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視角下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服務的小組工作研究 ——以春苗計劃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8-04 12:42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形勢比較嚴峻,且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日益成人化、情節(jié)惡劣化。由于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特殊性,司法制度對未成年人更加注重“教育為主,刑罰為輔”,我國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的人數(shù)也逐漸增多。結(jié)合涉罪未成年人青春期特點,關注其人格發(fā)展問題,運用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方法,開展涉罪未成年人自我同一性發(fā)展小組,有利于促進未成年人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對助其順利度過幫教期、找到人生發(fā)展方向,預防再犯罪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國內(nèi)外文獻進行系統(tǒng)梳理,本文在未成年人自我同一性發(fā)展與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研究等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J市Y機構(gòu)“春苗計劃”未成年人觀護幫教項目(簡稱“春苗計劃”)9—12月份的服務對象開展實踐研究。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等方式搜集相關資料,經(jīng)過前期測量發(fā)現(xiàn),服務對象存在自我同一性發(fā)展不足,面臨同一性危機、自我認同感低、自我發(fā)展迷茫、家庭溝通不暢、親子關系緊張等問題。根據(jù)其問題,服務對象存在明確幫教期權(quán)責,順利度過幫教期、認識自身角色、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緩解內(nèi)心害怕、迷茫情緒,樹立目標及緩和親子關系等需求。在此需求的引導下,針對9-12月份服務對象制定了小組服務計劃,開展了以6次小組服務為主...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學術價值
1.2.2 實踐意義
1.3 研究對象與研究問題
1.3.1 研究對象
1.3.2 研究問題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研究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涉罪未成年人
2.1.2 觀護幫教
2.1.3 自我同一性
2.2 理論基礎
2.2.1 自我同一性理論
2.2.2 小組動力學理論
2.2.3 鏡中我理論
2.3 相關研究綜述
2.3.1 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研究
2.3.2 未成年人觀護幫教的相關研究
2.3.3 自我同一性的相關研究
2.3.4 文獻評述
第3章 小組背景及案主問題分析
3.1 “春苗計劃”項目背景介紹
3.1.1 J市 w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概況
3.1.2 “春苗計劃”概況
3.1.3 Y機構(gòu)概況
3.2 “春苗計劃”觀護幫教對象情況介紹
3.2.1 家庭情況
3.2.2 心理狀況
3.2.3 是否符合幫教條件
3.3 “春苗計劃”觀護幫教對象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現(xiàn)狀
3.3.1 自我同一性發(fā)展不足
3.3.2 自我認同感低
3.3.3 自我發(fā)展迷茫
3.4 原因分析
3.5 小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5.1 必要性
3.5.2 可行性
第4章 小組工作介入觀護幫教對象自我同一性的實務過程
4.1 小組準備階段
4.1.1 需求分析
4.1.2 目標確定
4.1.3 小組方案制定
4.1.4 小組成員招募
4.1.5 資源整合
4.2 小組計劃實施過程
4.2.1 小組初期:組員初識及自我認識
4.2.2 小組中期:價值探索與目標初現(xiàn)
4.2.3 小組后期:優(yōu)勢發(fā)掘與目標確立
4.2.4 小組結(jié)束期:成果鞏固與成長獲得
4.3 小組評估
4.3.1 過程評估
4.3.2 結(jié)果評估
4.4 實務反思
4.4.1 理論運用層面
4.4.2 實務操作層面
4.4.3 介入不足之處
第5章 總結(jié)與建議
5.1 總結(jié)
5.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
附錄二 服務對象調(diào)查問卷
附錄三 組員每節(jié)小組活動評價匯總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未成年人權(quán)益保障體系發(fā)展研究[J]. 林敏. 青年探索. 2019(06)
[2]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學分析[J]. 薛梅. 公民與法(綜合版). 2019(10)
[3]建國70年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回溯與展望[J]. 肖姍姍.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02)
[4]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探究[J]. 連觀玉. 法制博覽. 2018(28)
[5]未成年人涉毒犯罪現(xiàn)狀與預防研究[J]. 廖永紅. 法制博覽. 2018(24)
[6]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困境和對策[J]. 毛春梅. 江蘇教育. 2018(40)
[7]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 李銀翠. 法制博覽. 2018(11)
[8]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啟示[J]. 項穎.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8(03)
[9]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 吳楠. 法制與社會. 2018(08)
[10]淺談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工作[J]. 司盈盈. 納稅. 2017(36)
博士論文
