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親性聚芳醚腈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07 15:04
目前,工業(yè)上使用較多的人工合成染料中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未經處理的染料污水被直接排放到自然環(huán)境中將給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巨大威脅。兩親性聚合物由于同時含有親水基團和疏水基團,表現(xiàn)出吸附、自組裝、絮凝、分散、增稠等多種優(yōu)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并對處理染料污水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聚芳醚腈(Polyarylene ether nitriles,PEN)是一類綜合性能優(yōu)異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阻燃、尺寸穩(wěn)定性強、加工性和設計性突出等優(yōu)點,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車制造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谟H核取代縮聚反應機理可獲得多種功能性聚芳醚腈,目前在聚芳醚腈的光、電、磁等功能性開發(fā)和研究中已取得豐富的成果。因此,本論文工作將針對不同結構的兩親性聚芳醚腈展開詳細探究,揭示其結構與兩親性以及自組裝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并拓展兩親性聚芳醚腈在吸附和催化降解染料中的功能應用。1.通過向聚芳醚腈?zhèn)孺溡胗H水性基團,獲得五種不同結構的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AmPEN-H),并借助氫氧化鈉去質子化作用將其轉化為離子形式(AmPEN-Na)。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結構的AmPEN都能完全溶解在極性有機溶劑中。...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兩親性聚合物概述
1.1.1 兩親性聚合物的分類
1.1.2 兩親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1.3 兩親性聚合物的性能與應用
1.2 聚芳醚類聚合物
1.2.1 聚芳醚酮
1.2.2 聚芳醚砜
1.2.3 聚芳硫醚
1.2.4 聚芳醚腈
1.3 聚芳醚腈性能介紹
1.3.1 發(fā)展歷史
1.3.2 合成與性能
1.3.3 功能化
1.4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
1.4.1 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4.2 本課題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結構與性能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原料
2.2.2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合成
2.2.3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膜的制備
2.2.4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對染料的吸附
2.2.5 表征方法與儀器
2.3 結果與討論
2.3.1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結構表征
2.3.2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2.3.3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溶解性
2.3.4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熱性能
2.3.5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接觸角
2.3.6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吸水率
2.3.7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染料吸附性能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及其微球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原料
3.2.2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合成
3.2.3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膜的制備
3.2.4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微球的制備
3.2.5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對染料的吸附
3.2.6 表征方法與儀器
3.3 結果與討論
3.3.1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的表征
3.3.2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微球的形貌表征
3.3.3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微球對亞甲基藍的吸附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鋁離子交聯(lián)型兩親性聚芳醚腈對染料的選擇性吸附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原料
4.2.2 PEN(S-P-7/3)溶液的配置
4.2.3 PEN(S-P-7/3)-Al的制備
4.2.4 PEN(S-P-7/3)-Al對染料的吸附
4.2.5 表征方法與儀器
4.3 結果與討論
4.3.1 PEN(S-P-7/3)的光學性能
4.3.2 PEN(S-P-7/3)-Al的熒光性能
4.3.3 PEN(S-P-7/3)-Al的形貌表征
4.3.4 PEN(S-P-7/3)-Al的結構與穩(wěn)定性
4.3.5 PEN(S-P-7/3)-Al對不同染料的吸附
4.3.6 PEN(S-P-7/3)-Al對亞甲基藍的吸附
4.3.7 PEN(S-P-7/3)-Al的氮氣等溫吸脫附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ZnPc/B-b-S雜化微球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實驗原料
5.2.2 ZnPc的合成
5.2.3 ZnPc/B-b-S雜化微球的制備
