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e上相對論能量重離子束激光冷卻相關的動力學實驗與模擬研究
【圖文】:
與離子束同向的激光波長為93 nm,如圖2.8所示。目前實驗室中很難獲得波長很短(~93 nm)并滿足實驗需求的同向激光,,因此人們提出使用一束激光結(jié)合一個輔助作用力的方法來實現(xiàn)激光冷卻。在J.S. Hangst小組利用射頻聚束器RF-buncher結(jié)合一束反向傳播的激光冷卻了24Mg+離子[30]后,RF-buncher被廣泛應用在儲存環(huán)上的激光冷卻實驗中。圖2.8使用兩束反向傳播的激光冷卻能量為122 MeV/u的12C3+離子的實驗示意圖。其中與離子束同向的激光要求其波長為93nm,而現(xiàn)階段在實驗室中很難得到此波長并且滿足激光冷卻實驗要求的激光。使用RF-buncher與一束反向傳播的激光實現(xiàn)激光冷卻的原理如圖2.9所示。RF-buncher上加載頻率為bunchf的正弦電壓(bunch revf h f,其中h是整數(shù),revf為離子在環(huán)中回旋運動頻率),離子束會在縱向上受到一個正弦作用勢。這個作用勢可以被看做是在儲存環(huán)中形成h個如圖中所示的類似bucket的贗勢場,其中
在bucket內(nèi)的同步振蕩頻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隨在bucket內(nèi)的同步振蕩頻率逐漸增加?梢越忉屵@種現(xiàn)象,具體的模擬方法見4.2節(jié)。模擬在bucket內(nèi)同步振蕩頻率與其最大振蕩幅度對應的展寬越小,離子的同步振蕩頻率越大。圖3.22中,衡態(tài),此時離子束的束內(nèi)散射效應的加熱速率和電子離子個數(shù)隨時間逐漸減小,且束內(nèi)散射效應的加熱速此其加熱速率也隨著時間逐漸減小。電子冷卻的冷卻不變,因此離子束的縱向動量展寬會隨著時間而逐漸看,隨著離子束動量分散減小,離子在bucket內(nèi)的同頻率逐漸緩慢增加,符合圖3.24中的測量結(jié)果。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57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顏嚴;激光冷卻半導體[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0年05期
2 俞曉梅,陳建文;用激光冷卻得到費米簡并[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0年06期
3 吉望西,王義遒;激光冷卻與囚禁原子技術及應用[J];物理;1996年01期
4 ;激光冷卻與囚禁原子研究獲重大突破[J];光電子技術與信息;1999年03期
5 王育竹;徐震;;激光冷卻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J];物理學進展;2005年04期
6 ;激光冷卻稠密氣體[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9年10期
7 岳楨干;;美國研究人員在固體材料激光冷卻方面取得突破[J];紅外;2011年05期
8 從征;;激光冷卻離子團的光子成象[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1988年10期
9 潘少華;激光冷卻的新機制[J];物理;1992年02期
10 王占山;馬珊珊;馬艷;趙敏;劉恒彪;;刀口技術在激光冷卻中的應用[J];光學精密工程;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振霞;印建平;;激光冷卻分子躍遷參數(shù)的理論計算[A];第十五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2年
2 王義遒;李義民;甘建華;陳徐宗;楊東海;劉海峰;;激光冷卻與捕陷原子的研究在北京大學的進展[A];第七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1996年
3 汶偉強;馬新文;張大成;錢東斌;徐瑚珊;;CSRe上激光冷卻高電荷態(tài)離子束的實驗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原子與分子物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謹;詹明生;;Rb原子的激光冷卻與囚禁[A];Laser Cooling: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and Atom Laser--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夏勇;戴大鵬;方銀飛;李興佳;尹燕寧;張慧;印建平;;分子激光冷卻的理論與實驗研究進展[A];第十六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4年
6 王少凱;王強;林百科;王民明;方占軍;;461nm激光冷卻鍶原子實驗研究[A];2009全國時間頻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張寶武;馬艷;李同保;;預準直狹縫對鉻原子束一維橫向多普勒激光冷卻準直效果的影響[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馬麗元 胡勤;諾貝爾獎得主坦諾奇到中航工業(yè)總部演講[N];中國航空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汪寒冰;CSRe上相對論能量重離子束激光冷卻相關的動力學實驗與模擬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張敬芳;空間部分相干激光冷卻原子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3 王謹;Rb原子的激光冷卻與囚禁[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1999年
4 舒華林;Paul阱中單個~(40)Ca~+囚禁和激光冷卻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06年
5 鐘標;摻Y(jié)b~(3+)氟化物晶體激光冷卻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6 賈佑華;摻雜Yb~(3+):ZBLAN玻璃材料的激光冷卻[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奎龍;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過程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王強;鍶原子的激光冷卻和囚禁[D];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2010年
3 劉長強;費米~6Li原子的激光冷卻與俘獲[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4 趙東;三種激光冷卻機制的理論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戴大鵬;氟化鎂分子在雙色激光場中的受激減速[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5807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258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