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體雜交冰草高密度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定位
本文關鍵詞:四倍體雜交冰草高密度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定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5年
四倍體雜交冰草高密度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定位
姜志艷
【摘要】:四倍體雜交冰草是二倍體蒙古冰草×航道冰草的種間雜種經(jīng)染色體加倍而成的優(yōu)良飼草,其既有蒙古冰草抗寒、抗旱、適應性強的優(yōu)良特性,又有航道冰草葉量大、產草量和產籽量高、耐倒伏、再生和分蘗能力強的特點。本試驗以四倍體雜交冰草F2群體為材料,采用AFLP和SSR兩種分子標記構建其高密度分子遺傳連鎖圖譜,并對株高、分蘗數(shù)、莖葉比等11個重要農藝性狀進行QTL定位研究,以期為深入開展四倍體雜交冰草抗性、產量等優(yōu)異性狀基因圖位克隆、功能分析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奠定基礎。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篩選出AFLP適宜引物32對、SSR適宜引物30對。分別對四倍體雜交冰草F2群體347個單株及其親本的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得到多態(tài)性標記位點766個,其中AFLP標記581個,SSR標記185個。2.對標記偏分離分析表明,有91個AFLP標記偏離孟德爾3:1分離比例,占標記位點總數(shù)的11.90%;有55個SSR標記偏離孟德爾分3:1分離比例,占標記總數(shù)的7.18%。兩種分子標記合計偏分離比例僅為19.08%,符合植物遺傳作圖偏分離標記一般不超過30%的要求。3.構建出一張含766個標記的四倍體雜交冰草高密度分子遺傳連鎖圖譜。其14個連鎖群的總長度為2574.3cM,標記間平均間距3.82cM。4.相關性分析顯示,所測定的’11個農藝性狀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或負相關關系,其中顯著正相關的是葉長與株高、莖粗;莖葉比與葉片數(shù)、莖粗;單株鮮重與莖葉比:單株干重與葉長、葉寬、分蘗數(shù)共8組;顯著負相關的是莖葉比與分蘗數(shù)、莖葉比與葉長共2組;極顯著正相關的是莖/葉比與株高;穗長與莖粗、葉寬;單株干重與莖粗、單株鮮重;單株鮮重與葉長、葉寬共7組;極顯著負相關的只有莖粗與分蘗數(shù)1組。5.定位了與四倍體雜交冰草11個農藝性狀相關的QTL 136個,其分布在14個連鎖群上,平均每個連鎖群含9.7個QTL。6.在136個QTL中,控制葉長24個、葉片數(shù)22個、株高和分蘗數(shù)各16個、單株干重14個、單株鮮重6個、葉寬3個、莖粗11個、莖葉比8個、穗長3個、穗寬13個,其貢獻率變幅分別為4.4%~43.6%、5.6%~36.6%、5.5%~36.2%、6.2%~33.6%、4.1%~34.8%、6.2%~31.0%、10.8%~29.7%、7.1%~35.4%、9.5%~36.1%、8.9%-15.3%和6.9%~38.3%。7.從定位的QTL中發(fā)現(xiàn)23個QTL與分子標記共位點,其中AFLP標記14個,SSR標記9個。此外,表現(xiàn)出加性效應的QTL 6個,占4.4%;部分顯性效應的QTL21個,占15.4%;顯性效應的QTL有40個,占29.4%;超顯性效應的QTL有69個,占50.7%。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543.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鐳;馬克群;;分子標記及其在草坪草種質資源發(fā)掘改良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年01期
2 云錦鳳,李瑞芬,米福貴;冰草的遠緣雜交及雜種分析[J];草地學報;1997年04期
3 谷安琳,LarryHolzworth,云錦鳳,戎郁萍,賈豐生,翁森紅,MarkMajerus,JohnScheetz;中美牧草種質資源聯(lián)合評價試驗網(wǎng)中國試驗區(qū)試驗報告[J];草地學報;1998年01期
4 權威;于卓;王月華;馬艷紅;李小雷;;蒙古冰草×航道冰草雜種F_4代株系同工酶分析[J];草地學報;2006年01期
5 方程;韓建國;;牧草遺傳連鎖圖譜構建研究概述[J];草地學報;2006年03期
6 丁成龍;劉穎;許能祥;顧洪如;;日本結縷草抗寒相關性狀的QTL分析[J];草地學報;2010年05期
7 李志勇;孫啟忠;李鴻雁;王小麗;師文貴;戴軍;;分子標記技術在牧草種質資源研究中的應用[J];草原與草坪;2010年05期
8 王世金,李健華;小麥族植物作為牧草種質資源的初步評介[J];草業(yè)學報;1993年01期
9 顧慧芬;莊意麗;梅其春;;鐵皮石斛試管苗的RAPD分析及其特異性鑒定引物設計[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10 趙姝華,李玥瑩,鄒劍秋,Rolf Folkertsma,C Tom Hash;高粱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J];雜糧作物;200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易克;西瓜遺傳圖譜的構建及其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定位[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2年
2 逯曉萍;高丹草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定位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3 黃福平;茶樹遺傳多樣性分析與遺傳圖譜構建[D];浙江大學;2005年
4 陳麗靜;番茄AFLP分子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及抗病基因Multi-caps標記識別體系建立[D];沈陽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王付華;水稻RIL群體SSR標記遺傳圖譜構建和耐冷相關性狀QTL的定位[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6 李小雷;幾種披堿草種間雜種F_1遺傳特性及冰草分子圖譜構建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張坤普;小麥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及數(shù)量性狀基因定位[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馬建強;茶樹高密度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性狀QTL定位[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凌英華;甘藍型油菜無性系性狀標記穩(wěn)定性鑒定[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5年
