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納米粒子增強陽極氧化膜成膜機制及性能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鎂合金表面Al_2O_3納米粒子增強陽極氧化膜成膜機制及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重慶大學》 2015年
鎂合金表面Al_2O_3納米粒子增強陽極氧化膜成膜機制及性能研究
溝引寧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高鎂合金表面陽極氧化膜的耐蝕和耐磨性能,本文通過在NaOH-Na2SiO3基礎(chǔ)電解液中添加氨基酸類有機添加劑、納米Al2O3顆粒添加劑和Al2O3溶膠添加劑,提出了一種低電壓、低溫、綠色環(huán)保型鎂合金復合陽極氧化技術(shù),在AZ31鎂合金表面制備了不同類型的復合氧化膜。通過對添加氨基酸類有機添加劑前后鎂合金陽極氧化過程和氧化膜厚度、結(jié)構(gòu)、表面形貌、相組成及其耐蝕性能的結(jié)果分析,發(fā)現(xiàn)氨基酸類有機添加劑可以抑制火花放電,提高氧化膜的擊穿電壓,增加氧化膜的厚度,提高氧化膜的表面光潔度。但是氨基酸類有機添加劑并未改變氧化膜的化學成分和相結(jié)構(gòu)。其中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L-鳥氨酸醋酸鹽的抑弧能力較強,加入電解液后可在鎂合金表面得到孔洞細小、均勻、連續(xù)致密的氧化膜,從而使氧化膜的耐蝕性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第一性原理計算結(jié)果表明,L-鳥氨酸醋酸鹽在堿性陽極氧化電解液中能夠和Mg表面通過δ-NH2的N原子(Mg-N)和羧基的O原子(Mg-O)之間形成配位鍵而產(chǎn)生很強的化學吸附。氨基酸類有機添加劑主要通過緩蝕、抑弧和表面活性劑的綜合作用改變鎂合金/電解液的界面行為,影響陽極氧化的過程,獲得孔徑細小、均勻,連續(xù)致密的氧化膜,從而改善氧化膜的耐蝕性。通過在環(huán)保型鎂合金陽極氧化電解液中添加納米Al2O3顆粒,在AZ31鎂合金表面成功制備了包含納米顆粒的復合陽極氧化膜。實驗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復合氧化膜表面具有多孔的特征。電解液中Al2O3納米顆粒的加入并沒有改變鎂合金陽極氧化的基本過程,也沒有改變氧化膜致密層和多孔層的結(jié)構(gòu)。復合陽極氧化膜由MgO、Mg2SiO4和α-Al2O3相組成。Al2O3納米顆粒主要以三種形式存在于復合氧化膜中:a、一些Al2O3顆粒吸附在氧化膜表面;b、另一些Al2O3顆粒吸附在氧化膜多孔層的孔隙中;c、還有一些顆粒被放電通道噴射出來的熔融氧化鎂凝固后包裹在氧化膜中。與不包含納米顆粒的普通氧化膜相比,復合陽極氧化膜表現(xiàn)出了優(yōu)異的耐腐蝕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溶膠化學與電化學相結(jié)合的新型陽極氧化方法,將自制的Al2O3溶膠添加到電解液中進行陽極氧化。通過對不同溶膠添加量下的溶液電導率、反應擊穿電壓、氧化膜厚度及微觀形貌、膜層相結(jié)構(gòu)、耐蝕性和耐磨性結(jié)果分析,來探討溶膠粒子在陽極氧化過程中的作用。結(jié)果表明:Al2O3溶膠的加入,降低了鎂合金陽極氧化電解液的電導率,提高了陽極氧化的擊穿電壓,使得氧化膜厚度增加。但氧化膜的相結(jié)構(gòu)沒有發(fā)生變化。氧化膜的耐蝕性和耐磨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l2O3溶膠添加量為10%vol時,得到的氧化膜耐蝕性和耐磨性最優(yōu)。對鎂合金表面復合陽極氧化膜的封孔工藝進行了初步探索,優(yōu)化出了兩種新的綠色環(huán)保型鎂合金復合陽極氧化膜的封孔工藝:溶膠三次封孔和稀土封孔,封孔后氧化膜的耐蝕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這兩種封孔工藝對環(huán)境無污染,有較強的開發(fā)應用前景。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G174.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一泓;朱立群;劉慧叢;陳貽熾;;硅溶膠在鎂合金陽極氧化反應中的成膜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2 鄒洪慶;呂基成;吳厚昌;方敏;;鋼鐵材料含氟聚合物協(xié)合涂層技術(shù)研究[J];表面技術(shù);2006年05期
3 章志友;趙晴;劉月娥;;不同體系中鎂合金微弧氧化膜層的耐蝕性研究[J];材料保護;2008年05期
4 董國君;楊瀟薇;王桂香;龔凡;;鎂鋰合金無鉻陽極氧化工藝[J];材料保護;2009年05期
5 秦廷偉;程英亮;王慧敏;王平;;電解液組分濃度對ZK60鎂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響[J];材料保護;2009年10期
6 梁永政;師會超;;微弧氧化時間對AZ61鎂合金陶瓷膜形貌及性能的影響[J];材料保護;2010年10期
7 宋雨來;王文琴;劉耀輝;;鎂合金微弧氧化電解液體系及其添加劑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材料保護;2010年11期
8 張丁非;丁培道;潘復生;彭建;;重慶鎂合金研究與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建議[J];材料導報;2004年08期
