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合成納米MCM-41及其強化溶液吸收CO 2 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22:46
隨著全球經(jīng)濟和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人口數(shù)量的快速增長以及人類社會進步,大氣中CO2濃度逐年增加,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頻頻,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慘遭破壞,健康安全面臨著潛在的危險。國家在“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節(jié)能減排目標,要將CO2排放量下降18%。迄今為止,化石燃料依舊是世界能源結(jié)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仍以煤炭為主,CO2總排放量的近70%來自于工業(yè)氣體。因此,對溫室氣體CO2的捕集、封存和利用技術(簡稱CCS技術)是當前的研究熱點。目前,工業(yè)上大規(guī)模分離CO2主要采用溶劑吸收法,在此過程中,氣液傳質(zhì)效果是影響CO2吸收率的關鍵因素。從強化氣液傳質(zhì)的角度出發(fā),本文制備了吸附性較強的MCM-41納米顆粒,將其分散至溶液中強化吸收CO2。通過高速相機捕捉CO2在有納米顆粒存在的液相體系中氣泡生成過程,從可視化的角度分析納米顆粒的添加增強氣液傳質(zhì)效果的原因。引入超重力技術,通過外場強化CO2...
【文章來源】:中北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14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975年~2018年大氣CO2濃度
中北大學學位論文2圖1-11975年~2018年大氣CO2濃度Fig.1-1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1975to2018圖1-22015年~2019年大氣CO2濃度Fig.1-2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2015to2019圖1-3近幾年全球CO2排放總量Fig.1-3GlobalCO2emissionsinrecentyears
中北大學學位論文2圖1-11975年~2018年大氣CO2濃度Fig.1-1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1975to2018圖1-22015年~2019年大氣CO2濃度Fig.1-2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2015to2019圖1-3近幾年全球CO2排放總量Fig.1-3GlobalCO2emissionsinrecentyear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二氧化碳排放和碳足跡[J]. 郭久亦,于冰. 世界環(huán)境. 2019(04)
[2]Applications of high-gravity technologies in gas purifications: A review[J]. Jing Guo,Weizhou Jiao,Guisheng Qi,Zhiguo Yuan,Youzhi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9(06)
[3]天然氣脫碳工藝改進[J]. 蔣洪,楊仁杰,陳小榆. 現(xiàn)代化工. 2019(05)
[4]超重力反應強化技術最新進展[J]. 鄒海魁,初廣文,向陽,羅勇,孫寶昌,陳建峰. 化工學報. 2015(08)
[5]部分脫除模板劑對MCM-41修飾負載有機胺吸附CO2的影響[J]. 姚瑩,丁彤,馬智,齊曉周,章慧,劉玉蘭. 化學工業(yè)與工程. 2015(01)
[6]二氧化硅表面修飾硅烷偶聯(lián)劑APTS的過程和機制[J]. 喬冰,高晗,王亭杰,金涌. 化工學報. 2014(07)
[7]不同有機胺修飾MCM-41的CO2吸附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J]. 劉之琳,滕陽,張鍇,曹晏,潘偉平. 燃料化學學報. 2013(04)
[8]超重力技術及其工業(yè)化應用[J]. 陳建峰,鄒?,初廣文,趙宏,邵磊. 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 2012(01)
[9]微波化學中微波的熱與非熱效應研究進展[J]. 馬雙忱,姚娟娟,金鑫,崔基偉,馬京香. 化學通報. 2011(01)
[10]CO2清除新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 張長金,尹燕華,周旭,周軍成,龔峻松. 艦船防化. 2010(02)
博士論文
[1]納米顆粒強化氣液傳質(zhì)的實驗和模型研究[D]. 姜家宗.清華大學 2014
[2]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吸附CO2研究[D]. 魏建文.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氣泡溢出自由界面穩(wěn)定射流條件的實驗研究[D]. 尚煒.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9
[2]單孔鼓泡特性的可視化實驗研究[D]. 李應治.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7
[3]表面活性劑作用下氣泡運動特性研究[D]. 李晨.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7
[4]納米顆粒增強氣液傳質(zhì)的實驗和模型研究[D]. 張宇.清華大學 2016