2 劉杰;二倍體馬鈴薯炸片性狀遺傳改良[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6年
3 吳新儒;小麥重要農藝性狀單片段代換系的選育與抽穗期主效QTLs的精細定位[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7年
4 張廣慶;應用SRAP和ISSR分子標記構建紅麻的遺傳連鎖圖譜[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5 高海娟;冰草生態(tài)生物學及細胞學初步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劉娟;轉基因冰草的生物學性狀和抗旱耐鹽性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康虹麗;蒙古冰草磷脂酶D基因全長cDNA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唐媛;小麥品系101-3中未知的白粉病和條銹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標記[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祝莉莉;重要農藝性狀基因在水稻重組自交系群體中的定位[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陳廣鳳;小麥面粉白度和色澤的遺傳及其QTL分子標記定位[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玉紅;梁燕;陳利平;趙世杰;;人工氣候室條件下冬小麥DH群體苗期光合性狀基因定位實驗設計與實施[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8年08期
2 張輝;姜勇;;利用程氏指數(shù)和SSR標記分析水稻秈粳性[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9年03期
3 楊雷;柳絮;吳振映;王文英;姚方印;劉開啟;;水稻單片段代換系抽穗期QTL鑒定及遺傳分析[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5期
4 王愛麗;;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在小麥相關性狀遺傳研究中的應用[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07期
5 康美花;曹豐生;高珍珠;陳紅萍;劉建華;鄧人啟;;稻米蒸煮食味品質性狀遺傳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6 封功能,張雪梅,仇明,駱愛蘭;水稻數(shù)量性狀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6期
7 王林生;宋忠利;李毓珍;馬曉玉;;植物數(shù)量性狀的QTL定位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8期
8 許麗;李玥瑩;鄒劍秋;林鳳;許昕;陶思源;;高粱微衛(wèi)星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條件的優(yōu)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02期
9 王念;何威;王文君;劉迎節(jié);;AFLP分子標記在泡桐遺傳育種中的應用與前景[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1期
10 向波;劉丕慶;王鋒尖;;水稻倒伏相關性狀的QTL定位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華;高方遠;陸賢軍;汪旭東;任光俊;;稻米蒸煮延伸性遺傳相關性研究[A];2003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李澤福;萬建民;夏加發(fā);王元壘;翟虎渠;;不同群體稻米外觀品質性狀QTL的定位分析[A];2003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Genetic Dissection of Yield Components in an Elite Maize Hybrid Using Molecular Markers[A];2004全國玉米種質擴增、改良、創(chuàng)新與分子育種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席章營;;作物次級作圖群體的研究進展[A];2004全國玉米種質擴增、改良、創(chuàng)新與分子育種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康海岐;陸賢軍;高方遠;姜華;劉光春;任光俊;;成恢448近等基因導入系的稻米延伸性分析[A];2005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作物學會分子育種分會成立大會論文集(二)[C];2005年
6 陳勁楓;婁群峰;陳龍正;耿紅;羅向東;;黃瓜全雌性基因連鎖的AFLP和SCAR分子標記[A];蔬菜分子育種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楊旭;余陽俊;張鳳蘭;鄒志榮;張德雙;趙岫云;;白菜抽薹指數(shù)QTL定位的研究[A];中國園藝學會第十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8 楊素麗;明軍;劉春;穆鼎;李名揚;;百合SSR反應體系的優(yōu)化[A];中國園藝學會球根花卉分會2008年會暨球根花卉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張亞東;趙慶勇;陳濤;朱鎮(zhèn);趙凌;王才林;;一種特大粒型水稻粒重遺傳的初步研究[A];第五次全國植物分子育種代表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李成奇;王清連;;棉花QTL定位及標記輔助育種進展與展望[A];中國棉花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英鵬;多環(huán)境、多遺傳背景下不同發(fā)育時期大豆籽粒重的QTL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林荔輝;應用分子和常規(guī)技術通過秈粳交選育親秈型水稻雄性不育系[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3 張彩英;小麥主要產量和品質性狀的QTL鑒定及ZDS功能標記的開發(fā)[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石從廣;油菜EMS誘變群體的構建以及油脂代謝相關基因等位多態(tài)性與油脂品質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黃明;分子標記與水稻遺傳多樣性及雜種優(yōu)勢的相關性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葉華;大黃魚SSR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及生長相關性狀的QTL定位[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劉鳳樓;大麥成株葉銹病抗性基因的發(fā)掘、分子標記及遺傳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8 