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金剛石和氮化硼納米膜結構及物性的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9 09:13
本文關鍵詞:二維金剛石和氮化硼納米膜結構及物性的理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二維納米膜材料是近幾年來在材料領域里新穎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自2009年石墨烯材料發(fā)現之后,觸發(fā)人們開始尋找其它具有特殊性質和應用的二維材料。特別是二維金剛石(Diamond)和氮化硼(BN)納米膜,其結構和性質對其取向、層數和表面功能化等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并且出現強表面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本論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取向、層數、表面修飾等因素對二維金剛石和氮化硼納米膜的結構穩(wěn)定性和演化的影響,并通過分析能帶結構、電子態(tài)密度和自旋磁矩等,獲得與結構相關的電學及磁學性質變化規(guī)律,得到了如下創(chuàng)新性結果: (1)從體相金剛石垂直于111晶向截取出一層及多層具有原子級厚度的二維(111)金剛石納米膜為初始結構,利用第一性原理CASTEP軟件進行結構優(yōu)化,研究隨層數(n)變化引起的結構演變及相應的電學性質。當層數n6時,金剛石結構弛豫成寡層石墨烯;當6n11時,形成一種表面類石墨、內部類金剛石的漸變類石墨-金剛石結構(我們定義為Gradient-Graphite-Diamond-Like Structure,GGDL);當n≥12時,金剛石相得以保留。據此我們提出了最。12層,厚度為2.47nm)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的概念。隨層數的增加,該體系的導電性出現從半金屬到半導體的變化。這種變化是與二維結構優(yōu)化過程中原子間sp2向sp3雜化轉化的過程相關的,電學性質的轉變依賴于結構表面的弛豫程度及每層的電子成鍵情況。 (2)進一步得到了氫化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結構演化和電學、磁學特性與層數(n)及表面功能化的依賴關系。無論是單側加氫還是雙側加氫都可以起到穩(wěn)定金剛石結構的作用,并且隨著層數的變化可以實現對能帶的調控。雙側加氫的情況下,兩層即可穩(wěn)定,直接帶隙半導體,帶隙滿足Eg(n)=Eg+A/n,具有量子尺寸效應,沒有磁矩。單側加氫的情況下,未加氫側懸鍵的孤對電子引入了自旋,出現剩余磁矩。綜合結構優(yōu)化、分態(tài)密度以及自旋密度分布等因素,當n4時,在非加氫側的層內(層間)C-C鍵長小于(大于)加氫側,且C-C以sp2+x(0x1)雜化成鍵;隨著層數的增加,非加氫側以sp3成鍵為主,同時自旋劈裂的程度將增加。n4時,出現先增加,當n≥4時,非加氫側的弛豫很小,而且和厚度相關的量子尺寸效應降低,帶隙減小在0.74—1.17eV有減小的趨勢,之后達到穩(wěn)定值。這樣在氫化體系中,可同時實現對二維金剛石納米膜帶隙和鐵磁性的調控。 (3)研究了二維立方氮化硼(cBN)隨著層數變化結構演化過程。當層數n7層時,(111) cBN納米膜弛豫為平面六角氮化硼結構(hBN),解釋了至今沒有觀察到寡層cBN納米膜的實驗現象。獲得了最薄的7層cBN納米膜,即n7時,初始cBN結構弛豫很小,cBN納米膜可以穩(wěn)定存在。而二維BN納米膜表面加氫有利于保持立方相,對于單側加氫的結構,當BN納米膜的N側加氫(BN-H)在n1,以及BN納米膜的B側加氫(H-BN)在n4時,即可得到穩(wěn)定的立方相納米膜結構。單側加氫對二維結構的穩(wěn)定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氫化可以改變B和N上的電子分布,形成sp3鍵,而隨著層數的增加,體內立方相結構中sp3作用力增強,會抑制N側向外弛豫,易于保持結構的穩(wěn)定性。 (4)在二維BN納米膜的性質研究方面,對于不加氫的氮化硼薄膜,n7時,重構的hBN納米膜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帶隙在4.51 4.66eV之間,沒有磁性。當n7時,穩(wěn)定的cBN納米膜具有金屬特性及磁性,,總自旋磁矩為1.3μB(1×1晶胞),并且隨著層數的增加,電學、磁學特性基本不發(fā)生變化。二維cBN納米膜通過單側加氫得到帶隙大小為3.5eV的p型半導體(H-BN納米膜)和3.1eV的n型半導體(BN-H納米膜),且在非加氫側出現了磁矩。對于H-BN納米膜,當n=14時,總自旋磁矩為1.02 0.88μB之間;當n4時,磁矩為0.72μB。對于BN-H納米膜,當n=1時,磁矩較小(0.69μB);當層數n1時,總磁矩為0.97μB,上述兩種情況,隨著層數的繼續(xù)增加,總的磁矩保持不變。通過對納米膜表面原子雜化分析表明,磁矩的大小與不同層數BN納米膜的兩側(有氫和無氫)表面的結構弛豫引起的雜化指數變化密切相關。 我們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預測了二維金剛石及cBN納米膜結構,并深入研究了層數、表面功能化等因素對該類納米膜材料的電學和磁學性質的調控,為發(fā)現低維金剛石、cBN結構相關的新現象和拓展其研究領域,并應用于紅外自旋器件、光波導、量子隧道等納米器件領域提出了新思路。
