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磷尾氣對燃氣設備高溫腐蝕行為及燃燒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黃磷尾氣對燃氣設備高溫腐蝕行為及燃燒特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黃磷尾氣 資源化利用 磷腐蝕露點 磷硫協(xié)同腐蝕 燃燒特性
【摘要】:黃磷尾氣是高熱值、但雜質含量復雜的工業(yè)尾氣,由于有磷、硫等雜質的存在,尾氣利用過程中,短時間內使設備嚴重腐蝕而失效,利用率不足50%,其余是火炬燃燒后排入大氣,既浪費了有價、寶貴的CO資源,又污染了大氣環(huán)境,資源高消耗、環(huán)境嚴重污染制約了黃磷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有效利用黃磷尾氣,是磷化工多年來國內外的研究熱點。黃磷尾氣雜質及含量、燃燒利用過程形成的燃燒產(chǎn)物、腐蝕產(chǎn)物演化過程、腐蝕類型、燃燒特性,是決定黃磷尾氣有效利用的關鍵因素。本論文通過測定黃磷原料、爐氣以及尾氣成份,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獲得了真實有效的數(shù)據(jù),開展了黃磷尾氣燃燒現(xiàn)場腐蝕研究和模擬實驗腐蝕研究,同時對磷單組分腐蝕、磷-硫共存腐蝕環(huán)境下,不同材料的腐蝕產(chǎn)物組織結構和形貌進行了鑒定和分析,揭示了其腐蝕機理;提出了磷的腐蝕露點概念,研究了尾氣混合氣COx-POx-NOx-H2O的腐蝕露點,驗證了PH3是加速黃磷尾氣燃氣對設備的腐蝕設想;采用傳統(tǒng)燃氣燃燒理論,開展了燃燒特性研究,提出了黃磷尾氣混合體系平均質量、平均動力粘度、平均理論燃燒溫度等指標,為對黃磷尾氣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論文揭示了黃磷尾氣燃氣最新成果,歸納總結正確。1、采用傳統(tǒng)腐蝕機理理論研究——電化學方法與實際燒蝕部件鑒定、分析方法相結合,開展了黃磷尾氣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燃氣對設備腐蝕行為研究。在本課題組發(fā)明的系列腐蝕研究專利裝置中,研究不同材料的樣件,在磷酸腐蝕、硫酸-硫酸協(xié)同腐蝕環(huán)境下的腐蝕產(chǎn)物的形成機制;通過XRD、XPS、SEM等腐蝕產(chǎn)物形貌和組織結構鑒定、分析,揭示了黃磷尾氣燃氣腐蝕類型是電化學腐蝕、晶界腐蝕、露點腐蝕、高溫腐蝕、硫化物應力開裂(SSC)、連多硫酸晶間腐蝕共存。腐蝕動力學研究表明:(1)在磷酸環(huán)境COx-POx-NOx-H2O下,材料年腐蝕速率為:Q245R16MnR304316L;低溫耐磷酸腐蝕性能:16MnRQ245R;高溫耐磷酸腐蝕性能:316L30416MnRQ245R。(2)在磷酸-硫酸共存環(huán)境COx-POx-SO-NOx-H2O下,材料腐蝕速率為:16MnRQ245R304316L合金;高溫耐磷酸-硫酸腐蝕性能:合金316L30416MnRQ245R。2、采用腐蝕動力學和腐蝕熱力學研究,結合新的理論計算方法,提出了磷的露點腐蝕概念。通過測定、分析不同材料在不同低溫下的腐蝕極化曲線(Polarizationalcuvers)、塔菲爾曲線(Tafel cuvers)、腐蝕交流阻抗(AC impedance corroded),分析磷環(huán)境下及磷-硫共存環(huán)境下腐蝕動力學曲線,運用Gibbs相律,推導黃磷尾氣多成分混合氣COx-POx-NOx-H2O體系磷酸露點計算式,通過現(xiàn)場腐蝕研究和實驗模擬腐蝕研究,獲得了磷環(huán)境下的低溫腐蝕露點、高溫磷腐蝕露點、高溫磷-硫共存腐蝕露點,驗證了PH3加速了燃氣對設備的腐蝕的設想。(1)在磷酸環(huán)境POx-NOx-COx-H2O尾氣體系,Q245R、304、316L、合金,高溫磷酸的露點溫度均為300℃-350℃;16MnR高溫腐蝕露點為700℃。(2)在磷-硫共存環(huán)境POx-SOx-NOx-COx-H2O尾氣混合體系中,Q245R、304、316L、合金,露點腐蝕溫度為300℃-350℃。黃磷尾氣混合體系CO-H2-CH4-H2S-PH3-COS-SC2-P4的腐蝕露點,與理論計算溫度為358.25℃相符,表明PH3加速了燃氣對設備的腐蝕。3、采用理論計算與實際檢測相結合研究方法,開展了黃磷尾氣燃氣燃燒特性研究。在本課題組發(fā)明的專利裝置中,利用Tanford擴散理論、ESCMO湍流燃燒等理論,測定實際黃磷尾氣燃燒的溫度、不同空氣過剩系數(shù)下的燃燒溫度場分布,研究火焰的輻射特性,獲得了黃磷尾氣燃氣燃燒時的溫度場、流場分布。結合采用熱力學軟件Factsage6.1,計算CO-H2-CH4-H2S-PH3-COS-SC2-P4體系下,不同溫度的熵變、焓變、比熱吉布斯自由能變、平衡常數(shù)等。采用傳統(tǒng)燃氣燃燒理論,提出了黃磷尾氣混合體系CO-H2-CH4-H2S-PH3-COS-SC2-P4平均質量為28.48806667 g/mol,平均動力粘度為1.68232E-05(Pa.s),著火點為100℃,平均理論燃燒溫度為2017.267℃,平均燃燒特征系數(shù)β=0.283646933;最佳空氣過剩系數(shù)α:凈化前α=1.2-1.4,凈化后α=1.3,理論計算α=1.02等,為黃磷尾氣燃氣利用提出了理論依據(jù)。4、結合以上研究成果,成功開發(fā)了系列黃磷尾氣燃氣鍋爐,實現(xiàn)了黃磷企業(yè)幾十年一直要做而未能做的黃磷尾氣燃氣鍋爐產(chǎn)業(yè)化應用。
