉積實現柔性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薄膜封裝技術研究
本文選題:有機電致發(fā)光二極管 切入點:遠程等離子增強原子層沉積 出處:《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以其具備色域寬、視角廣、對比度高、響應快、功耗低以及適用于柔性襯底等特點,在顯示和照明領域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OLED技術產業(yè)化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OLED中有機材料和金屬電極易受空氣中的水汽和氧氣腐蝕而失去功能性是阻礙OLED發(fā)展的重要問題之一。本論文主要探究柔性OLED封裝的問題。我們利用遠程等離子增強型原子層沉積(Plasma Enhanc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PEALD)技術制備ZrO2薄膜結合分子層沉積技術(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MLD)制備zircone,獲得高效的具有疊層結構的封裝薄膜。首先,在研究ZrO2薄膜的生長過程中,我們利用原位質譜儀和原位晶振儀探究了薄膜沉積時的表面化學反應和薄膜沉積狀態(tài)。通過原位質譜儀發(fā)現,在通入氧等離子過程中,腔體內的氣氛中檢測到H2O,CO,NO以及CO2的產生?梢酝茰y腔體內發(fā)生類似燃燒的化學反應,從而證明利用高活性氧等離子體作為前軀體在低溫下制備ZrO2的可行性。同時,通過原位晶振儀觀測到的薄膜穩(wěn)定的生長狀態(tài),清晰的表現出薄膜表面自限制生長的過程。有趣的是,在我們實驗中發(fā)現,當生長溫度高于200oC,ZrO2薄膜中會生成一定量的腈化物(-CN),影響ZrO2的生長速率。同時,成功的在80oC的低溫下,制備性能優(yōu)異的ZrO2封裝薄膜。為了優(yōu)化封裝薄膜的水氧阻隔性能,我們引入了zircone薄層制備有機/無機疊層結構封裝薄膜。為此分別制作了四種不同結構的薄膜,可以發(fā)現隨著嵌入zircone的層數變得密集,封裝薄膜的表面形貌變得更加平緩。為了驗證封裝薄膜的性能,我們對四種不同結構的薄膜進行了水汽透過率測試和器件的壽命測試。并且獲得最好的封裝薄膜的水汽透過率低至3.08×10-5g.m-2.day-1,制備在PET襯底上的封裝器件的連續(xù)點亮壽命達到182小時。這比之前利用水和臭氧作為前軀體有了很大的提高。
[Abstract]: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O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s wide color gamut, wide viewing angle, high contrast, fast response,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suitable for flexible substrate.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OLED technology,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to be solved.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OLED that organic materials and metal electrodes are vulnerable to water vapor and oxygen corrosion in the air and lose their functionality.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problem of flexible OLED encapsulation.Zirconeal films were prepared by remote plasma Enhanc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PEALDD) and 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 (MLDs) technique. High efficient encapsulated films with stacked structure were obtained.Firstly, in the study of the growth process of ZrO2 thin films, the chemical reaction on the surface and the deposition state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mass spectrometer and in situ crystal oscillator.By in situ mass spectromet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CO2 and CO2 were detected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cavity in the process of oxygen plasma.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chemical reaction similar to combustion takes place in the chamber, which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preparing ZrO2 by using hig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lasma as precursor at low temperature.At the same time, the stable growth state of the thin film observed by in situ crystal oscillator clearly shows the process of self-limiting growth on the film surface.Interestingly, we found that when the growth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200oC / ZrO _ 2 film, a certain amount of nitrilides can be formed, which affects the growth rate of ZrO2.At the same time, ZrO2 packaging films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t low temperature of 80oC.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water and oxygen barrier performance of the encapsulated thin films, zircone thin layer was introduced to prepare organic / inorganic laminated packaging films.For this reason, four kinds of thin film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encapsulated films became more smooth as the number of layers embedded in the zircone became denser.In order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capsulated films, the water vapor transmittance and the lifetime of the devices were measured for four kinds of film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The water vapor transmittance of the best encapsulated film is as low as 3.08 脳 10 ~ (-5) g 路m ~ (-2) day-1, and the continuous lighting lifetime of the packaging device fabricated on PET substrate is up to 182 hours.This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the previous use of water and ozone as precursors.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N38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通訊員;;四機部激光薄膜技術交流會在常州召開[J];激光與紅外;1979年01期
