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工程博士論文 >

鐵錳氧化膜催化氧化同步去除地下水中氨氮和錳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26 21:37

  本文選題:鐵錳復合氧化膜 + 氨氮和錳。 參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摘要】:當前我國地下水源氨氮和錳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飲用水中過量的氨氮和錳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氨氮在人體內(nèi)可被氧化成亞硝氮和硝氮,而這些物質(zhì)可誘發(fā)產(chǎn)生致癌的亞硝胺和高鐵血紅蛋白癥。人體如攝入過量的錳,會使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引起記憶力減退、誘發(fā)肺炎,導致慢性中毒等。因此,地下水中氨氮和錳的同步高效去除,對保證飲用水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題利用高錳酸鉀持續(xù)氧化進水中錳和鐵,可快速在石英砂濾料表面形成一層“活性氧化膜”(以下簡稱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對于氨氮和錳具有同步高效的去除作用。據(jù)此本文以地下水中鐵錳氧化膜催化氧化氨氮和錳的機理為研究重點,并依此展開其它相關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結論:(1)縮短了濾料成熟周期,建立了氧化膜增長動力學模型。經(jīng)工藝優(yōu)化,濾料成熟期可縮短至26天,比生物掛膜縮短了2~3倍。濾料表面的氧化膜對于氨氮和錳的氧化具有高效、穩(wěn)定、持久的氧化去除作用。建立了膜增長動力學模型,在一個運行周期內(nèi),濾料表面氧化膜厚度隨時間呈線性增長。2年運行結果表明,該動力學模型可準確描述氧化膜的增長厚度和預測不同進水錳濃度條件下的理論脫膜時間。反沖洗周期縮短一半作為脫膜的標志,氧化膜厚度不應超過150μm。(2)確定了氨氮去除的主要影響因素。當進水中僅含氨氮時,溶解氧濃度越高,氨氮達標可去除的負荷越高。氧化膜化學催化氧化氨氮的最大去除負荷為22.2g/(m3×h),遠高于生物條件下氨氮的去除負荷(1.5~6 g/(m3×h))。當濾速為7~18 m/h,進水氨氮濃度為1.0~1.6 mg/L時,出水氨氮均能穩(wěn)定達標。進水中鐵的存在會阻礙氨氮的氧化,氨氮對鐵的去除影響不大。錳的存在對于氨氮的去除沒有直接影響,氨氮會削弱錳的去除。當進水中同時含有氨氮、錳和鐵時,系統(tǒng)持續(xù)運行6個月,氧化膜可高效穩(wěn)定地同步去除上述污染物。當水溫低于6.6℃時,氧化膜仍具有很高的氧化活性。pH值的降低會削弱氨氮的去除。高濃度的Na+、K+和Cl-并未影響氨氮的去除,高濃度的Mg~(2+)和Ca~(2+)對氨氮去除的削弱作用較大。整個濾層對于氨氮和錳的去除均有催化能力,中下部濾層“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不足。當成熟濾料的高度為100 cm時,即使停止運行60天,也可在3.5天后恢復對氨氮和錳的有效去除。(3)進一步驗證了氧化膜的化學催化氧化作用,初步探討了作用機理。利用現(xiàn)場中試系統(tǒng),在對催化氧化過濾系統(tǒng)進行紫外、臭氧和過氧化氫協(xié)同、持續(xù)完全滅活條件下,對水中氨氮和錳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充分證明了氧化膜的化學催化氧化作用是去除水中氨氮和錳的主導作用。該成果改變了國內(nèi)外廣泛認可的氨氮去除的生物氧化主導作用的結論,提出了一種水中氨氮去除的新技術和工藝。通過SEM、XRF和XPS等表征方法初步提出了氨氮的催化氧化機理:O2吸附到氧化膜表面生成具有強氧化性的中間產(chǎn)物·O,活化態(tài)的·O和吸附態(tài)的NH4+反應生成[NH]和H+,然后·O和[NH]繼續(xù)反應生成最終產(chǎn)物NO3-。(4)Mn~(2+)的催化氧化過程符合偽一級動力學,初步探討了其催化氧化機理。氧化膜對水中Mn~(2+)的吸附過程可用Lagergren偽一級動力學方程描述,相關系數(shù)R2達0.98以上。log([Mn~(2+)]t/[Mn~(2+)]0)與空床接觸時間(EBCT)為線性關系,初始低濃度Mn~(2+)的k值(0.57)明顯要大于初始高濃度的k值(0.14),主要是由于氧化膜表面活性位的限制。Mn~(2+)的去除過程并不需要消耗DO。XPS表征結果可知,氧化膜表面有錳的氫氧化物([≡Mn-OH])存在,據(jù)此提出了Mn~(2+)去除的催化氧化機理:吸附態(tài)的Mn~(2+)和[≡Mn-OH]在氧化膜界面上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復雜的氧化物,其中僅少量氧化物轉化為新的氧化膜。(5)優(yōu)化確定了氧化膜的脫膜條件。為有效恢復濾池的反沖洗周期,且同時不影響水處理效果,分別利用O3、H2O2、ClO2、Na2SO3和HCl五種脫膜劑對濾料進行化學脫膜實驗,脫膜劑處理后,部分氧化膜自濾料表面剝離脫落。靜態(tài)實驗可知:O3的最適投量為30.1 g/(L·濾料·h),H2O2、ClO2和Na2SO3的最適投量均為4.10 g/(L·濾料),HCl的最適投量為5.11 g/(L·濾料),所有脫膜劑最適脫膜時間均為40 min。中試實驗可知,與其它四種脫膜劑相比,HCl的剝離效果最佳,且其反沖洗周期恢復效果最顯著(從35.2 h增加到61.6 h),同時藥劑費用明顯低于其它脫膜劑。故HCl為最優(yōu)的脫膜劑。
[Abstract]: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oxid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manganese in the groundwater can be shortened to 26 days , which can lead to the removal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manganese .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oxidation film has a high efficiency , stability and lasting oxidation removal effect .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mechanism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ter is studied by means of SEM , XRF and XPS .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mechanism of Mn ~ ( 2 + ) i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EM , XRF and XPS .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mechanism of Mn ~ ( 2 + ) i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EM , XRF and XP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dosage of O3 is 30 . 1 g / ( L 路 filter material 路 h ) , H2O2 , ClO 2 and Na2SO3 are the best dosage of 4 . 10 g / ( L 路 filter material ) , the optimum dosage of HCl is 5 . 11 g / ( L 路 filter material ) , the optimal dosage of HCl is 5 . 11 g / ( L 路 filter material ) , and the optimal dosage of HCl is 5 . 11 g / ( L 路 filter material ) .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5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國權;王成昆;王芳;;氨的催化氧化演示實驗的改進[J];化學教育;1980年04期