劉福利;海帶群體遺傳分析及葉片長、寬性狀QTL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9 郭營;小麥不同礦質營養(yǎng)處理下苗期、產量和籽粒性狀的QTL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劉賓;小麥主要農藝性狀的條件和非條件QTL定位[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明偉;基于SRAP標記的部分百合種及品種的遺傳關系及親和性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楊蓋宇;近等基因系群體的Ghd7和Qph1上位性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馮付春;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育性穩(wěn)定性和柱頭外露率遺傳基礎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晁園;利用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水稻品質相關性狀QTL[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張慶路;利用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一般配合力相關性狀QTL[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艾青;水稻耐高溫遺傳基礎研究及基因表達譜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張璜;水稻抗寒性分析評價及QTL初步定位[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劉國玲;不同環(huán)境下水稻重要農藝性狀的QTL定位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高偉;四倍體棉種的遺傳多樣性分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韓芳;甘藍型油菜A3染色體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登海;張永慧;翟延舉;黃舜階;徐慶章;;玉米株型在高產育種中的作用 Ⅰ.株型的增產作用[J];山東農業(yè)科學;1992年03期
2 賈效成,于振文,張永麗;氮素不同底追比例對冬小麥品質和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1年06期
3 許振柱,于振文,張永麗;強筋小麥高產優(yōu)質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2年01期
4 劉建軍,何中虎,姜善濤,朱連先,吳祥云,趙振東;目前推廣小麥品種面粉白度概況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2年02期
5 段乃彬;王建成;于天祥;孔素萍;李群;張文蘭;戴雙;;高羊茅EST-SSR標記的開發(fā)及品種鑒定[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0年10期
6 趙振東,劉建軍,董進英;山東省冬小麥品種品質分析[J];山東農業(yè)科學;1994年05期
7 陳堯玉;陳士炎;;茶樹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觀察[J];安徽農業(yè)科學;1983年03期
8 顧克軍,楊四軍,張恒敢,李德民;小麥品質影響因素分析及專用小麥優(yōu)質栽培途徑的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1年06期
9 王化幫;李不同品種花粉生活力的測定[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9期
10 趙新亮;馬強;;玉米SRAP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米福貴;云錦鳳;;苜蓿遺傳改良的進展及前景[A];首屆中國苜蓿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焦宏;[N];農民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麗鴛;基于EST數(shù)據(jù)庫和轉錄組測序的茶樹DNA分子標記開發(fā)與應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2 袁有祿;棉花優(yōu)質纖維特性的遺傳及分子標記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3 解新明;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的遺傳多樣性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1年
4 李造哲;披堿草和野大麥雜交后代的遺傳特性及育性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1年
5 楊俊品;玉米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數(shù)量性狀基因定位[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1年
6 高用明;復雜上位性及其與環(huán)境互作的QTL定位方法和雜種優(yōu)勢預測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7 盧鋼;白菜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其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定位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8 馮英;水稻DH群體的構建與微衛(wèi)星標記分析[D];浙江大學;2002年
9 宛煜嵩;大豆遺傳圖譜的構建及若干農藝性狀的QTL定位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2年
10 易克;西瓜遺傳圖譜的構建及其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定位[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希平;小麥株高基因的分子標記[D];山西農業(yè)大學;2001年
2 閆敏;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及其利用強度對水土流失影響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2年
3 云嵐;草原3號苜蓿新品種農藝性狀及抗旱性評價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3年
4 王月華;蒙古冰草與航道冰草雜交后代選育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張輝;蒙農雜種冰草成熟胚愈傷組織誘導、植株再生及轉基因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胡瑞波;小麥面粉與面條色澤的影響因素及其穩(wěn)定性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4年