5.2.4 單線態(tài)氧的檢測
5.2.5 光催化測試
5.2.6 表征方法與儀器
5.3 結果與討論
5.3.1 ZnPc的表征
5.3.2 ZnPc/B-b-S雜化微球的形貌表征
5.3.3 ZnPc/B-b-S雜化微球的熱性能
5.3.4 ZnPc/B-b-S雜化微球的結構表征
5.3.5 ZnPc/B-b-S雜化微球的光學性能
5.3.6 ZnPc/B-b-S雜化微球的單線態(tài)氧
5.3.7 ZnPc/B-b-S雜化微球光降解亞甲基藍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B-b-S-P/TiO_2雜化微球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實驗部分
6.2.1 實驗原料
6.2.2 TiO_2 的制備
6.2.3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制備
6.2.4 B-b-S-P/TiO_2 雜化微球光催化測試
6.2.5 表征方法與儀器
6.3 結果與討論
6.3.1 TiO_2 的表征
6.3.2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形貌
6.3.3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熱性能
6.3.4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結構表征
6.3.5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
6.3.6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6.3.7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X射線衍射圖譜
6.3.8 B-b-S-P/TiO_2 雜化微球光降解亞甲基藍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7.1 全文總結
7.2 后續(xù)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特種工程塑料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J]. 馮剛. 現(xiàn)代化工. 2019(08)
[2]聚苯硫醚產業(yè)化發(fā)展分析[J]. 張宏,李望,趙和平,陳經義,王捷,亢田禮. 現(xiàn)代化工. 2019(03)
[3]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研究進展[J]. 任豹,閔凡飛,陳軍,杜佳. 潔凈煤技術. 2018(06)
[4]聚芳醚腈結構與性能的研究進展[J]. 蒲澤軍,唐海龍,童麗芬,馮夢娜,王盼,賈坤,劉孝波. 中國材料進展. 2015(12)
[5]聚苯硫醚的產業(yè)發(fā)展概況與復合改性進展[J]. 徐俊怡,劉釗,洪瑞,王孝軍,龍盛如,張剛,楊杰. 中國材料進展. 2015(12)
[6]羥乙基羧甲基纖維素與金屬離子交聯(lián)作用機理[J]. 王麗偉,盧擁軍,劉玉婷,舒玉華,翟文.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5(33)
[7]離子交換與吸附樹脂的發(fā)展及在工業(yè)廢水處理與資源化中的應用[J]. 張全興,李愛民,潘丙才. 高分子通報. 2015(09)
[8]接枝聚合-大分子反應法在交聯(lián)聚乙烯醇微球表面接枝聚偕胺肟的研究[J]. 劉蘇宇,高保嬌,付紅艷. 高分子學報. 2010(06)
[9]聚芳醚腈增韌改性苯并惡嗪樹脂性能研究[J]. 雷雅杰,陳文瑾,趙睿,劉孝波. 熱固性樹脂. 2010(02)
[10]高性能聚芳醚酮的發(fā)展及應用[J]. 趙曉剛,冀克儉,鄧衛(wèi)華,梁勇芳. 工程塑料應用. 2009(03)
博士論文
[1]熒光聚芳醚腈的結構與性能研究[D]. 王盼.電子科技大學 2019
[2]含羧基側基聚芳醚腈的合成及其功能復合材料研究[D]. 唐海龍.電子科技大學 2015
[3]兩親性聚合物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 王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0
[4]含二氮雜萘酮聯(lián)苯結構新型聚芳醚腈的研究[D]. 王明晶.大連理工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抗微生物污染聚苯硫醚微孔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王超.天津工業(yè)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173603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兩親性聚合物概述
1.1.1 兩親性聚合物的分類
1.1.2 兩親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1.3 兩親性聚合物的性能與應用
1.2 聚芳醚類聚合物
1.2.1 聚芳醚酮
1.2.2 聚芳醚砜
1.2.3 聚芳硫醚
1.2.4 聚芳醚腈
1.3 聚芳醚腈性能介紹
1.3.1 發(fā)展歷史
1.3.2 合成與性能
1.3.3 功能化
1.4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
1.4.1 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4.2 本課題主要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結構與性能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原料
2.2.2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合成
2.2.3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膜的制備
2.2.4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對染料的吸附
2.2.5 表征方法與儀器
2.3 結果與討論
2.3.1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結構表征
2.3.2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2.3.3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溶解性
2.3.4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熱性能
2.3.5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接觸角
2.3.6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吸水率
2.3.7 兩親性無規(guī)聚芳醚腈共聚物的染料吸附性能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及其微球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原料