2 鄭元昌;使用催化氧化工藝從工廠廢水中回收醋酸[J];化工生產(chǎn)與技術;2003年02期

3 韓東;陳孟林;黃智;何星存;;吸附-催化氧化再生技術處理廢水的研究進展[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11年08期

4 羅貴昌;;多元催化氧化處理化纖廢水的研究[J];河南化工;2011年15期

5 羅忠鑒 ,楊盛書 ,桂正良;化學演示實驗的研究和改革Ⅲ氨的催化氧化[J];四川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年01期

6 張紹芳;對氨的催化氧化演示實驗的改進[J];西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4年03期

7 徐永福;二氧化硫在大氣含水體系中的催化氧化[J];應用化學;1987年05期

8 張福芝;杭道耐;;苯和丁烷催化氧化制順酐的氣相色譜分析[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1988年02期

9 宮寶安;王孝昒;李長海;;含硫脫毛堿膨脹廢水的催化氧化治理[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1989年04期

10 陳先明,胡寶妹,程衛(wèi)平,孟小玲;催化氧化葡萄糖制備葡萄糖酸鈉和D-葡萄糖酸δ-內(nèi)酯[J];化學世界;199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安寧;孫鳴;張亞婷;;光催化氧化與熱催化氧化耦合轉化煤制精細化學品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光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2 王輝;曲振平;王忠;全燮;;金屬銀粒子性質(zhì)對氨選擇催化氧化消除性能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3 李賽;吳銀素;尹曉蕾;邢勝濤;馬子川;;錳氧化物深度催化氧化鄰二甲苯的性能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4 劉敏;吳銀素;蘆佳;馬子川;;堿金屬助劑對天然錳礦深度催化氧化鄰二甲苯的影響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環(huán)境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江國平;;常溫常壓催化氧化裝置介紹[A];“豫興熱風爐杯”2011曹妃甸綠色鋼鐵高峰論壇暨冶金設備管理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會刊[C];2011年

6 孫雪,

本文編號:19389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9389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8a3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