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直接同化及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光譜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直接同化及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師范大學》 2015年
高光譜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直接同化及應用研究
劉延安
【摘要】:在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近些年來,臺風、暴雨等極端災害性天氣頻繁發(fā)生,災害損失和影響持續(xù)加重。高光譜紅外大氣探測資料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大氣垂直溫度和濕度信息,其同化應用己明顯地改善了全球數(shù)值模式預報精度。隨著人們對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的模擬和預測的重視,高光譜紅外大氣探測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應用研究逐步加強。然而,由于區(qū)域模式是以全球模式的預報場或分析場作為初始邊界條件,不同分析時間衛(wèi)星資料覆蓋差異較大,而且與全球模式相比,總的可用同化資料有限,導致高光譜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同化應用依然存在諸多難題。本文以中尺度模式WRF-ARW (Advanced Research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為預報模式,通用模式GSI (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作為同化系統(tǒng),以AIRS (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紅外輻射資料為例,結合中國及周邊區(qū)域地形和氣候特征,針對紅外輻射資料同化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背景場誤差協(xié)方差調(diào)整和輻射偏差校正,開展了AIRS紅外輻射資料區(qū)域同化應用研究,深化對高光譜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同化過程的理解和認知,同時探索了背景場誤差協(xié)方差(B矩陣)調(diào)整和輻射偏差校正對臺風路徑和強度預報的影響,實現(xiàn)AIRS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同化應用。 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GDAS (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中使用的AIRS同化通道,利用溫度敏感性分析法剔除權重函數(shù)中對區(qū)域模式頂高l0hPa以上有較大貢獻的通道,診斷和分析GSI中云檢測、數(shù)據(jù)稀疏化及閡值控制在亞洲區(qū)域資料質量控制效果,保證了同化數(shù)據(jù)的質量,為AIRS輻射資料區(qū)域同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2)利用NMC(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方法,基于2個月預報統(tǒng)計,結合區(qū)域天氣特征,估計區(qū)域B矩陣,并與GSI中預設全球B矩陣進行特征比較,加深了對區(qū)域B矩陣結構特征的理解。從當前NMC方法估計B矩陣存在問題出發(fā),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敏感性分析法對B矩陣中最重要的參數(shù),水平長度尺度和標準差,進行了優(yōu)化調(diào)整,并應用同化試驗中,將其24小時的溫度、濕度和風場預報與探空資料進行對比驗證,研究表明區(qū)域統(tǒng)計B矩陣水平長度尺度存在尺度偏小,標準差偏大的問題。進而將B矩陣調(diào)整應用到臺風預報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調(diào)整后的B矩陣改善了WRF模式對臺風個例72小時路徑預報的精度。 (3)采用衛(wèi)星掃描角偏差校正和氣團質量校正方案,基于一個月更新,統(tǒng)計偏差時間序列變化特征,發(fā)現(xiàn)AIRS位于15μm CO2吸收波段的通道存在較大的掃描角偏差,且星下點偏差有明顯時間依賴性,而其他通道的掃描角偏差較小,時間依賴性較弱,氣團質量偏差校正中天頂角和溫度遞減率預測因子隨區(qū)域模式資料覆蓋影響而呈較大波動。利用新息(O-B,即觀測輻射值減去模式背景場模擬輻射值)直方圖分布,探究該方案在區(qū)域模式中偏差校正效果,結果表明,除幾個地表通道外,絕大部分通道的校正效果達到預期,滿足了新息統(tǒng)計的無偏性且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標準。在臺風預報試驗中,檢驗了輻射偏差校正對預報的影響,試驗表明,相比于GDAS中提供的更新系數(shù),使用本文研究的區(qū)域輻射偏差校正系數(shù)明顯改進了臺風個例72小時強度預報。 (4)在背景場誤差協(xié)方差調(diào)整和輻射偏差校正研究基礎上,以一次臺風登陸個例,梳理了AIRS輻射資料在GSI3DVAR(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同化過程中代價函數(shù)收斂過程,統(tǒng)計了O-B/O-A (Observation-Background/Observation-Analysis)同化前后變化,以檢驗分析增長合理性。結果表明,AIRS輻射資料變分同化過程能穩(wěn)定收斂,且分析增長合理;同時,同化AIRS輻射資料后不僅改善了臺風個例72小時路徑預報,同時也提高了對臺風強度的預報精度。 (5)為鞏固本文研究成果,拓展應用可能,嘗試將直接廣播衛(wèi)星數(shù)據(jù)與區(qū)域同化模式相結合,研究基于WRF/GSI區(qū)域同化模式本地的準實時預報可行性;谌A東師范大學X/L雙波段極軌衛(wèi)星遙感數(shù)據(jù)接收系統(tǒng),以威斯康星大學CIMSS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tudies)開發(fā)的CRAS(CIMSS Regional Assimilation System)簡化模式為先行載體,實現(xiàn)了本地的準實時預報,奠定了WRF/GSI本地準實時預報應用的根基。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407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華,薛紀善,朱國富,莊世宇,吳雪寶,張風英;Application of Direct Assimilation of ATOVS Microwave Radiances to Typhoon Track Prediction[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4年02期
2 龔建東;;資料同化中二維特征長度隨模式分辨率變化的分析研究[J];大氣科學;2007年03期
3 Ji-Hyun HA;Dong-Kyou LEE;;Effect of Length Scale Tuning of Background Error in WRF-3DVAR System on Assimil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urface Data for Heavy Rainfall Simulation[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2年06期
4 ZHENG Jing;Jun LI;Timothy J.SCHMIT;Jinlong LI;Zhiquan LIU;;The Impact of AIRS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Profiles on Hurricane Forecasts: Ike(2008) and Irene(2011)[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5年03期
5 朱國富;薛紀善;張華;劉志權;莊世宇;黃麗萍;董佩明;;GRAPES變分同化系統(tǒng)中衛(wèi)星輻射率資料的直接同化[J];科學通報;2008年20期
6 李佳英;薛建軍;王維國;張建忠;許映龍;;2013年國外重大臺風災害分析與啟示[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4年02期
7 董佩明;薛紀善;黃兵;王德英;;數(shù)值天氣預報中衛(wèi)星資料同化應用現(xiàn)狀和發(fā)展[J];氣象科技;2008年01期
8 龔建東;魏麗;陶士偉;趙剛;萬豐;;全球資料同化中誤差協(xié)方差三維結構的準確估計與應用Ⅰ:觀測空間協(xié)方差的準確估計[J];氣象學報;2006年06期
9 龔建東;趙剛;;全球資料同化中誤差協(xié)方差三維結構的準確估計與應用Ⅱ:背景誤差協(xié)方差調(diào)整與數(shù)值試驗分析[J];氣象學報;2006年06期
10 劉志權;張鳳英;吳雪寶;薛紀善;;區(qū)域極軌衛(wèi)星ATOVS輻射偏差訂正方法研究[J];氣象學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靖;李剛;王根;;一個基于視場的AIRS云檢測方案[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7期
2 齊琳琳;孫建華;;Application of ATOVS Microwave Radiance Assimilation to Rainfall Prediction in Summer 2004[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6年05期
3 崔麗梅;孫建華;喬琳琳;雷霆;;Application of ATOVS Radiance-Bias Correction to Typhoon Track Prediction with Ensemble Kalman Filter Data Assimilation[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1年01期
4 丁偉鈺;萬齊林;閆敬華;蒙偉光;陳子通;;對流天氣系統(tǒng)自動站雨量資料同化對降雨預報的影響[J];大氣科學;2006年02期
5 岳彩軍;;“海棠”臺風降水非對稱分布特征成因的定量分析[J];大氣科學;2009年01期
6 蔣德明;董超華;;大氣廓線物理反演的最優(yōu)化方法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0年02期
7 顧松強;王振會;翁富忠;薛紀善;董佩明;;利用NOAA/AMSU資料和GRAPES同化系統(tǒng)對陸面比輻射率計算的改進研究[J];高原氣象;2006年06期
8 岳彩軍;壽紹文;曾剛;王詠青;;“海棠”(Haitang)臺風降水非對稱分布成因初步研究[J];高原氣象;2008年06期
9 王葉紅;賴安偉;林春澤;王明歡;;基于GRAPES-MESO模式的非靜力三維變分同化方案性能分析[J];高原氣象;2013年03期
10 路亞奇;王建;焦美齡;;2012年慶陽市一次短時大暴雨的診斷[J];干旱氣象;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海萍;郭衛(wèi)東;李興武;;ATOVS衛(wèi)星資料同化對臺風預報的試驗研究[A];2012北京氣象學會中青年優(yōu)秀論文評選論文集[C];2012年