【關鍵詞】:第一性原理計算 金剛石 氮化硼 二維納米膜 結構和性質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O484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緒論14-28
- 1.1 引言14
- 1.2 新型二維納米材料14-23
- 1.2.1 碳14-19
- 1.2.2 氮化硼19-23
- 1.3 本文選題依據和主要研究內容23
- 參考文獻23-28
-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計算方法28-38
- 2.1 密度泛函理論28-29
- 2.2 交換關聯函數29-31
- 2.2.1 局域密度近似29-30
- 2.2.2 廣義梯度近似30-31
- 2.3 緊束縛理論31-32
- 2.4 密度泛函緊束縛方法32-33
- 2.5 CASTEP 簡介33-34
- 2.6 本文使用的計算方法34-36
- 參考文獻36-38
- 第三章 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的結構、電學及磁學性質38-50
- 3.1 引言38
- 3.2 結構演化和電學性質38-47
- 3.2.1 晶胞及計算參數選取38-39
- 3.2.2 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結構演化39-43
- 3.2.3 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的電學性質43-46
- 3.2.4 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的磁學性質46-47
- 3.3 本章小結47
- 參考文獻47-50
- 第四章 氫化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的結構、電學及磁學性質50-60
- 4.1 引言50
- 4.2 結構演化和性質研究50-57
- 4.2.1 晶胞及計算參數選取50-51
- 4.2.2 氫化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結構演化51-53
- 4.2.3 氫化二維金剛石納米膜的電學和磁學性質53-57
- 4.3 本章小結57-58
- 參考文獻58-60
- 第五章 二維氮化硼(BN)納米膜的結構及電學、磁學性質60-74
- 5.1 引言60
- 5.2 二維 BN 納米膜結構演化及性質研究60-70
- 5.2.1 晶胞及計算參數選取60-61
- 5.2.2 二維 BN 納米膜結構演化61-64
- 5.2.3 二維 BN 納米膜電學性質研究64-66
- 5.2.4 二維 BN 納米膜磁學性質研究66-69
- 5.2.5 雙側加氫二維 BN 納米膜結構和性質研究69-70
- 5.3 本章小結70-71
- 參考文獻71-74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4-77
- 6.1 結論74-75
- 6.2 展望75-77
- 作者簡歷及科研成果77-80
- 致謝80-8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楊智;;納米膜擴增手指感覺效能[J];科學;2012年06期
2 安茂忠;欒野梅;樂士儒;張文吉;;銀納米膜的電化學制備方法及性能表征[J];應用光學;2006年01期
3 馬宏偉;;表面引發(fā)聚合反應制備的納米膜及其生物應用[J];生物物理學報;2009年S1期
4 欒野梅;安茂忠;;電沉積硫化鎘納米膜的形態(tài)結構[J];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8年01期
5 肖方竹;鄧健;彭國文;劉萬兵;周亮;李樂;;納米膜與硅烷化表面修飾相結合制備基因芯片載體[J];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6 龔正烈;飛穆光脈沖誘導沉積Ni-Pd納米膜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天津科技;1999年03期
7 何文森;;TiO_2顆粒表面包覆Al_2O_3納米膜及其表征[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年05期
8 許衛(wèi)東;張豹山;楊炎炎;陳將偉;唐東明;;Fe_(1-x)B_x磁性納米膜的制備和微波物性分析[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欒野梅;;鎘納米膜的電化學方法制備[A];2007高技術新材料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暨《材料導報》編委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許衛(wèi)東;唐東明;陳將偉;楊q
本文編號:2741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2741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