2 王顯厚;;全國首屆薄膜技術學術討論會[J];儀器制造;1982年04期
3 電子部激光情報網真空薄膜技術調研組;;真空薄膜技術調研報告[J];激光與紅外;1987年07期
4 曾樂勇;;薄膜的納米世界[J];光機電信息;2008年12期
5 聞立時;等離子體科學技術應用專題系列介紹 第八講 氣體放電等離子體在薄膜技術上的應用[J];物理;1987年03期
6 金原粲,王大春;薄膜制作技術的現狀[J];壓電與聲光;1989年01期
7 Yoshiaki Takeda;楊鎮(zhèn)夷;;厚膜與薄膜技術的進展[J];光電子學技術;1982年03期
8 賓連弟;;薄膜技術在發(fā)光材料上的應用[J];真空電子技術;1986年01期
9 ;微波功率管中的薄膜工藝[J];電子管技術;1967年02期
10 錢大憨;賈嘉;陳柳煉;劉福浩;劉飛;張立瑤;葉柏松;李向陽;;光電器件薄膜附著力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J];紅外;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郝蘭眾;李燕;劉云杰;鄧宏;;鐵電超晶格薄膜[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2 范翊;李亞君;蔣大鵬;張立功;王子君;呂安德;;聚酞菁硅氧烷Langmuir-Blodgett薄膜的制備與特性研究[A];第二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3 熊玉卿;王多書;羅崇泰;馬勉軍;;多波長激光告警及防護薄膜技術[A];中國真空學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楊樹本;徐玉江;;連續(xù)沉積硫化鋅薄膜技術及設備的研制[A];2005'全國真空冶金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林藝敏;江紹基;;薄膜技術在太陽能利用技術中的應用[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6 ;TFC’07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會議日程[A];TFC'07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楊傳仁;張繼華;婁非志;余為國;莫尚軍;張琴;陳宏偉;;薄膜無源集成技術及其應用[A];TFC’09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TFC’07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A];TFC'07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劉興悅;干蜀毅;陳長琦;朱武;;薄膜均勻性的研究分析[A];中國真空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施衛(wèi);侯磊;;超聲熱解法制備SnO_2:F薄膜加熱管及其性能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羅清岳;新一代單層透明薄膜技術[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2 深訊;亞太薄膜行業(yè)盛會將于深圳強勢亮相[N];中國包裝報;2008年
3 劉芝;薄膜科技及其應用[N];大眾科技報;2000年
4 MEB 記者 石珊珊;光伏產業(yè)未來強勁 薄膜技術優(yōu)勢盡顯[N];機電商報;2011年
5 記者 張麗娜;薄膜太陽能低成本競爭優(yōu)勢不再[N];消費日報;2010年
6 ;鍍金屬薄膜緊逼鋁箔地位[N];中國包裝報;2005年
7 陳曉平;薄膜技術的“推手”[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8 本報記者 嚴凱;后“雙反”時代:薄膜技術是趨勢[N];經濟觀察報;2012年
9 佳文;綠色經濟加速阻隔包裝業(yè)發(fā)展與變革[N];中國食品報;2009年
10 編譯 康佳媛;“結構型”日漸式微[N];中國紡織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艷華;鈦酸鍶鋇薄膜在金屬銅箔上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黃桂芳;無機表面薄膜力學及耐蝕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3 王玫;β-SiC薄膜的低溫沉積及特性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2年
4 龐曉露;氧化鉻薄膜的生長機理及力學性能表征[D];北京科技大學;2008年
5 王永倉;雙高摻雜錳氧化物薄膜的特性研究及薄膜生長的數值模擬[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鐘志成;鉭鈮酸鉀薄膜制備工藝優(yōu)化及非線性光學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趙磊;脈沖激光沉積納米氧化鈦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曲文超;非晶Al-Mg-B超硬薄膜材料制備與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9 高道江;鉬酸鹽、鎢酸鹽和鈦酸鹽薄膜的軟溶液工藝(SSP)制備技術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10 曹江偉;超高密度磁記錄介質用Fe-Pt薄膜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舒寧;Zn_3N_2薄膜的制備及光學特性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2 蘇海霞;缺氧型氧化鈦薄膜及其壓敏電阻的電學性能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范洪遠;物理氣相沉積(PVD)制備石墨類薄膜[D];大連交通大學;2015年
4 宋平元;離子液體輔助沉積Cu_2ZnSnS_4薄膜[D];蘇州大學;2015年
5 顧磊;MoS_2-C復合潤滑薄膜的制備及摩擦學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6 乜龍威;磁控濺射TiN薄膜疏油疏水性能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謝曉康;BST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趙家慧;柴油機活塞表面瞬態(tài)溫度測試用薄膜傳感器的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5年
9 陳皓帆;Cu/CuNi薄膜熱電偶薄膜工藝優(yōu)化與靈敏度研究[D];上海理工大學;2013年
10 鄒世鳳;Bi_2Te_3基薄膜熱電性質與紅外性質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212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xixikjs/172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