【關鍵詞】:黃磷尾氣 資源化利用 磷腐蝕露點 磷硫協(xié)同腐蝕 燃燒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78
【目錄】: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1章 緒論14-42
- 1.1 黃磷尾氣的產(chǎn)生14-17
- 1.2 國內外黃磷尾氣的利用、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17-19
- 1.3 國內外腐蝕研究現(xiàn)狀19-32
- 1.3.1 腐蝕學科的發(fā)展20
- 1.3.2 磷腐蝕20-21
- 1.3.3 硫和CO_2腐蝕21-24
- 1.3.4 露點腐蝕24-29
- 1.3.5 高溫腐蝕29-30
- 1.3.6 腐蝕熱力學30-32
- 1.4 國內外含CO燃料技術研究現(xiàn)狀32-34
- 1.5 研究方向的提出34
- 1.6 研究內容34-35
- 1.7 技術路線35-37
- 1.7.1 黃磷尾氣燃氣腐蝕研究35-37
- 1.7.2 黃磷尾氣燃氣燃燒特性研究37
- 1.8 論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創(chuàng)新點37-42
- 1.8.1 論文工作的主要成果37-40
- 1.8.2 創(chuàng)新點40-42
- 第2章 試驗與分析方法42-57
- 2.1 試驗方法及標準42
- 2.1.1 腐蝕研究試驗方法及標準42
- 2.1.2 煙氣成分測定標準42
- 2.2 實驗材料42-46
- 2.3 實驗設備46-48
- 2.4 實驗樣品制備48-50
- 2.5 研究方法50-57
- 2.5.1 尾氣及雜質成分、含量測定50
- 2.5.2 腐蝕研究50-53
- 2.5.3 黃磷尾氣燃氣燃燒特性研究53-54
- 2.5.4 防止或減緩磷對材料腐蝕的方法研究54
- 2.5.5 檢測方法54-57
- 第3章 實際黃磷尾氣燒蝕部件的腐蝕產(chǎn)物組織特征57-109
- 3.1 黃磷尾氣生產(chǎn)工藝57-58
- 3.1 黃磷尾氣成分58-67
- 3.1.1 黃磷生產(chǎn)原料成分測定58-61
- 3.1.2 實際黃磷尾氣成分及煙氣成分測定61-67
- 3.2 實際黃磷尾氣燃氣燒蝕構件的腐蝕顯微特征67-82
- 3.2.1 實際黃磷尾氣燃氣燒蝕構件的垢渣和結晶體71-81
- 3.2.2 實際黃磷尾氣燃氣設備現(xiàn)場燒蝕金屬構件81-82
- 3.3 實際黃磷尾氣燃氣掛件腐蝕研究82-103
- 3.3.1 研究掛件82-85
- 3.3.2 送檢樣品85-86
- 3.3.3 實際黃磷尾氣燃燒腐蝕掛件腐蝕產(chǎn)物XRD、SEM、EDS86-103
- 3.4 實際黃磷尾氣燃氣燒蝕構件腐蝕機理分析103-107
- 3.5 本章小結107-109
- 第4章 黃磷尾氣腐蝕動力學109-162
- 4.1 試樣的變化111-115
- 4.1.1 單組分磷酸腐蝕111-112
- 4.1.2 磷酸-硫酸共存環(huán)境下的腐蝕112-115
- 4.2 單組份磷酸環(huán)境115-144
- 4.2.1 研究條件115-117
- 4.2.2 Q245R117-128
- 4.2.3 304不銹鋼128-135
- 4.2.4 316L不銹鋼135-137
- 4.2.5 16MnR137-142
- 4.2.6 低溫腐蝕研究分析142-143
- 4.2.7 磷腐蝕結論143-144
- 4.3 磷酸-硫酸共存環(huán)境144-160
- 4.3.1 研究條件144-145
- 4.3.2 Q245R145-147
- 4.3.3 304不銹鋼147-149
- 4.3.4 316L不銹鋼149-151
- 4.3.5 合金151-153
- 4.3.6 不同材料腐蝕動力學及腐蝕速率對比153-155
- 4.3.7 年腐蝕速率155
- 4.3.8 腐蝕動力學趨勢方程155-156
- 4.3.9 腐蝕速率趨勢方程156-157
- 4.3.10 磷-硫共存環(huán)境腐蝕研究分析157-160
- 4.5 本章小結160-162
- 第5章 磷及磷-硫環(huán)境下腐蝕產(chǎn)物形貌及組織結構162-217
- 5.1 磷單組份環(huán)境下腐蝕組織結構162-177
- 5.1.1 磷酸浸泡研究162-167
- 5.1.2 含磷環(huán)境下高溫腐蝕研究167-177
- 5.2 含磷-硫共同環(huán)境下高溫協(xié)同腐蝕研究177-207
- 5.2.1 不同材料試樣XRD及產(chǎn)物分析177-193
- 5.2.2 不同材料試樣SEM、EDS及產(chǎn)物分析193-207
- 5.3 磷及磷-硫環(huán)境下腐蝕機理分析207-215
- 5.3.1 磷酸環(huán)境下高溫腐蝕208-209
