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暴露途徑下有機污染物對大、小鼠急性毒性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2-10 17:46
【摘要】: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每天都有大量新合成的化合物排放到環(huán)境中,對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污染。工業(yè)生產的廢水、廢氣以及生活污水和交通尾氣中所攜帶的有機污染物通過降雨和水體流通等方式進入土壤環(huán)境、水環(huán)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還可通過生物富集蓄積在動物體內,與機體蛋白質內堿基發(fā)生相互作用導致DNA鏈的斷裂,產生毒性作用,并危害人類的健康。因此,研究化學物質對哺乳動物的急性毒性效應是有機污染物生態(tài)風險評價的重要指標,對急性毒性效應的研究不僅有助于評價有機污染物對哺乳動物的危害與潛在毒性效應,還有助于分析有機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機理,為有機污染物的安全性評價提供參考。本文通過收集和測定一些有機污染物對大鼠與小鼠的急性毒性數(shù)據,研究了有機污染物對大鼠、小鼠急性毒性與暴露途徑之間的相關性,深入討論了經口灌胃與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途徑下有機物在小鼠體內毒性差異的形成原因;揭示了化合物酸堿度在不同暴露途徑下對毒性的影響;比較有機污染物對大鼠與小鼠毒性的異同,探討暴露途徑對種間相關性的影響;建立了生物活性與基團碎片間的回歸方程,測定芳香族化合物在經口灌胃和腹腔注射暴露途徑下對小鼠的急性毒性。本論文取得了以下的研究結果:(1)分析經口灌胃、靜脈注射、腹腔注射與皮下注射暴露途徑下有機物對小鼠急性毒性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小鼠在靜脈注射途徑下對有機物的敏感度最高,在經口灌胃途徑下對有機物的敏感度最低。雖然三種注射途徑下毒性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是有機物在三種注射途徑下的生物可利用度、吸收速率和動力學過程并不相同,這是導致三種暴露途徑下毒性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2)通過研究527個有機物在經口灌胃、靜脈注射、腹腔注射與肌肉注射四種暴露途徑下大鼠的急性毒性,結果表明靜脈注射途徑下的log1/LD50值略大于腹腔注射途徑下的log1/LD50值,但是顯著高于經口灌胃途徑下的log1/LD50值;谥鸩交貧w方程探討不同暴露途徑下毒性值之間產生差別的原因,結果顯示疏水性參數(shù)與離子形態(tài)碎片參數(shù)可以提高靜脈注射與腹腔注射、靜脈注射與灌胃途徑毒性值之間的相關性。這說明有機物的疏水性與酸/堿性可以顯著地影響在有機體內的吸收率,經過不同的分布與代謝過程后,不同暴露途徑之間毒性值產生了明顯差異。除此之外,急性經口毒性試驗復雜性比急性注射毒性試驗高,可導致經口灌胃途徑下有機物對大鼠與小鼠急性毒性間的相關性偏低。(3)分析了灌胃途徑和注射途徑下同系化合物的log1/LD50,結果表明兩種暴露途徑下同系化合物之間的log1/LD50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通過對毒性值log1/LD50與化合物碎片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得到化合物碎片的毒性貢獻值,多數(shù)碎片在灌胃途徑以及注射途徑下的毒性貢獻值相近,然而部分碎片在不同暴露途徑下的毒性貢獻值略有差別,同時對經口灌胃途徑與注射途徑的毒性數(shù)據做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并不好,相關系數(shù)僅0.75。綜上所述,化合物在同一生物體內有著相同的毒性作用機制,因此導致多數(shù)碎片在不同暴露途徑下的毒性貢獻值比較接近,而另外一些化合物在胃腸道內發(fā)生水解反應,導致基團在兩種暴露途徑下的毒性貢獻值存在差異。(4)通過實驗測定了芳香族污染物在經口灌胃與腹腔注射途徑下對小鼠的急性毒性。結果表明多數(shù)化合物在腹腔注射途徑下對小鼠的毒性大于經口灌胃途徑下對小鼠的毒性。化合物在胃腸道的吸收率隨暴露環(huán)境的酸度的增大而降低,吸收率的降低導致了經口灌胃途徑下毒性的減弱。取代苯酚類化合物的解離度隨暴露環(huán)境中pH的減小而減弱,分子態(tài)形式的減少導致苯酚類化合物穿透細胞膜能力的降低,因而有機物在經口灌胃途徑下對小鼠的毒性低于腹腔注射途徑下對小鼠的毒性。在經口灌胃與腹腔注射兩種暴露途徑下,氟苯與溴苯、碘苯對小鼠的毒性無顯著遞增規(guī)律,這是因為電子效應對氟原子的影響是誘導效應大于共軛效應,而溴、碘原子情況則相反。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171.5
本文編號:2370971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17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馮新斌;仇廣樂;王少鋒;李平;孟博;;我國汞礦區(qū)人群的無機汞及甲基汞暴露途徑與風險評估[J];地球化學;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章濤;孫紅文;林巖;;全氟化合物在我國人體中暴露途徑的區(qū)域性差異[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2 于振洋;張晶;尹大強;;多種暴露途徑銅對秀麗線蟲抗氧化酶的毒性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3 孫紅文;章濤;張憲忠;吳騫;K.Kannan;;我國人體中全氟化合物(PFCs)暴露途徑的初步研究:不同地區(qū)食用動物肝臟及禽蛋中的PFCs含量[A];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09暨第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羽;不同暴露途徑下有機污染物對大、小鼠急性毒性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3709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23709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