3.2.2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的合成
3.2.3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膜的制備
3.2.4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微球的制備
3.2.5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對染料的吸附
3.2.6 表征方法與儀器
3.3 結果與討論
3.3.1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的表征
3.3.2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微球的形貌表征
3.3.3 兩親性嵌段聚芳醚腈共聚物微球對亞甲基藍的吸附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鋁離子交聯(lián)型兩親性聚芳醚腈對染料的選擇性吸附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原料
4.2.2 PEN(S-P-7/3)溶液的配置
4.2.3 PEN(S-P-7/3)-Al的制備
4.2.4 PEN(S-P-7/3)-Al對染料的吸附
4.2.5 表征方法與儀器
4.3 結果與討論
4.3.1 PEN(S-P-7/3)的光學性能
4.3.2 PEN(S-P-7/3)-Al的熒光性能
4.3.3 PEN(S-P-7/3)-Al的形貌表征
4.3.4 PEN(S-P-7/3)-Al的結構與穩(wěn)定性
4.3.5 PEN(S-P-7/3)-Al對不同染料的吸附
4.3.6 PEN(S-P-7/3)-Al對亞甲基藍的吸附
4.3.7 PEN(S-P-7/3)-Al的氮氣等溫吸脫附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ZnPc/B-b-S雜化微球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實驗原料
5.2.2 ZnPc的合成
5.2.3 ZnPc/B-b-S雜化微球的制備
5.2.4 單線態(tài)氧的檢測
5.2.5 光催化測試
5.2.6 表征方法與儀器
5.3 結果與討論
5.3.1 ZnPc的表征
5.3.2 ZnPc/B-b-S雜化微球的形貌表征
5.3.3 ZnPc/B-b-S雜化微球的熱性能
5.3.4 ZnPc/B-b-S雜化微球的結構表征
5.3.5 ZnPc/B-b-S雜化微球的光學性能
5.3.6 ZnPc/B-b-S雜化微球的單線態(tài)氧
5.3.7 ZnPc/B-b-S雜化微球光降解亞甲基藍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B-b-S-P/TiO_2雜化微球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實驗部分
6.2.1 實驗原料
6.2.2 TiO_2 的制備
6.2.3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制備
6.2.4 B-b-S-P/TiO_2 雜化微球光催化測試
6.2.5 表征方法與儀器
6.3 結果與討論
6.3.1 TiO_2 的表征
6.3.2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形貌
6.3.3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熱性能
6.3.4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結構表征
6.3.5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
6.3.6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6.3.7 B-b-S-P/TiO_2 雜化微球的X射線衍射圖譜
6.3.8 B-b-S-P/TiO_2 雜化微球光降解亞甲基藍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7.1 全文總結
7.2 后續(xù)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特種工程塑料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J]. 馮剛. 現(xiàn)代化工. 2019(08)
[2]聚苯硫醚產業(yè)化發(fā)展分析[J]. 張宏,李望,趙和平,陳經義,王捷,亢田禮. 現(xiàn)代化工. 2019(03)
[3]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研究進展[J]. 任豹,閔凡飛,陳軍,杜佳. 潔凈煤技術. 2018(06)
[4]聚芳醚腈結構與性能的研究進展[J]. 蒲澤軍,唐海龍,童麗芬,馮夢娜,王盼,賈坤,劉孝波. 中國材料進展. 2015(12)
[5]聚苯硫醚的產業(yè)發(fā)展概況與復合改性進展[J]. 徐俊怡,劉釗,洪瑞,王孝軍,龍盛如,張剛,楊杰. 中國材料進展. 2015(12)
[6]羥乙基羧甲基纖維素與金屬離子交聯(lián)作用機理[J]. 王麗偉,盧擁軍,劉玉婷,舒玉華,翟文.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5(33)
[7]離子交換與吸附樹脂的發(fā)展及在工業(yè)廢水處理與資源化中的應用[J]. 張全興,李愛民,潘丙才. 高分子通報. 2015(09)
[8]接枝聚合-大分子反應法在交聯(lián)聚乙烯醇微球表面接枝聚偕胺肟的研究[J]. 劉蘇宇,高保嬌,付紅艷. 高分子學報. 2010(06)
[9]聚芳醚腈增韌改性苯并惡嗪樹脂性能研究[J]. 雷雅杰,陳文瑾,趙睿,劉孝波. 熱固性樹脂. 2010(02)
[10]高性能聚芳醚酮的發(fā)展及應用[J]. 趙曉剛,冀克儉,鄧衛(wèi)華,梁勇芳. 工程塑料應用. 2009(03)
博士論文
[1]熒光聚芳醚腈的結構與性能研究[D]. 王盼.電子科技大學 2019
[2]含羧基側基聚芳醚腈的合成及其功能復合材料研究[D]. 唐海龍.電子科技大學 2015
[3]兩親性聚合物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 王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0
[4]含二氮雜萘酮聯(lián)苯結構新型聚芳醚腈的研究[D]. 王明晶.大連理工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抗微生物污染聚苯硫醚微孔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王超.天津工業(yè)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1736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317360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