- 5.3.2 含磷酸-硫酸環(huán)境下高溫腐蝕209-215
- 5.4 本章小結215-217
- 第6章 黃磷尾氣混合體系高溫煙氣腐蝕露點217-231
- 6.1 黃磷尾氣體系混合尾氣露點計算式217-220
- 6.1.1 黃磷尾氣多成分混合氣體系磷酸露點計算化學反應式217-218
- 6.1.2 混合氣COx-POx-NOx-H2O體系露點溫度的熱力學推導218-220
- 6.2 低溫露點研究220-228
- 6.2.1 腐蝕極化曲線和塔菲爾曲線220-222
- 6.2.2 腐蝕交流阻抗圖222-226
- 6.2.3 分析與討論226-228
- 6.3 高溫煙氣露點分析228-230
- 6.3.1 磷高溫環(huán)境氣氛下露點分析228-229
- 6.3.2 磷-硫共存環(huán)境氣氛下露點分析229-230
- 6.4 本章小結230-231
- 第7章 黃磷尾氣混合體系燃燒特性研究231-269
- 7.1 混合體系CO-H_2-CH_4-H_2S-PH_3-COS-SC_2-P_4燃燒熱力學計算233-251
- 7.1.1 熵、焓、吉布斯自由能、比熱233-243
- 7.1.2 質量、密度、低熱值243-246
- 7.1.3 動力粘度、理論空氣需要量、理論煙氣量246-248
- 7.1.4 理論燃燒溫度、空氣過剩系數(shù)、燃燒特征系數(shù)248-251
- 7.2 實際黃磷尾氣燃燒特性251-267
- 7.2.1 溫度測定251-252
- 7.2.2 燃燒火焰252-257
- 7.2.3 燃燒溫度場分布257-266
- 7.2.4 燃燒后煙氣處理266-267
- 7.3 本章小結267-269
- 第八章 研究結果應用269-273
- 8.1 黃磷尾氣燃氣鍋爐研制269-272
- 8.2 本章小結272-273
- 第九章 結論和展望273-275
- 9.1 結論273-274
- 9.2 展望274-275
- 致謝275-276
- 參考文獻276-282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282-286
- 獲獎282-283
-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283-284
- 授權和申請的專利284-285
- 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285-286
- 培養(yǎng)的學生28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士卓;張欣;白銀環(huán);許健;;低熱值氣體燃料層流燃燒特性[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2 趙欽新;張知翔;杜文智;張智超;;模擬氣氛下硫酸露點的腐蝕試驗研究[J];動力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3 林安飛;陳海平;范永春;;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機械未完全燃燒熱損失計算方法的探討[J];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06年01期
4 米翠麗;閻維平;李皓宇;;富氧燃燒方式下煙氣對受熱面?zhèn)鳠崽匦杂绊懙臄?shù)值研究[J];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4期
5 張清,李全安,文九巴,白真權;H_2S分壓對油管鋼CO_2/H_2S腐蝕的影響[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04年06期
6 王廣偉;張建良;蘇步新;邵久剛;邱家用;;考慮化學反應平衡的理論燃燒溫度計算[J];鋼鐵;2012年04期
7 梅毅;楊亞斌;宋耀祖;蔣家羚;王政偉;;熱法磷酸生產(chǎn)中熱能的回收與利用[J];中國工程科學;2005年S1期
8 李彥,武彬,徐旭常;SO_2、SO_3和H_2O對煙氣露點溫度影響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97年01期
9 魏凱豐;姚傳榮;呂克橋;;天然氣氣體粘度和雷諾數(shù)計算[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10 溫敬平;煙氣酸露點測量儀國內外技術水平分析[J];江蘇理工大學學報;1994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曉航;硫酸裝置關鍵設備腐蝕機制與防護對策[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何小威;高溫燃氣溫度和濃度同時檢測模擬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398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73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