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里德堡阻塞的單激發(fā)絕熱制備及糾纏產(chǎn)生
發(fā)布時間:2021-04-06 03:08
建立遠距離的量子通信和量子網(wǎng)絡對于量子信息技術實用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面向這一目標,量子中繼成為了解決單光子信號在網(wǎng)絡中衰減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諸多可實現(xiàn)量子中繼的物理體系中,冷原子系綜具有相干時間長和集體增強效應等優(yōu)點,在所有實現(xiàn)量子中繼的體系中綜合指標較好。然而傳統(tǒng)的DLCZ方案為了避免高階激發(fā)仍然具有概率性的缺陷,這大大限制了量子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效率。我們通過采用里德堡阻塞機制,實現(xiàn)確定性的制備和操控單量子態(tài),克服了原有量子中繼方案中的概率性缺陷。在本文的研究中,我們首先搭建了一套冷原子系綜的實驗平臺,利用激光冷卻囚禁技術,制備了銣87冷原子系綜,進一步的將磁光阱中的原子裝載到光偶極阱中實現(xiàn)微小原子系綜的制備,為后續(xù)引入里德堡阻塞機制和制備里德堡態(tài)單激發(fā)奠定了實驗基礎。之后,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探究。首先,我們在系綜中實現(xiàn)了基態(tài)雙激發(fā)集體態(tài)的制備,利用拉曼耦合場對不同基態(tài)激發(fā)進行分束器操作,實現(xiàn)了首個里德堡原子內態(tài)的Hong-Ou-Mandel(HOM)干涉實驗,驗證了原子集體激發(fā)的量子性,利用其形成的NOON糾纏態(tài)進行Ramsey干涉實現(xiàn)了磁場的超分辨測量,該實驗為接下來...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2.1量子中繼原理圖??注:圖片取自文獻【29]??具體過程如圖2.1所示,為了在兩個遠距離節(jié)點A和Z之間建立量子通信,??
?第2章冷原子量子中繼基礎???(a)?|e>?|e>?(b)??f\?<?\?signal??write/?、signal?^?idler?\?read?write?800?read??/?k?/?L??/?<?|S>??OQ^?Q?dlUQ??lg>?ls>??圖2.2?DLCZ原理圖??中的躍遷為|g〉^?|e〉和卜〉e?|e〉。和卜〉之間躍遷禁戒,在實驗上,|g>和??卜〉的能級結構可通過堿金屬原子基態(tài)的Zeeman分裂磁子能級或者超精細結構??實現(xiàn)。起初,原子系綜內所有的iVj個原子都處于基態(tài)|0,一束失諧為兒功率??很低的光脈沖將原子激發(fā)到激發(fā)態(tài)k〉,由于自發(fā)拉曼散射效應,原子會以極小??的概率z躍遷到丨s〉并輻射出一個信號光子(Signal),這個過程被稱為量子存儲??“寫”(Write)的過程。多光子的激發(fā)與/成冪次方關系,在DLCZ方案中我們通??常會保持較低的激發(fā)概率(?1%),避免同時激發(fā)產(chǎn)生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光子。??若探測到一個散射的信號光子,但是無法判斷是哪一個原子被激發(fā),那么原子系??綜則制備在一個集體相干激發(fā)態(tài)上,被稱為原子集體自旋波態(tài)(Spin-wave),可??表示為:??N??\^)sw?=? ̄^=?y?,…,Sj,…,gN)?(2.2)??其中,iV為原子數(shù),為寫光波矢,為寫出光子的波矢,41?=?1?,-石?,。??為自旋波的波矢,是第j個原子在系綜中的位置。??寫入過程后,自旋波被存儲在原子系綜中,在量子中繼方案中,我們需要將??自旋波轉化回單光子,一束強的讀光(Read)與躍遷卜〉e?共振,原子會福射??讀出光子(Idler)并回到原子的基
好像與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一??樣,我們不知道光子會從哪個狹縫路徑通過,那么系綜A和B將塌縮到糾纏態(tài):??|v/)aA=?l/\/2(Sl?+?s'e^)l〇>?(2.5)??其中丨表示系綜中存儲了一個集體激發(fā)態(tài),表示AB處兩個寫光的??相位差與兩個寫出光子到達中間BS位置處的相位差之和。節(jié)點C-D之間的糾纏??與A-B節(jié)點的糾纏過程類似。??在節(jié)點A-B、C-D的糾纏建立后,整個體系的態(tài)可以寫成為??了拓展糾纏分發(fā)的距離,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對B-C進行糾纏交換,糾纏交換的??過程如圖2.3所示。??A?°??隣?W?c〇?偏??{?00^00??圖2.3?DLCZ方案單光子糾纏交換示意圖??注:圖片取自文獻??我們同時對B和C兩個系綜進行共振的讀光操作,原子會在相位匹配方向??上輻射出讀出光子回到原子的基態(tài),B和C各自輻射出光子和C'同時到達??BC節(jié)點中間進行Bell測量,探測到的單光子信號將系綜A和D投影到非定域??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量子信息技術發(fā)展態(tài)勢與規(guī)劃分析[J]. 唐川,房俊民,王立娜,張娟.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2017(05)
博士論文
[1]冷原子系綜內基于里德堡阻塞機制的單量子態(tài)制備與操控[D]. 李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
[2]冷原子量子存儲器的實驗研究[D]. 楊勝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120633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2.1量子中繼原理圖??注:圖片取自文獻【29]??具體過程如圖2.1所示,為了在兩個遠距離節(jié)點A和Z之間建立量子通信,??