9 張榮發(fā);王方圓;胡長員;李文魁;向軍淮;多樹旺;李明升;何向明;;鎂合金陽極氧化膜封孔處理的研究進展[J];材料工程;2007年11期
10 羅勝聯(lián),戴磊,周海暉,楊怡穎,曠亞非;鎂合金新型陽極氧化工藝的研究[J];電鍍與環(huán)保;200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常林榮;交變方波電源制備AZ91D微弧氧化膜及其穩(wěn)定性和失效過程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林燕;AZ31鎂合金陽極氧化工藝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2 陳海濤;AM60B鎂合金微弧氧化工藝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3 盤艷紅;AZ91鎂合金表面Ce-Mn復合轉(zhuǎn)化膜室溫制備及組織和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海燕;朱有蘭;李才取;田燕;;ABS汽車燈罩鍍亮鉻處理工藝[J];工程塑料應用;2007年12期
2 周擁仔;龍春光;華熳煜;陳曙光;戴春霞;;ABS汽車防撞護欄材料的研制及應用[J];工程塑料應用;2008年06期
3 于同敏;褚寶磊;;基于二次回歸正交設(shè)計的注塑件件重預測方法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10年01期
4 顧有君;解德剛;艾寧;;影響K55石油接箍管沖擊合格率因素的分析[J];鞍鋼技術(shù);2008年01期
5 郭天永;車玉滿;孫鵬;李連成;孫波;;基于偏最小二乘回歸的高爐焦比影響因素分析[J];鞍鋼技術(shù);2009年05期
6 張立國;翟立委;李艷茹;張飛宇;任偉;袁慧;;印度粉礦對鞍鋼燒結(jié)礦低溫還原粉化指標影響[J];鞍鋼技術(shù);2009年06期
7 丁香蓮;胡蕙露;代麗萍;;萦;;桂花無土栽培基質(zhì)及其營養(yǎng)液篩選試驗[J];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8 張文;徐秀峰;;煙支重量、圓周與硬度關(guān)系的二元回歸分析[J];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9 楊芳;;影響榕樹氣生根引根成活及生長的因素[J];安徽農(nóng)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10 高宛莉;柴春月;杜瑞卿;;用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仙人掌多糖提取工藝參數(shù)[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洪飛;徐莘;霍慧彬;安茂忠;;鎂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處理及其耐蝕性研究[A];2004年全國電子電鍍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馬忠義;;滿足高散熱性能的冷板印制板的加工[A];第三屆全國青年印制電路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尚妍;牛盾;王育紅;王林山;;高硅變形鋁合金錫鹽電解著色工藝的研究[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1年
4 李志祥;杜璐杉;明大增;;助熔劑法制備單氟磷酸鈉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1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張延昌;顧金蘭;王自力;張世聯(lián);;蜂窩夾層板結(jié)構(gòu)抗沖擊正交試驗優(yōu)化設(shè)計[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劉渝萍;張丁非;張建剛;唐元超;;鎂合金綠色型陽極氧化的研究進展[A];2007高技術(shù)新材料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暨《材料導報》編委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時君友;邢洋;高錦秀;;以葵花稈芯為原料制備低成本環(huán)保型紙板的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年會(第一卷)[C];2010年
8 高密超;宗偉;陳林;金自力;任慧平;;重軌在BD2機架C孔中腿高長縮模型的模擬研究[A];第二屆全國背散射電子衍射(EBSD)技術(shù)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暨第六屆全國材料科學與圖像科技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吳志勇;李雷源;趙黎寧;楊文茂;唐作琴;曹銀春;;ZAlSi7Mg材料硬質(zhì)陽極氧化工藝參數(shù)影響分析[A];第七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shù)會議暨第二屆表面工程青年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10 