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東屯村失地農民體育轉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7 04:39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速,改革開放這個特定的詞語記錄著中國發(fā)展的速度。其中有一部分為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奉獻土地勞動力的人群,我們將這一群體稱之為“失地農民”。隨著這一群體的人數(shù)逐漸增多,許多專家以及學者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失地農民這一群體。本文將以東屯村社會轉型為背景,研究失地農民體育發(fā)展的狀況。本文將東屯村社會轉型、體育轉型下的體育活動發(fā)展作為研究對象,以長沙市東屯村作為調查對象。將東屯村體育轉型分為農民、失地農民、市民三個不同的時期,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訪談法研究長沙市東屯村失地農民體育項目轉型的模式、本質以及作用。通過對東屯村體育項目的調查與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東屯村失地農民體育轉型有兩個方面的力量在推動,一種是被動的力量,新農村建設以及城市化使東屯村村民被迫融入城市文明,接受社區(qū)文化;另一種是主動的力量,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fā)展給失地農民體育轉型帶來了可能性,村落文化的重構打破了村落體育發(fā)展的局限性,使更多的村民開始主動接受城市化,并享受城市文化帶來的樂趣。(2)東屯村體育轉型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它主要受性別、宗族、人情、風俗社會和鄉(xiāng)村生活方式的影...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02年東屯村端午龍舟競渡從這一階段上看,東屯村體育活動群體人員的組成十分不穩(wěn)定,具有相當大
為一方面他們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與更加便利的生活,但是另外一種方面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巨大隔閡又將他們擋在了外面。東屯村傳統(tǒng)民俗體育在失地農民階段的發(fā)展也遇到了這樣的困境,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后備人才的不足,沒有多少青壯年愿意接納這一運動項目了,他們更愿意去城市里面學習那些能夠安身立命的技能,對于東屯村原有的歷史文化習俗極其排斥。其次是組織結構的瓦解,2003年東屯村拆遷啟動以來,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失去了土地離開了東屯村,但是由于政府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安置小區(qū),所以拆遷后村民難以集中起來,組織難度更大,這也導致了原有的組織結構不復存在。
17屯村龍舟活動無可適從,到底是堅持原有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還是適用和接受新的國際賽事規(guī)則,也成為了制約東屯村龍舟活動發(fā)展的一環(huán)。在這個階段東屯村龍舟活動是止步不前,甚至有逐漸消亡的跡象。出于對傳統(tǒng)民俗體育保護以及滿足村民體育活動需求的原因,2007年東屯村在村委會協(xié)助下正式成立東屯龍舟競渡隊,簡稱東屯龍舟隊。3.3.2.1體育活動群體在失地農民的階段,東屯村發(fā)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周圍私營企業(yè)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單一的生存模式。有的村民進了工廠,也有的自己開店當老板,還有的憑借著拆遷時政府補償?shù)膸滋追孔,當起了房東。東屯村村民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東屯村有一個姓劉的村民拿到了政府的拆遷款,一夜暴富之后,最開始是天天晚上打牌,后面覺得打牌沒有意思,就聚眾賭博,后面還沾染上了毒品。這對于其他村民產生了極大的警示效果,村里面以前龍舟競渡的人向村委會建議組建龍舟隊,后來周隊長說:“2007年成立的時候,船都不行了,一是好久不劃了,龍舟沒有保養(yǎng)好都下不了水了,第二是要參加賽事的話我們以前的船就算修好了都用不了了,因為船大小有標準了。那時候冒的錢買船啊,我就帶人找村上要,找企業(yè)化緣。想盡了辦法才把船的錢湊齊”。圖3-3東屯村龍舟隊訓練基地有了船以后的龍舟隊發(fā)展迅速,村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以后,人員組成也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n empowerment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governance[J]. 趙柯然,Chen Meihua,Zeng We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2019(04)
[2]Establishing a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Based on Collaboration,Participation,and Common Interests:Value,Structure and Roadmap[J]. Yan Kegao,Ren Binbin,Ai Qingq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01)
[3]“此在”的技術路標與“存在”的體育探索——基于海德格爾技術觀的體育哲學考察[J]. 占雅男.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8(06)
[4]脫域與重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傳統(tǒng)體育演化[J]. 羅湘林,邱芬. 體育與科學. 2018(03)
[5]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治理結構分析[J]. 張偉. 體育學刊. 2017(04)
[6]英國傳統(tǒng)體育的現(xiàn)代化轉型研究[J]. 黃福華,劉楚,涂傳飛. 體育文化導刊. 2017(03)
[7]社會資本對失地農民市民化進程的影響[J]. 于宏,周升起. 城市問題. 2016(07)
[8]民俗體育保護與文化認同重構[J]. 胡金萍. 黃山學院學報. 2016(01)
[9]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異化與善本對策構建[J]. 郭志勇. 貴州民族研究. 2015(11)
[10]城中村失地農民體育健身軸型模式探究[J]. 曾小玲,王岐富. 湖南社會科學. 2014(06)
博士論文
[1]消失的村落,存在的農民[D]. 李倩.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2]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邏輯與進路[D]. 梁東興.華中師范大學 2013
[3]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路徑研究[D]. 劉洋.北京體育大學 2012
