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外交思想與實踐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十八大 習近平 外交理念 命運共同體 出處:《江蘇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21世紀是一個充滿變量的時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中國新一屆領(lǐng)導集體面對世界各國的客觀要求和全球多極化的大趨勢,積極發(fā)展中國與世界外交,取得了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F(xiàn)在的中國經(jīng)濟雄起,用中國智慧在世界之林開拓出更大的國際空間,走向世界的中心,但在此過程中中國與各國尤其是西方大國的關(guān)系處理問題、中國外交理念被外界誤解問題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新時期中國外交在汲取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歷屆領(lǐng)導人外交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外交思想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戰(zhàn)略,契合了時代發(fā)展要求和國內(nèi)深化改革的需要。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理念主要包括“中國夢”、“正確義利觀”、“新型國際安全觀”、“新型文明觀”、“一帶一路”、“新型大國關(guān)系”及“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等。習近平的外交理念體現(xiàn)了他對我國外交全局的精確把握和深刻思考,呈現(xiàn)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全球視野,承擔了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際責任,為中國國內(nèi)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政治的穩(wěn)定、人民生活的安定營造了良好外部環(huán)境,同時,為推動各國有效合作,應(yīng)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zhàn)也起著重要作用。對新時期下中國外交戰(zhàn)略理念與實踐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對我們更加準確理解新時期黨的外交思想,對凝聚億萬人民合力推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以及對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Twenty-first Century is full of variables, Chinese increasing influence on the world. China new leaders face the trend of objective requirements in the world and the global multi polarization,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orld diplomac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ut it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Now the economy China male, with China wisdom in the world to develop greater international space, towards the centre of the world, but in the process China with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Western powers, the diplomatic idea of China outside misunderstood problems still faces huge challenges. The new era China diplomacy in the draw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ased China leaders diplomatic thoughts and Marx's diplomatic ide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and new strategy to fi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deepening The need for reform. Chinese diplomacy since eighteen including "China dream", "right view", "the new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new civilization", "The Belt and Road", "new powers" and "pro, honesty, benefits," Xi Jinping diplomacy surrounding the concept. The diplomatic concept embodies his accurate grasp of global diplomacy in China and profound thinking, showing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and global vision, bear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China international sta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omestic economy,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stability of people's lives and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promote effective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to deal with the global issues and challenge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study the new period China diplomatic strateg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depth analysis, for our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period party diplomatic thoughts, to unite The Chinese dream of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the joint efforts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world.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82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有博;趙艷芳;;周恩來戰(zhàn)后對日外交思想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年02期
2 雷泳仁;;傳統(tǒng)文化和周恩來的外交思想[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3期
3 易銳;;劉彥外交思想述略[J];三明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4 侯德彤;論洋務(wù)派外交思想的近代意識[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5 吳小衛(wèi);論新時期鄧小平外交思想的新特點[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0年03期
6 李穎;孫中山對日本外交思想發(fā)展變化述評[J];國際政治研究;2000年04期
7 高艷萍;簡析毛澤東外交思想的歷程及其時代意義[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金寶麗;周恩來“求同存異”外交思想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J];黑龍江農(nóng)墾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9 王立榮;談孫中山對日外交思想的轉(zhuǎn)變[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范炳良,張桂珍;毛澤東鄧小平外交思想比較研究[J];理論學習;200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陸建洪;;周恩來的外交思想與風格研究述評[A];周恩來研究述評[C];1996年
2 宋曉維;傅廣華;;推動建設(shè)和諧世界是我國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3 李躍華;;論鄧小平的外交思想[A];鄧小平理論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全國鄧小平理論與國有企業(yè)改革”學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8年
4 孫潔琬;;論鄧小平對毛澤東外交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A];“鄧小平理論與21世紀中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張輝;;論鄧小平的睦鄰?fù)饨凰枷肱c實踐[A];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4年
6 顧明道;黃武秋;;弘揚周恩來和平發(fā)展外交思想 促進地方對外友好交往[A];2005:發(fā)展·和諧·公正——江蘇省社科類學會學術(shù)年會成果薈萃[C];2005年
7 李宏;張桂珍;;周恩來外交思想與實踐研究述評[A];周恩來研究述評[C];1996年
8 于洪君;;鄧小平外交思想不斷開拓對外工作新局面[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9 劉曉艷;許冠亭;;試論鄧小平人民外交思想的實踐及其影響[A];紀念建黨8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陳莉菲;石源華;;論中國共產(chǎn)黨三代領(lǐng)導人的周邊外交思想[A];崢嶸歲月 磅礴絢麗——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8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尹承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鄧小平外交思想在繼承中開新篇[N];解放日報;2014年
2 任海濱;民國對日外交思想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作[N];光明日報;2006年
3 記者呂莎;為中國崛起提供外交思想支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楊成緒;鄧小平外交思想淺議[N];光明日報;2004年
5 劉華秋;指導新時期對外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N];人民日報;2000年
6 戴嚴;鄧小平外交思想與中非關(guān)系(上)[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7 劉積高;鄧小平對毛澤東外交思想的豐富和發(fā)展[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8 深圳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姜安;毛澤東外交思想的歷史邏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樸仁淑;儒家外交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D];曲阜師范大學;2014年
2 吳功榮;中美外交思想傳統(tǒng)的比較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3 羅珍;歷史學視野下的中國知識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常城;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以來經(jīng)濟外交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5 任文峰;木戶幸一外交思想與實踐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0年
6 張云箏;宋代外交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佳佳;吳儀經(jīng)濟外交思想與實踐初探[D];廣西大學;2013年
2 張永利;胡惟德使外期間的外交思想與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3 方芳;毛澤東外交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郭丹;毛澤東、鄧小平的外交思想比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5 王慧燕;毛澤東鄧小平外交思想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趙雪;鄧小平外交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7 郝榮;習近平周邊外交思想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8 溫娟;黨的十八以來我國外交思想的哲學分析[D];云南大學;2016年
9 槐克騰;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10 劉常輝;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31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53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