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訓練對冰球專修學生滑行效果影響實驗性研究
【學位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G862.3
【部分圖文】:
核心力量訓練對冰球專修學生滑行效果影響實驗性研究21且兩均值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后測的測試成績?yōu)?44.4267,標準差為4.15305實驗組后測的蹬冰腿伸展角度測試成績?yōu)?47.5500。標準差為3.43953。通過兩個月的學習,對照組與實驗組蹬冰腿伸展角度均有提升,但是實驗組相比于對照組來說均值增加了3.12333。標準差也相應的發(fā)生變化,實驗組的成績要更加穩(wěn)定,即實驗組要比對照組蹬冰腿伸展角度后測要好,這表示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力量訓練方法來說對蹬冰腿伸展角度的提高更加有效。蹬冰產生的能量是來自由臀部順延到膝蓋和腳踝的充分有力的延伸,蹬冰腳伸展角度的提高表明對冰面做功更完整,創(chuàng)造更多向前滑行的力量,提高滑行速度。3.2.2.3支撐腳膝關節(jié)角度測試結果分析表7支撐腳膝關節(jié)角度測試獨立樣本t檢驗組別SX萊文方差等同性檢驗平均值等同性t檢驗F顯著性顯著性(雙尾)支撐腿膝蓋角度實驗組109.9267±3.18668假定方差齊性.708.407.001對照組114.7333±3.61301假定方差不齊.001為了探究核心力量訓練法對對冰球滑行效果的影響,本研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組與對照組支撐腿膝蓋角度后測成績進行檢驗,來測量兩個組支撐腿膝蓋角度的差異性,經過F檢驗,通過表6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sig值為0.708,方差齊性,t檢驗下sig雙尾檢驗值為0.001小于0.05,且實驗組與對照組支撐腿膝蓋角度均值差異為-4.80667,支撐腿膝關節(jié)角度越小越好。從F檢驗和t檢驗表示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支撐腿膝關節(jié)角度后測測試下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實驗組要比對照組支撐腿膝關節(jié)角度成績要好,這表示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力量訓練方法來說對支撐腿膝關節(jié)角度的提高更加有效。圖1支撐腳膝關節(jié)角度測試圖
核心力量訓練對冰球專修學生滑行效果影響實驗性研究22從上圖支撐腿膝關節(jié)的角度測試圖來看,紅色線為支撐腿膝關節(jié)角度,例如圖1左同學比圖右同學膝關節(jié)角度小22°,支撐腿膝關節(jié)角度降低首先降低了滑冰者重心,提高了滑行的穩(wěn)定性;其次支撐腿膝關節(jié)角度降低是為了下次支撐腿轉換為蹬冰腿時蹬冰腿腿部有更好的延展,創(chuàng)造更加有力量的腿部蹬冰角度。3.2.2.4蹬冰腳腳踝關節(jié)角度測試結果分析表8支撐腿腳踝關節(jié)角度測試獨立樣本t檢驗組別SX萊文方差等同性檢驗平均值等同性t檢驗F顯著性顯著性(雙尾)支撐腿腳踝角度實驗組75.8607±1.41419假定方差齊性.586.450.002對照組77.4473±1.19249假定方差不齊.003根據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經過F檢驗,sig值為0.450大于0.05,方差齊性,方差齊性下,t檢驗下sig雙尾檢驗值為0.002小于0.05,且實驗組與對照組支撐腿腳踝角度均值差異為-1.58667,表示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支撐腿腳踝角度后測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經過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組的支撐腿腳踝角度要比經過傳統(tǒng)力量訓練的對照組支撐腿腳踝角度低-1.58667,支撐腿腳踝角度越小表示其滑行效果越好。這表示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力量訓練方法來說對支撐腿腳踝角度的改善更加有效。圖2蹬冰腳腳踝關節(jié)角度測試圖從圖2蹬冰腳腳踝關節(jié)角度測試圖看,黃色線是支撐腿腳踝關節(jié)角,支撐腿腳踝關節(jié)角度降低同樣降低了滑冰者重心,提高滑行的穩(wěn)定性;其次支撐腿腳踝關節(jié)角度降低是為了下次支撐腿轉換為蹬冰腿時蹬冰腳腳踝有更好的延展,創(chuàng)造了更加有力量的腳踝蹬冰角度。
核心力量訓練對冰球專修學生滑行效果影響實驗性研究27圖3SportTesting雙腳動態(tài)平衡測試圖雙腳動態(tài)平衡是在SportTesting系統(tǒng)上模擬一個動態(tài)點即測試者的重心,該點按照屏幕上所顯示的線路進行左右移動,最終呈現(xiàn)出測試結果是偏離標準路線的距離,最后得出每秒平均位移距離數(shù)值。該數(shù)值越小說明測試者的控制身體在動態(tài)的情況下平衡性更好,對滑行時保持身體穩(wěn)定有顯著提高。圖4單腳靜態(tài)平衡SportTesting測試圖單腳靜態(tài)平衡實在SportTesting系統(tǒng)上模擬一個靜態(tài)的點即測試者的重心,在測試時間內,測試者要盡量將重心控制在一個點上,最終呈現(xiàn)測試結果是偏離重心點的距離,最后得出每秒平均位移距離數(shù)值。該數(shù)值越小說明測試者的控制身體在靜態(tài)的情況下平衡性更好,在滑行做單腳內刃外刃轉彎或是急停時控制身體穩(wěn)定有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偉;鄧振杰;黨紅;;冰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新型方法[J];冰雪運動;2015年02期
2 鄧雪峰;國英男;;我國冰球運動發(fā)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年06期
3 耿華;丁寶震;;冰球項目特征及運動員競技能力構成[J];冰雪運動;2014年02期
4 申利軍;左斌;;冰球運動員競技能力形成的主導影響因素[J];冰雪運動;2013年06期
5 朱海明;尹軍;木志友;孫越穎;;功能性動作篩查在特警隊員身體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6 孫莉莉;;美國功能動作測試(FMS)概述[J];體育科研;2011年05期
7 劉春華;劉玉華;李濱東;劉聰;劉奇;;對我國男子冰球運動員對抗能力的應用研究——以亞洲聯(lián)賽為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曹健;劉春華;;提高我國男子冰球運動員身體沖撞能力的研究[J];冰雪運動;2008年04期
9 王衛(wèi)星;廖小軍;;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及方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8年02期
10 黎涌明;于洪軍;資薇;曹春梅;陳小平;;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fā)展[J];體育科學;200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壯威;核心力量訓練對中學籃球運動員投籃命中率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2 李臻;北京市中學籃球傳統(tǒng)校女子籃球隊運用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7年
3 于唐;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快速變向移動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4 齊欣;青少年短道速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3年
5 于寧;核心力量訓練對人體不同狀態(tài)下平衡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年
6 王春曉;我國優(yōu)秀女子冰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特征的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2年
7 朱玉龍;短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8828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88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