2 陸其峰;張文江;張鵬;吳雪寶;張鳳英;劉志權;DALE M.Barker;;基于區(qū)域ATOVS數(shù)據(jù)同化的2008中國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暴雪監(jiān)測研究[A];“2010年北京氣象學會中青年優(yōu)秀論文評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愛忠;紀飛;崔錦;;ATOVS微波輻射資料變分同化試驗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中尺度天氣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和預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4 岳彩軍;;“海棠”臺風(2005)降水非對稱分布特征的數(shù)值模擬與定量診斷分析[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熱帶氣旋科學研討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5 希爽;馬剛;張鵬;陸其峰;徐幼平;王鑫;鄭婧;李小青;;在臺風數(shù)值預報中同化ATOVS微波資料的研究Ⅰ——對臺風路徑預報及形勢場的影響[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6 王葉紅;賴安偉;趙玉春;;降水資料同化在梅雨鋒特大暴雨個例模擬中的應用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7 王云峰;王斌;馬剛;盧強;安成;;ATOVS衛(wèi)星亮溫資料的三維變分同化試驗及其應用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8 蔣德明;董超華;;大氣廓線物理反演的最優(yōu)化方法進展[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9 董海萍;郭衛(wèi)東;李興武;;ATOVS衛(wèi)星資料同化對臺風預報的試驗研究[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2風云衛(wèi)星定量應用與數(shù)值[C];2011年
10 黃江平;董佩明;張文軍;劉君;;衛(wèi)星資料循環(huán)同化方案對區(qū)域數(shù)值預報效果影響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2風云衛(wèi)星定量應用與數(shù)值[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麗梅;基于一個全球譜模式的集合Kalman濾波同化系統(tǒng)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邱曉濱;流依賴的背景誤差協(xié)方差在資料同化和雷達風場反演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11年
3 伍湘君;GRAPES高分辨率氣象數(shù)值預報模式并行計算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4 梁旭東;模式約束三維變分資料同化技術及其在臺風數(shù)值預報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7年
5 楊艷蓉;面向雷電預報的雷達、衛(wèi)星遙感資料同化及其應用初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6 趙軍;數(shù)值天氣預報資料同化關鍵技術及并行計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7 王雨;APRAMVI算法及氣溶膠間接氣候效應研究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8 周玲麗;登陸臺風短時暴雨中的中β尺度輻合線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閆冠華;太行山脈對華北暴雨影響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10 楊舒楠;江淮梅雨鋒暴雨的中尺度可預報性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晨;風電功率組合預測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2 楊寅;云和降水影響下AMSU資料一維變分反演的評估及改進[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1年
3 王征虎;基于相似的背景誤差協(xié)方差統(tǒng)計及在三維變分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11年
4 陶俞鋒;AMSU輻射率資料在暴雨預報中直接同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5 楊春;WRF-EnSRF衛(wèi)星資料同化系統(tǒng)構建及應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6 張蕾;多普勒天氣雷達和TCFM導風資料同化在個例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7 王根;主成分累計影響系數(shù)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8 皇群博;云水污染的衛(wèi)星微波資料變分同化技術[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9 胡言青;FY-3A微波濕度計資料的質量控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10 孔瑩;WRF-EnSRF同化ATOVS輻射率資料的實現(xiàn)與應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智勇 ,陳聯(lián)壽 ,徐祥德;中國近幾年熱帶氣旋研究進展(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1期
2 曲曉波 ,JulianHeming;下投式探空資料對Debby颶風路徑預報影響的數(shù)值試驗(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6期
3 顧建峰,Ying-Hwa KUO,Dale M.BARKER,薛紀善,馬曉星;Assimil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yphoon Rusa (2002) Using the WRF System[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5年03期