[5]胺基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其對CO2吸附性能的研究[D]. 張學詩.青島科技大學 2015
[6]膜基CO2捕集劑及其性能研究[D]. 嵇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7]MCM-41介孔分子篩的合成方法及催化性能研究[D]. 陶濤.江蘇大學 2006
[8]硅基介孔材料的微波合成與表征[D]. 曾國坪.福州大學 2006
[9]甲烷/二氧化碳的吸附法分離[D]. 王震.天津大學 2005
[10]膜吸收法和化學吸收法脫除電廠煙氣中二氧化碳的試驗研究[D]. 楊明芬.浙江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08332
【文章來源】:中北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14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975年~2018年大氣CO2濃度
中北大學學位論文2圖1-11975年~2018年大氣CO2濃度Fig.1-1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1975to2018圖1-22015年~2019年大氣CO2濃度Fig.1-2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2015to2019圖1-3近幾年全球CO2排放總量Fig.1-3GlobalCO2emissionsinrecentyears
中北大學學位論文2圖1-11975年~2018年大氣CO2濃度Fig.1-1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1975to2018圖1-22015年~2019年大氣CO2濃度Fig.1-2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2015to2019圖1-3近幾年全球CO2排放總量Fig.1-3GlobalCO2emissionsinrecentyears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二氧化碳排放和碳足跡[J]. 郭久亦,于冰. 世界環(huán)境. 2019(04)
[2]Applications of high-gravity technologies in gas purifications: A review[J]. Jing Guo,Weizhou Jiao,Guisheng Qi,Zhiguo Yuan,Youzhi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9(06)
[3]天然氣脫碳工藝改進[J]. 蔣洪,楊仁杰,陳小榆. 現(xiàn)代化工. 2019(05)
[4]超重力反應強化技術最新進展[J]. 鄒海魁,初廣文,向陽,羅勇,孫寶昌,陳建峰. 化工學報. 2015(08)
[5]部分脫除模板劑對MCM-41修飾負載有機胺吸附CO2的影響[J]. 姚瑩,丁彤,馬智,齊曉周,章慧,劉玉蘭. 化學工業(yè)與工程. 2015(01)
[6]二氧化硅表面修飾硅烷偶聯(lián)劑APTS的過程和機制[J]. 喬冰,高晗,王亭杰,金涌. 化工學報. 2014(07)
[7]不同有機胺修飾MCM-41的CO2吸附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J]. 劉之琳,滕陽,張鍇,曹晏,潘偉平. 燃料化學學報. 2013(04)
[8]超重力技術及其工業(yè)化應用[J]. 陳建峰,鄒?,初廣文,趙宏,邵磊. 硫磷設計與粉體工程. 2012(01)
[9]微波化學中微波的熱與非熱效應研究進展[J]. 馬雙忱,姚娟娟,金鑫,崔基偉,馬京香. 化學通報. 2011(01)
[10]CO2清除新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 張長金,尹燕華,周旭,周軍成,龔峻松. 艦船防化. 2010(02)
博士論文
[1]納米顆粒強化氣液傳質(zhì)的實驗和模型研究[D]. 姜家宗.清華大學 2014
[2]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吸附CO2研究[D]. 魏建文.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氣泡溢出自由界面穩(wěn)定射流條件的實驗研究[D]. 尚煒.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9
[2]單孔鼓泡特性的可視化實驗研究[D]. 李應治.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7
[3]表面活性劑作用下氣泡運動特性研究[D]. 李晨.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7
[4]納米顆粒增強氣液傳質(zhì)的實驗和模型研究[D]. 張宇.清華大學 2016
[5]胺基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其對CO2吸附性能的研究[D]. 張學詩.青島科技大學 2015
[6]膜基CO2捕集劑及其性能研究[D]. 嵇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7]MCM-41介孔分子篩的合成方法及催化性能研究[D]. 陶濤.江蘇大學 2006
[8]硅基介孔材料的微波合成與表征[D]. 曾國坪.福州大學 2006
[9]甲烷/二氧化碳的吸附法分離[D]. 王震.天津大學 2005
[10]膜吸收法和化學吸收法脫除電廠煙氣中二氧化碳的試驗研究[D]. 楊明芬.浙江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1083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31083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