雍興躍;侯純揚;武杰;張正;李棟梁;汪磊;李斌;;氧化鋁合金在空化作用下的腐蝕電化學行為[A];2010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shù)會議摘要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開東;鎂合金高能表面強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錢惠國;工業(yè)爐窯壁面散熱及熱污染控制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3 于松楠;5754鋁鎂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備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朱航;基于多源遙感信息融合的作物營養(yǎng)狀況監(jiān)測與噴灑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亦文;車身結(jié)構(gòu)抗撞性問題的簡化建模及優(yōu)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丁保宏;新型載體SiO_2-TiO_2-ZrO_2載負MoP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加氫精制性能[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高尚;組合式白腐真菌反應器處理實際染料廢水過程中生態(tài)結(jié)構(gòu)和功能解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明;鎂合金微弧氧化微區(qū)電弧放電機理及電源特性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9 呂維玲;AZ91D鎂合金微弧氧化膜制備的調(diào)控及膜層表征方法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10 鄧紅;文冠果種仁品質(zhì)及其油脂和蛋白質(zhì)資源利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伍修錕;呼吸性煤塵物理化學特性的研究及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趙宇;基于AMESim的小泵徑抽油泵泵效的仿真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張曰濤;AZ91D鎂合金化學鍍Ni-W-P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孫飛龍;納米孿晶鎳鍍層在含氯離子溶液中的腐蝕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龐中華;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工藝規(guī)范的試驗研究與質(zhì)量預測[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常志達;粉煤灰制備聚氯化鋁工藝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09年
7 林鵬;固相反應型Al_2O_3-TiB_2復相陶瓷涂層形成機理及力學性能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09年
8 喬鵬;公路工程基礎(chǔ)定額數(shù)據(jù)測定方法選擇及多因素數(shù)據(jù)差異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陳致印;枸杞速溶粉的研制及品質(zhì)評價[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10 劉浩泉;鋁合金表面稀土轉(zhuǎn)化膜的制備工藝與成膜機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安建,沈玉華,黃方志,費菲;鋁溶膠的制備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3年04期
2 陳東初;吳建峰;龔偉慧;李文芳;徐東明;;AZ91D鎂合金表面植酸轉(zhuǎn)化膜的正交實驗優(yōu)化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02期
3 周林;楊素媛;;鎂合金表面防腐蝕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05期
4 張少明;胡雙啟;趙海霞;;納米α-Al_2O_3的制備及其對RDX撞擊感度的影響[J];火炸藥學報;2008年06期
5 葉青,王道,周志清,金鈞,周克斌,張穎;氧化鋁溶膠及涂層研究 I 氧化鋁溶膠的性質(zhì)[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6 朱立群,劉慧叢,李衛(wèi)平,宋光齡;AZ91D鎂合金表面熱擴散滲鋅膜層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7 李一泓;朱立群;劉慧叢;陳貽熾;;硅溶膠在鎂合金陽極氧化反應中的成膜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8 劉元剛,張巍,高瑾,涂運驊,李久青;鎂合金微弧氧化-涂裝體系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李久青,盧翠英,高陸生,張學鋒;鋁合金表面稀土鈰耐蝕膜[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5年06期