7 閆玉春;科爾沁沙地九種灌木苗期水分生理與抗旱性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8 徐春波;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冰草抗旱性的初步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9 李俊周;小麥穗部相關性狀的遺傳與QTL分析[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5年
10 孫志強;紅麻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子標記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霞,常根柱,孫吉雄;美國高冰草蘭州引種栽培試驗[J];草原與草坪;2004年03期
2 趙萌莉;云錦鳳;珊丹;韓冰;桂滿全;;不同放牧壓力下冰草種群可塑性變化的初步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06年01期
3 殷國梅;劉永志;阿拉塔;哈斯;;“蒙農雜種”冰草的生物學特性初探[J];內蒙古草業(yè);2006年01期
4 霍秀文;云錦鳳;米福貴;魏建華;張輝;;共轉化法獲得蒙農雜種冰草轉基因植株[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6年10期
5 李少芳;周煥斌;李立會;王獻平;張相岐;;冰草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基因的分離及結構特征分析[J];作物學報;2007年01期
6 高海娟;云錦鳳;劉德福;;荒漠草原地區(qū)3種冰草種子萌發(fā)的研究[J];草業(yè)科學;2007年05期
7 石鳳敏;趙彥;云錦鳳;;蒙古冰草有絲分裂及染色體核型分析[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8年06期
8 王方;袁慶華;;冰草ISSR-PCR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J];草地學報;2009年03期
9 閆偉紅;徐柱;李臨杭;馬玉寶;;冰草葉片光合日變化研究[J];草業(yè)與畜牧;2010年07期
10 高海娟;云錦鳳;李紅;;冰草形態(tài)學與細胞學的研究[J];草業(yè)科學;201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霞;常根柱;孫吉雄;;美國高冰草蘭州引種栽培試驗[A];草原與草坪研究論壇文集[C];2004年
2 楊冉;李俊芳;李立會;張相岐;;不同倍性冰草中HMW-GS的克隆與鑒定[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3 李小雷;于卓;馬艷紅;周亞星;李曉宇;李長青;劉宇杰;;幾種披堿草種間雜種F1遺傳特性及冰草分子圖譜構建[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記者 張麗 整理;[N];新疆科技報(漢);2007年
2 潘全山;[N];農民日報;2001年
3 ;[N];科技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曉明;米氏冰草繁殖生態(tài)學特征及種群競爭機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2 李景欣;內蒙古冰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3 王桂花;轉基因冰草植株檢測、抗性鑒定及原材料篩選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7年
4 張眾;蒙農1號蒙古冰草品種特性與種子生產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閆偉紅;冰草屬和鵝觀草屬部分植物種質資源遺傳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
6 霍秀文;冰草組織培養(yǎng)再生體系建立及耐旱轉基因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4年
7 武軍;小麥—冰草特異種質的遺傳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8 趙彥;蒙古冰草抗旱相關基因克隆、表達及RNAi載體構建[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姜志艷;四倍體雜交冰草高密度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定位[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王文泉;小麥—冰草雜交衍生系中優(yōu)異基因的染色體定位與分子標記[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靜;干旱脅迫對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幼苗生理特性及種子萌發(fā)的影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春波;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冰草抗旱性的初步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3 穆懷彬;荒漠草原種植的三種冰草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解繼紅;冰草組織培養(yǎng)再生體系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秀花;放牧脅迫下冰草適應機理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6年
6 包金剛;蒙農1號蒙古冰草生物學特性及生產性能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6年
7 高海娟;冰草生態(tài)生物學及細胞學初步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7年
8 高健;冰草遺傳多樣性及抗旱性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2年
9 胡向敏;空間環(huán)境對蒙農雜種冰草生物學特性影響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9年
10 徐娜;根莖冰草新品系生物學性狀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四倍體雜交冰草高密度分子遺傳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QTL定位,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46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nykjbs/16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