[4]村落體育研究[D]. 羅湘林.北京體育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村落轉型與鄉(xiāng)村體育重塑[D]. 陳佳佳.北京體育大學 2017
[2]城市化背景下失地農民體育生活方式研究[D]. 郭希偉.湖南師范大學 2014
[3]失地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研究[D]. 胡薇.湖南師范大學 2011
[4]新中國村落體育變遷的社會學分析[D]. 井志俠.蘇州大學 2008
[5]私營企業(yè)發(fā)展與村落生活方式變遷[D]. 劉娜.浙江師范大學 2007
[6]農民消費觀初探[D]. 劉瀅瀅.中國傳媒大學 2006
[7]農村現(xiàn)代化:面臨的困境與路徑選擇[D]. 賈向熙.鄭州大學 2005
[8]性別與生計[D]. 呂俊彪.廣西民族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37444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02年東屯村端午龍舟競渡從這一階段上看,東屯村體育活動群體人員的組成十分不穩(wěn)定,具有相當大
為一方面他們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與更加便利的生活,但是另外一種方面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巨大隔閡又將他們擋在了外面。東屯村傳統(tǒng)民俗體育在失地農民階段的發(fā)展也遇到了這樣的困境,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后備人才的不足,沒有多少青壯年愿意接納這一運動項目了,他們更愿意去城市里面學習那些能夠安身立命的技能,對于東屯村原有的歷史文化習俗極其排斥。其次是組織結構的瓦解,2003年東屯村拆遷啟動以來,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失去了土地離開了東屯村,但是由于政府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安置小區(qū),所以拆遷后村民難以集中起來,組織難度更大,這也導致了原有的組織結構不復存在。
17屯村龍舟活動無可適從,到底是堅持原有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還是適用和接受新的國際賽事規(guī)則,也成為了制約東屯村龍舟活動發(fā)展的一環(huán)。在這個階段東屯村龍舟活動是止步不前,甚至有逐漸消亡的跡象。出于對傳統(tǒng)民俗體育保護以及滿足村民體育活動需求的原因,2007年東屯村在村委會協(xié)助下正式成立東屯龍舟競渡隊,簡稱東屯龍舟隊。3.3.2.1體育活動群體在失地農民的階段,東屯村發(fā)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周圍私營企業(yè)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單一的生存模式。有的村民進了工廠,也有的自己開店當老板,還有的憑借著拆遷時政府補償?shù)膸滋追孔,當起了房東。東屯村村民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東屯村有一個姓劉的村民拿到了政府的拆遷款,一夜暴富之后,最開始是天天晚上打牌,后面覺得打牌沒有意思,就聚眾賭博,后面還沾染上了毒品。這對于其他村民產生了極大的警示效果,村里面以前龍舟競渡的人向村委會建議組建龍舟隊,后來周隊長說:“2007年成立的時候,船都不行了,一是好久不劃了,龍舟沒有保養(yǎng)好都下不了水了,第二是要參加賽事的話我們以前的船就算修好了都用不了了,因為船大小有標準了。那時候冒的錢買船啊,我就帶人找村上要,找企業(yè)化緣。想盡了辦法才把船的錢湊齊”。圖3-3東屯村龍舟隊訓練基地有了船以后的龍舟隊發(fā)展迅速,村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以后,人員組成也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n empowerment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governance[J]. 趙柯然,Chen Meihua,Zeng We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2019(04)
[2]Establishing a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Based on Collaboration,Participation,and Common Interests:Value,Structure and Roadmap[J]. Yan Kegao,Ren Binbin,Ai Qingqi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01)
[3]“此在”的技術路標與“存在”的體育探索——基于海德格爾技術觀的體育哲學考察[J]. 占雅男.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8(06)
[4]脫域與重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傳統(tǒng)體育演化[J]. 羅湘林,邱芬. 體育與科學. 2018(03)
[5]我國體育社會組織治理結構分析[J]. 張偉. 體育學刊. 2017(04)
[6]英國傳統(tǒng)體育的現(xiàn)代化轉型研究[J]. 黃福華,劉楚,涂傳飛. 體育文化導刊. 2017(03)
[7]社會資本對失地農民市民化進程的影響[J]. 于宏,周升起. 城市問題. 2016(07)
[8]民俗體育保護與文化認同重構[J]. 胡金萍. 黃山學院學報. 2016(01)
[9]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異化與善本對策構建[J]. 郭志勇. 貴州民族研究. 2015(11)
[10]城中村失地農民體育健身軸型模式探究[J]. 曾小玲,王岐富. 湖南社會科學. 2014(06)
博士論文
[1]消失的村落,存在的農民[D]. 李倩.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2]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邏輯與進路[D]. 梁東興.華中師范大學 2013
[3]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路徑研究[D]. 劉洋.北京體育大學 2012
[4]村落體育研究[D]. 羅湘林.北京體育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村落轉型與鄉(xiāng)村體育重塑[D]. 陳佳佳.北京體育大學 2017
[2]城市化背景下失地農民體育生活方式研究[D]. 郭希偉.湖南師范大學 2014
[3]失地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研究[D]. 胡薇.湖南師范大學 2011
[4]新中國村落體育變遷的社會學分析[D]. 井志俠.蘇州大學 2008
[5]私營企業(yè)發(fā)展與村落生活方式變遷[D]. 劉娜.浙江師范大學 2007
[6]農民消費觀初探[D]. 劉瀅瀅.中國傳媒大學 2006
[7]農村現(xiàn)代化:面臨的困境與路徑選擇[D]. 賈向熙.鄭州大學 2005
[8]性別與生計[D]. 呂俊彪.廣西民族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374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0374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