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大學生 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精神 志愿服務精神培育
【摘要】: 在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背景下,“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這一課題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guān)注。研究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有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同時也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shè),有力的推動和諧校園建設(shè)。 本文以志愿服務精神的基礎(chǔ)理論為切入點,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從歸納高校志愿服務和志愿服務精神的涵義、特征入手,從必要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來分析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理論意義。并且在大連和哈爾濱兩座城市五所高校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依據(jù)數(shù)據(jù)總結(jié)歸納出大學生志愿服務和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現(xiàn)狀,得出目前高校的志愿服務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大學生自身、社會、學校和家庭各方面分析了問題的原因。最后,在調(diào)查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改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現(xiàn)狀的主要對策,主要是鞏固高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主體地位,包括加強對學生社團的管理、加強高校教師的師德教育、形成志愿服務文化;改善校園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人文環(huán)境,包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jié)合,共同培育志愿服務精神,加強“公民意識”和“公共精神”教育,豐富思想政治課教育的內(nèi)容;促進高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對象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健全高校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機制,主要是組織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的完善。
【關(guān)鍵詞】:大學生 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精神 志愿服務精神培育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641;D632.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9
- 1.1 志愿服務與志愿服務精神的內(nèi)涵9-13
- 1.1.1 志愿服務的內(nèi)涵與外延9-10
- 1.1.2 志愿服務精神的由來發(fā)展10-11
- 1.1.3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內(nèi)涵11-13
- 1.2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現(xiàn)狀13-16
- 1.2.1 研究背景13-14
- 1.2.2 研究現(xiàn)狀14-16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線及創(chuàng)新點16-19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研究路線16-18
- 1.3.3 創(chuàng)新點和研究不足18-19
- 2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理論意義19-23
- 2.1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必要性19-20
- 2.1.1 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19
- 2.1.2 傳承人類優(yōu)秀文化19-20
- 2.1.3 增進大學生健康發(fā)展20
- 2.1.4 融入國際公益精神高漲的潮流20
- 2.2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可能性20-23
- 2.2.1 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shè)20-21
- 2.2.2 構(gòu)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21
- 2.2.3 既弘揚美德又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21-22
- 2.2.4 促進大學生完成社會化的過程22-23
- 3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23-40
- 3.1 調(diào)查研究的范圍和采用的技術(shù)方法23-24
- 3.1.1 樣本的基本情況23
- 3.1.2 問卷的結(jié)構(gòu)23
- 3.1.3 問卷的技術(shù)方法23-24
- 3.2 基于調(diào)查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及其培育現(xiàn)狀展示24-35
- 3.2.1 大學生志愿服務現(xiàn)狀24-31
- 3.2.2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現(xiàn)狀31-35
- 3.3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問題35-40
- 3.3.1 大學生自身存在的認識問題35-37
- 3.3.2 家庭教育中缺乏對志愿服務精神的教育37
- 3.3.3 缺乏有力的組織管理機制37-38
- 3.3.4 高校志愿者隊伍流動性大38-39
- 3.3.5 物質(zhì)基礎(chǔ)不足39-40
- 4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40-47
- 4.1 大學生自身因素對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影響40-41
- 4.1.1 大學生對志愿服務存在認識偏差40-41
- 4.1.2 大學生在行動上滯后于思想意識41
- 4.2 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影響41-42
- 4.2.1 家長忽視善良教育和助人為樂的美德教育41-42
- 4.2.2 獨生子女的成長個性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42
- 4.2.3 缺少家庭志愿精神的傳承42
- 4.3 學校因素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消極影響42-44
- 4.3.1 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短缺42-43
- 4.3.2 從事教育的人員本身對志愿服務精神理解的缺失43
- 4.3.3 高校學生志愿者社團的組織管理機制不夠完善43-44
- 4.3.4 學校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健全44
- 4.4 社會因素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不良影響44-47
- 4.4.1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缺乏資金支持44-45
- 4.4.2 市場經(jīng)濟的趨利性對公益精神的沖擊45
- 4.4.3 社會傳統(tǒng)公德的缺失45-46
- 4.4.4 法律制度滯后46-47
- 5 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措施47-58
- 5.1 鞏固高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主體地位47-49
- 5.1.1 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團體的扶植47
- 5.1.2 在師生中倡導志愿互助的精神47-48
- 5.1.3 積極推動高校志愿服務文化的形成48-49
- 5.2 改善校園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的人文環(huán)境49-51
- 5.2.1 形成家庭與學校共同培育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習慣49-50
- 5.2.2 在人文素質(zhì)教育中加強“公民意識”和“公共精神”教育50
- 5.2.3 豐富思想政治課教育的內(nèi)容50-51
- 5.3 促進高校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對象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51-53
- 5.3.1 提升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51-52
- 5.3.2 以多種方式和渠道培養(yǎng)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能力52
- 5.3.3 在志愿服務活動中促進大學生知行統(tǒng)一52-53
- 5.4 健全高校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機制53-58
- 5.4.1 完善大學生志愿者的專業(yè)培訓機制54-56
- 5.4.2 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機制56
- 5.4.3 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保障機制56-58
- 結(jié)論58-59
- 參考文獻59-61
- 附錄A 關(guān)于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問卷61-6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情況64-65
- 致謝65-66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祝小遷;竇賢琨;;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研究綜述[J];當代教育論壇;2012年02期
2 陳勛瑋;陳渝;;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德育功能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3 闞寶濤;;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問題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4 陳翔;;價值認同視域下當代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穆建明;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德育功能與對策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2 高潔;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中的問題與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高英慧;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闞寶濤;大學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媛媛;大學生志愿服務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李慧;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D];吉林大學;2012年
7 肖海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fā)揮狀況及其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胡凌鑫;大學生志愿服務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2年
9 宋妍;影響四川省高校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于紅霞;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德育功能及實現(xiàn)[D];延邊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71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67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