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積累拓展”板塊習題使用探新
發(fā)布時間:2021-04-08 04:37
課后習題作為語文教材的四大助讀系統(tǒng)之一,對于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相對于人教版的課后習題有很大的新變,因此有必要進行探究分析。在2016年該版本教科書投入一線使用以來,從教師和學生在實踐中的使用情況來看,“積累拓展”板塊的變化部分并沒有引起師生的重視,多是按照人教版的教學思路進行設計教學,忽略了該板塊習題的重要價值。筆者的本篇論文以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積累拓展”板塊習題為例,把板塊習題的設置理念和在實踐中的運用情況相結(jié)合,從而提出探新的教學方法。希望教師和學生都能夠通過該板塊課后習題在語文能力和語文思維上得到極大的提升,促使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筆者的本篇文章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論述:第一章是關于統(tǒng)編本練習系統(tǒng)概況的分析,主要包括該板塊習題設計的編寫方式和“積累拓展”板塊的價值意義兩個方面,從而得出“積累拓展”板塊習題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思維激活和素養(yǎng)發(fā)展有極大幫助。第二章是關于該板塊習題的題型新變的探析,主要為內(nèi)容方法、能力培養(yǎng)、文本生活這幾個方面進行詳細探究,最后得出統(tǒng)編本“積累拓展”板塊的習題范圍更廣,訓練靈活。第三章主要是關于教師和學生實際使...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在《白楊禮贊》一文中,就明確要求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第6-8段,”讓
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2學生在朗讀和背誦中思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學生在朗讀背誦這幾個段落的過程中會進行內(nèi)化和思考,對段落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反復誦讀,使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去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相似文章還有《春》《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等。前文筆者曾提到“背默積累類”以古詩文和文言文為主,在習題設置上多是要求學生會背誦會默寫。例如,七年級上冊的《誡子書》一文:圖2-2除此之外,還有《愛蓮說》《陋室銘》《河中石獸》《曹劌論戰(zhàn)》《詞四首》《古代詩歌四首》等等。溫儒敏教授在《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中提到:“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課文選篇更加強調(diào)四個標準:經(jīng)典性,文質(zhì)兼美,適宜教學,兼顧時代性!盵1]對于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教學,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體會古代詩詞語言節(jié)奏美韻律美,感受作者情思的變化,從而更好的理解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熟讀背誦經(jīng)典文章。由上表可知,七年級到九年級“背默積累類”的題量是逐漸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七年級作為學生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的過渡期,在詩詞背誦方面有一定的基礎背誦積累起來較容易,而且在七年級的古詩文設置上相對較簡單,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來說較容易,符合學生的識記規(guī)律;其二,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古詩文背誦默寫多是在“思考探究”板塊進行了設置,在這一板塊多結(jié)合課外文本進行的思考和探究式學習,這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是成正相[1]溫儒敏.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語文學習,2019.9
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積累拓展”板塊習題使用探新23關的。二、理解鑒賞類“理解鑒賞類”主要包括古詩文中的加點字理解、字詞句賞析、文章段落辨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薄罢_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1]教師和學生通過這一類課后習題的學習思考,能夠把握重點字詞句段的意思,能夠更好的感受文章中的經(jīng)典詞句語段,進而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傳達的主旨以及思想情感。在筆者看來,就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八字憲法”: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語句理解主要是要讓學生對文章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和賞析,這既是讓學生在品析字詞感悟文章的語句之美,也是我們現(xiàn)行中考題型的必考類型。例如,七年級上冊《春》的課后習題:圖2-3相似的文章還有《濟南的冬天》《秋天的懷念》《紀念白求恩》《貓》《故鄉(xiāng)》《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等。段落理解主要是指學生在通篇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能夠梳理文章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語段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從而更好的體會這些特殊語段用法,得以用在自己的日常習作中。篇章理解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文本內(nèi)容的時候通過梳理文章的層次,劃分文章的段落并能夠簡要概括出每一個層次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對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進行把握。[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本文編號:3124865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在《白楊禮贊》一文中,就明確要求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第6-8段,”讓
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2學生在朗讀和背誦中思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學生在朗讀背誦這幾個段落的過程中會進行內(nèi)化和思考,對段落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反復誦讀,使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去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相似文章還有《春》《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等。前文筆者曾提到“背默積累類”以古詩文和文言文為主,在習題設置上多是要求學生會背誦會默寫。例如,七年級上冊的《誡子書》一文:圖2-2除此之外,還有《愛蓮說》《陋室銘》《河中石獸》《曹劌論戰(zhàn)》《詞四首》《古代詩歌四首》等等。溫儒敏教授在《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中提到:“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課文選篇更加強調(diào)四個標準:經(jīng)典性,文質(zhì)兼美,適宜教學,兼顧時代性!盵1]對于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教學,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體會古代詩詞語言節(jié)奏美韻律美,感受作者情思的變化,從而更好的理解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熟讀背誦經(jīng)典文章。由上表可知,七年級到九年級“背默積累類”的題量是逐漸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七年級作為學生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的過渡期,在詩詞背誦方面有一定的基礎背誦積累起來較容易,而且在七年級的古詩文設置上相對較簡單,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來說較容易,符合學生的識記規(guī)律;其二,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古詩文背誦默寫多是在“思考探究”板塊進行了設置,在這一板塊多結(jié)合課外文本進行的思考和探究式學習,這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是成正相[1]溫儒敏.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語文學習,2019.9
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積累拓展”板塊習題使用探新23關的。二、理解鑒賞類“理解鑒賞類”主要包括古詩文中的加點字理解、字詞句賞析、文章段落辨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薄罢_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1]教師和學生通過這一類課后習題的學習思考,能夠把握重點字詞句段的意思,能夠更好的感受文章中的經(jīng)典詞句語段,進而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要傳達的主旨以及思想情感。在筆者看來,就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八字憲法”: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語句理解主要是要讓學生對文章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和賞析,這既是讓學生在品析字詞感悟文章的語句之美,也是我們現(xiàn)行中考題型的必考類型。例如,七年級上冊《春》的課后習題:圖2-3相似的文章還有《濟南的冬天》《秋天的懷念》《紀念白求恩》《貓》《故鄉(xiāng)》《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等。段落理解主要是指學生在通篇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能夠梳理文章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語段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從而更好的體會這些特殊語段用法,得以用在自己的日常習作中。篇章理解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文本內(nèi)容的時候通過梳理文章的層次,劃分文章的段落并能夠簡要概括出每一個層次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對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進行把握。[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本文編號:31248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1248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