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時波強技術對高血壓心臟結構、功能與大動脈功能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瞬時波強技術對高血壓心臟結構、功能與大動脈功能相關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討瞬時波強技術(WI)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臟結構功能變化與大動脈彈性變化的關系。方法: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50人根據(jù)左房內(nèi)徑的大小(LADs)、左室質量指數(shù)(LVMI)以及相對室壁厚度(RWT)分為左房不大、左室構型正常組30人(A組)、左房增大、左室構型正常組30人(B組)、左室向心性重構組30人(C組)、左室向心性肥厚組30人(D組)、左室離心性肥厚組30人(E組)以及正常對照組30人(N組),在左室長軸切面采用M-型和二維超聲技于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測量左房收縮末期內(nèi)徑(LADs)、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Dd)、舒張末期室間隔厚度(IVST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質量指數(shù)LVMI(g/m2)、相對室壁厚度(RWT)。用Teich方法計算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應用脈沖式多普勒記錄二尖瓣血流頻譜,測量左室舒張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應用組織多普勒獲得左室側壁二尖瓣舒張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計算E/E’。應用WI技術中獲取頸動脈、股動脈功能參數(shù):W1(收縮早期正向波)、W2(收縮晚期和部分等容舒張期正向波)、NA(收縮中期負向波)、PWVβ(脈搏波傳導速度)、β(僵硬度)、Ep(血管壓力-應變彈性系數(shù))、AC(順應性)。結果1.LVMI比較,D、E組中較N組均有明顯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WT比較,C、D組中與N組比較明顯上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VEF比較E組中與N組比較明顯減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脈沖多普勒及組織多普勒所測得的E/E’比值,B、C、D、E組較N組比較明顯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高血壓中各組與對照WI參數(shù)比較:A、B、C、D組較N組比較,W1有升高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組與N組比較呈下降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C、D、E組較N組比較,NA、PWVβ、β、E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W2、AC呈不同程度下降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高血壓各組之間WI參數(shù)比較,B組與A組、C組與B組、D組與C組、E組與D組比較,NA、PWVβ、β、E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W2、AC呈不同程度下降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高血壓組中LVEF與W1呈正相關(r頸=0.668,r股=0.573,P0.01),E/E’與W2呈負相關(r頸=-0.585,r股=-0.632,P0.01)。結論:1.WI技術不但能評價大動脈彈性功能變化,同時能評價心臟的收縮及舒張功能,并提示高血壓患者頸動脈彈性功能變化較股動脈更好的反映心臟功能。2.高血壓心臟結構功能變化與大血管功能變化密切相關,互相影響。
【關鍵詞】:瞬時波強技術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 頸動脈 股動脈 左心構型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44.1
【目錄】: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2
- 材料與方法12-15
- 結果15-20
- 討論20-24
- 結論24-25
- 參考文獻25-28
- 綜述28-42
- 參考文獻37-42
- 附錄42-44
- 致謝44-4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情況45-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體育鍛煉可改變心臟結構[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年10期
2 姚國英 ,金意華 ,朱志穎 ,方林均 ,徐大地 ,陸穎靜;矮身材兒童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變化[J];臨床兒科雜志;2002年07期
3 佟欣;李磊;姜克新;鄭強;臧彬;;肥胖者減肥前后血壓及心臟結構和功能的變化[J];江蘇醫(yī)藥;2008年09期
4 李春敏;石珊;祝希敏;;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心臟結構及其舒張功能的研究[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年10期
5 張映安;郭麗霞;成要平;;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年07期
6 王藝萍;宋玉環(huán);覃蓮香;肖躍飛;張凌;姚力;;難治性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患者心臟結構與功能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13年10期
7 鄔云紅;王旭萍;;返回平原3年以上的高原移居漢族心臟結構及功能的改變[J];高原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8 ;鍛煉能改變心臟結構[J];生活與健康;2009年04期
9 梁錦前;沈建雄;邱貴興;王以朋;仉建國;趙宏;劉正;;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的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08年03期
10 李春梅,,尹立雪,付慶國;肥胖對心臟結構的影響[J];四川醫(yī)學;199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林玲;陳邁;;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肺動脈壓和心臟結構功能改變的關系[A];第九屆全國超聲心動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康志敏;王莉;周樹錄;何強;王芳;;慢性腎功衰患者的心臟結構及心功能改變與血壓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周薇薇;侍曉梅;孫旗;佟銘;;22例慢性腎功不全患者腎移植前后的心臟結構和心功能改變的對比觀察[A];第二屆全國心功能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4 韓麗麗;李明嫻;劉攀;楊松青;;OSAHS對心臟結構和功能的影響[A];全國睡眠呼吸障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蔡虎志;陳青揚;陳新宇;;阿霉素對兔心臟結構及血清氨基末端腦鈉尿肽前體的影響[A];全國第十三屆心臟學會、第十六屆心功能專業(yè)委員會和《心臟雜志》編委會聯(lián)合學術大會會議紀要[C];2013年
6 鄧勁松;王潔;張春麗;鄧素雅;曾廣綏;石揮揚;陳慶康;廖濤;;解剖M型超聲心動圖對心力衰竭患者心臟結構與功能的影像學評價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7 陳勇平;肖一星;;尿毒癥心臟結構與功能的改變及治療對策[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羅群;張祖懿;夏兆雄;陳東妹;王庭玉;;尿毒癥患者心功能、心臟結構對心鈉素、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影響[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潔 通訊員 杜巍巍;心臟結構“錯上加錯”歪打正著[N];湖北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莉;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清胎盤生長因子水平及其與心臟結構和功能的關系[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袁芳;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與心臟結構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北方學院;2015年
3 關曉韻;瞬時波強技術對高血壓心臟結構、功能與大動脈功能相關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唐曉霞;高分辨力超聲評價小鼠心臟結構和功能的價值[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申力軍;老年血透患者生存相關因素及糾正貧血對心臟結構功能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6 顏春龍;高海拔地區(qū)肺心病患者CMRI心臟結構及功能的評價研究[D];青海大學;2015年
7 范克新;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心臟結構及功能改變相關因素分析[D];吉林大學;2014年
8 賈宇恒;3T磁共振對高海拔地區(qū)藏漢民族正常成人心臟結構及功能的研究[D];青海大學;2015年
9 劉金彥;維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壓患者心臟結構和功能變化及相關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07年
10 祝希敏;伴或不伴高血壓的OSAHS患者心臟結構及功能的超聲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瞬時波強技術對高血壓心臟結構、功能與大動脈功能相關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82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30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