[1]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危機研究[D]. 勾金華.上海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小組工作在困境初中生自我認同提升中的運用研究[D]. 譚海練.廣西師范大學 2019
[2]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起訴”的個案研究[D]. 底蘭蘭.長春工業(yè)大學 2018
[3]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狀分析及預防研究[D]. 陳瑤.浙江工商大學 2017
[4]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措施的完善[D]. 陳琳.東南大學 2016
[5]臺灣地區(qū)少年觀護制度簡析與借鑒[D]. 溫雅璐.華東政法大學 2015
[6]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與預防對策研究[D]. 陳坤林.復旦大學 2012
[7]論自我同一性危機與青少年犯罪[D]. 吳銳.煙臺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69559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學術價值
1.2.2 實踐意義
1.3 研究對象與研究問題
1.3.1 研究對象
1.3.2 研究問題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研究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涉罪未成年人
2.1.2 觀護幫教
2.1.3 自我同一性
2.2 理論基礎
2.2.1 自我同一性理論
2.2.2 小組動力學理論
2.2.3 鏡中我理論
2.3 相關研究綜述
2.3.1 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研究
2.3.2 未成年人觀護幫教的相關研究
2.3.3 自我同一性的相關研究
2.3.4 文獻評述
第3章 小組背景及案主問題分析
3.1 “春苗計劃”項目背景介紹
3.1.1 J市 w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概況
3.1.2 “春苗計劃”概況
3.1.3 Y機構(gòu)概況
3.2 “春苗計劃”觀護幫教對象情況介紹
3.2.1 家庭情況
3.2.2 心理狀況
3.2.3 是否符合幫教條件
3.3 “春苗計劃”觀護幫教對象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現(xiàn)狀
3.3.1 自我同一性發(fā)展不足
3.3.2 自我認同感低
3.3.3 自我發(fā)展迷茫
3.4 原因分析
3.5 小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5.1 必要性
3.5.2 可行性
第4章 小組工作介入觀護幫教對象自我同一性的實務過程
4.1 小組準備階段
4.1.1 需求分析
4.1.2 目標確定
4.1.3 小組方案制定
4.1.4 小組成員招募
4.1.5 資源整合
4.2 小組計劃實施過程
4.2.1 小組初期:組員初識及自我認識
4.2.2 小組中期:價值探索與目標初現(xiàn)
4.2.3 小組后期:優(yōu)勢發(fā)掘與目標確立
4.2.4 小組結(jié)束期:成果鞏固與成長獲得
4.3 小組評估
4.3.1 過程評估
4.3.2 結(jié)果評估
4.4 實務反思
4.4.1 理論運用層面
4.4.2 實務操作層面
4.4.3 介入不足之處
第5章 總結(jié)與建議
5.1 總結(jié)
5.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
附錄二 服務對象調(diào)查問卷
附錄三 組員每節(jié)小組活動評價匯總表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未成年人權(quán)益保障體系發(fā)展研究[J]. 林敏. 青年探索. 2019(06)
[2]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學分析[J]. 薛梅. 公民與法(綜合版). 2019(10)
[3]建國70年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回溯與展望[J]. 肖姍姍.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02)
[4]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探究[J]. 連觀玉. 法制博覽. 2018(28)
[5]未成年人涉毒犯罪現(xiàn)狀與預防研究[J]. 廖永紅. 法制博覽. 2018(24)
[6]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困境和對策[J]. 毛春梅. 江蘇教育. 2018(40)
[7]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 李銀翠. 法制博覽. 2018(11)
[8]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啟示[J]. 項穎.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8(03)
[9]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 吳楠. 法制與社會. 2018(08)
[10]淺談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工作[J]. 司盈盈. 納稅. 2017(36)
博士論文
[1]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危機研究[D]. 勾金華.上海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小組工作在困境初中生自我認同提升中的運用研究[D]. 譚海練.廣西師范大學 2019
[2]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起訴”的個案研究[D]. 底蘭蘭.長春工業(yè)大學 2018
[3]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狀分析及預防研究[D]. 陳瑤.浙江工商大學 2017
[4]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措施的完善[D]. 陳琳.東南大學 2016
[5]臺灣地區(qū)少年觀護制度簡析與借鑒[D]. 溫雅璐.華東政法大學 2015
[6]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與預防對策研究[D]. 陳坤林.復旦大學 2012
[7]論自我同一性危機與青少年犯罪[D]. 吳銳.煙臺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69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6695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