4 Jo-Han LEE;Hyun-Ha LEE;Yonghan CHOI;Hyung-Woo KIM;Dong-Kyou LEE;;Radar Data Assimilation for the Simulation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0年05期
5 Eun-Han KWON;Elisabeth WEISZ;;Use of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Classification of A Priori Error and Quality Control in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Sounding Retrieval[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2年02期
6 陳聯(lián)壽,羅哲賢;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Scale Vortices on the Structure and Motion of Typhoons[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5年02期
7 ;初論西風帶和熱帶輻合帶環(huán)流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J];大氣科學;1977年02期
8 莊世宇,薛紀善,朱國富,趙軍,朱宗申;GRAPES全球三維變分同化系統(tǒng)——基本設計方案與理想試驗[J];大氣科學;2005年06期
9 莊照榮;薛紀善;莊世宇;朱國富;;資料同化中背景場位勢高度誤差統(tǒng)計分析的研究[J];大氣科學;2006年03期
10 俞小鼎;鄭媛媛;廖玉芳;姚葉青;方翀;;一次伴隨強烈龍卷的強降水超級單體風暴研究[J];大氣科學;2008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莊照榮;背景場誤差的結構特征及其對三維變分同化影響的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4年
2 朱立娟;背景場誤差協(xié)方差估計技術的應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寧;曾新民;席朝笠;;我國華東地區(qū)月尺度氣候動力預測的研究:(Ⅰ)區(qū)域模式建立及模擬檢驗[J];氣象科學;2006年06期
2 布和敖斯爾,勵惠國;亞洲季風區(qū)環(huán)境變化區(qū)域模式及遙感應用的時空域[J];國土資源遙感;1994年04期
3 薛永康,曾凡榮,AdamC.Schloser,SamonJ.Allen;一個植被模式的檢驗和它在陸氣相互作用中的應用[J];大氣科學;1998年04期
4 陳子通;萬齊林;沈學順;黃燕燕;張艷霞;張誠忠;丁偉鈺;;GRAPES區(qū)域模式水汽平流方案的比較與改進[J];熱帶氣象學報;2010年01期
5 劉黎平,錢永甫,吳愛明;區(qū)域模式和GCM對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qū)氣候模擬結果的對比分析[J];高原氣象;2000年03期
6 秦賀;趙克明;湯浩;李如琦;;新疆中強天氣過程GRAPES區(qū)域模式降水預報檢驗[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0年06期
7 唐敬;陳江云;劉杰;;新疆GRAPES區(qū)域模式降水產(chǎn)品的性能檢驗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24期
8 劉黎平,錢永甫,吳愛明;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對區(qū)域模式模擬青藏高原區(qū)域氣候的影響[J];高原氣象;1999年01期
9 ;全球變化區(qū)域模式研究(SRMGECI)與華北平原人類影響模擬[J];地理研究;1996年02期
10 石英;高學杰;;溫室效應對我國東部地區(qū)氣候影響的高分辨率數(shù)值試驗[J];大氣科學;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得松;蕭玲鳳;葉天降;黃康寧;;臺灣區(qū)域模式臺風路徑預測能力之測試與發(fā)展[A];2008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宗森龍;羅堅;黃應喜;;臺灣島地形對臺風“海棠”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中尺度天氣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和預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N];組織人事報;2013年
2 記者 王朝霞;[N];甘肅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延安;高光譜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直接同化及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希進;區(qū)域模式單向嵌套和雙向嵌套的理論分析與應用比較[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3年
相關機構
>華東師范大學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相關作者
>孫希進 >劉延安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wǎng)數(shù)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wǎng)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高光譜紅外輻射資料在區(qū)域模式中的直接同化及應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8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21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