?第2章冷原子量子中繼基礎???(a)?|e>?|e>?(b)??f\?<?\?signal??write/?、signal?^?idler?\?read?write?800?read??/?k?/?L??/?<?|S>??OQ^?Q?dlUQ??lg>?ls>??圖2.2?DLCZ原理圖??中的躍遷為|g〉^?|e〉和卜〉e?|e〉。和卜〉之間躍遷禁戒,在實驗上,|g>和??卜〉的能級結構可通過堿金屬原子基態(tài)的Zeeman分裂磁子能級或者超精細結構??實現(xiàn)。起初,原子系綜內所有的iVj個原子都處于基態(tài)|0,一束失諧為兒功率??很低的光脈沖將原子激發(fā)到激發(fā)態(tài)k〉,由于自發(fā)拉曼散射效應,原子會以極小??的概率z躍遷到丨s〉并輻射出一個信號光子(Signal),這個過程被稱為量子存儲??“寫”(Write)的過程。多光子的激發(fā)與/成冪次方關系,在DLCZ方案中我們通??常會保持較低的激發(fā)概率(?1%),避免同時激發(fā)產(chǎn)生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光子。??若探測到一個散射的信號光子,但是無法判斷是哪一個原子被激發(fā),那么原子系??綜則制備在一個集體相干激發(fā)態(tài)上,被稱為原子集體自旋波態(tài)(Spin-wave),可??表示為:??N??\^)sw?=? ̄^=?y?,…,Sj,…,gN)?(2.2)??其中,iV為原子數(shù),為寫光波矢,為寫出光子的波矢,41?=?1?,-石?,。??為自旋波的波矢,是第j個原子在系綜中的位置。??寫入過程后,自旋波被存儲在原子系綜中,在量子中繼方案中,我們需要將??自旋波轉化回單光子,一束強的讀光(Read)與躍遷卜〉e?共振,原子會福射??讀出光子(Idler)并回到原子的基
好像與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一??樣,我們不知道光子會從哪個狹縫路徑通過,那么系綜A和B將塌縮到糾纏態(tài):??|v/)aA=?l/\/2(Sl?+?s'e^)l〇>?(2.5)??其中丨表示系綜中存儲了一個集體激發(fā)態(tài),表示AB處兩個寫光的??相位差與兩個寫出光子到達中間BS位置處的相位差之和。節(jié)點C-D之間的糾纏??與A-B節(jié)點的糾纏過程類似。??在節(jié)點A-B、C-D的糾纏建立后,整個體系的態(tài)可以寫成為??了拓展糾纏分發(fā)的距離,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對B-C進行糾纏交換,糾纏交換的??過程如圖2.3所示。??A?°??隣?W?c〇?偏??{?00^00??圖2.3?DLCZ方案單光子糾纏交換示意圖??注:圖片取自文獻??我們同時對B和C兩個系綜進行共振的讀光操作,原子會在相位匹配方向??上輻射出讀出光子回到原子的基態(tài),B和C各自輻射出光子和C'同時到達??BC節(jié)點中間進行Bell測量,探測到的單光子信號將系綜A和D投影到非定域??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量子信息技術發(fā)展態(tài)勢與規(guī)劃分析[J]. 唐川,房俊民,王立娜,張娟.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2017(05)
博士論文
[1]冷原子系綜內基于里德堡阻塞機制的單量子態(tài)制備與操控[D]. 李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
[2]冷原子量子存儲器的實驗研究[D]. 楊勝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1206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31206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