10 ;Growth characterization of anodic film on AZ91D magnesium alloy in an electrolyte of Na_2SiO_3 and KF[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6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立世;兩種電解液中鎂合金等離子體電解氧化過程及膜層特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韓棟;稀土轉(zhuǎn)化膜處理液的穩(wěn)定性及其優(yōu)化工藝[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陳宏;鎂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層研究[D];長安大學;2002年
3 戎志丹;鎂合金環(huán)保型陽極氧化工藝及膜層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4 楊靜;鎂合金在不同微弧氧化體系中的組織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5 范松巖;鎂合金微弧氧化電解液配方及膜層著色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6 陳海濤;AM60B鎂合金微弧氧化工藝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8年
7 劉志遠;鎂合金微弧氧化及氧化膜上化學鍍鎳的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08年
8 申穎娉;AZ31鎂合金環(huán)保型陽極氧化工藝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珩,樊自栓,徐源,張文奇;鋁的冷封閉硫酸陽極氧化膜組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1991年05期
2 紀紅;李永豐;樊志罡;朱祖芳;;變形法評定陽極氧化膜抗破裂性標準解析[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4年01期
3 劉磊,胡文彬,吳建生;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微觀結(jié)構(gòu)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4 劉磊,胡文彬,吳建生;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微觀結(jié)構(gòu)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胥澤奇,殷明;槍用鋁合金陽極氧化膜耐曬性試驗研究[J];表面技術(shù);2003年06期
6 郟宇飛;曠亞非;周海暉;胡樂暉;;鋁高壓陽極氧化膜微觀形貌影響因素的研究[J];電鍍與精飾;2006年02期
7 趙景茂;王珊珊;郭超;趙旭輝;左禹;;鋁合金陽極氧化膜雙向脈沖封閉工藝[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8 朱祖芳;;鋁合金建筑型材陽極氧化膜的性能分析及質(zhì)量評價[J];電鍍與涂飾;2008年04期
9 周赟;宣天鵬;汪亮;張萬利;;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封閉方法[J];電鍍與精飾;2011年04期
10 錢備;李淑英;范洪強;余相仁;張琳;;鈦陽極氧化膜的半導體特性及腐蝕行為[J];材料保護;201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似愚;;鋁表面功能性陽極氧化膜的應用及展望[A];2002年全國電子電鍍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劉洲;劉德林;何玉懷;劉昌奎;;以貯存件探討陽極氧化膜耐蝕壽命評估方法[A];面向航空試驗測試技術(shù)——2013年航空試驗測試技術(shù)峰會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3 徐洮;趙家政;陳建敏;;鋁多孔質(zhì)陽極氧化膜擴孔行為的電鏡研究[A];第八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Ⅱ)[C];1994年
4 錢建才;許斌;鄒洪慶;呂基成;吳厚昌;方敏;;聚苯胺摻雜鋁銅合金陽極氧化膜性能研究[A];第九屆全國轉(zhuǎn)化膜及表面精飾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王曉波;閻逢元;張愛民;馮治中;陳建敏;;自潤滑鋁硅合金陽極氧化膜的摩擦學特性研究[A];第七屆全國摩擦學大會論文集(二)[C];2002年
6 楊瀟薇;王桂香;董國君;龔凡;;植酸對鎂鋰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影響[A];2009年全國電子電鍍及表面處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7 賀春林;國玉軍;劉常升;李鳳琴;才慶魁;;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陽極氧化膜的耐蝕性[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8 楊瀟薇;王桂香;董國君;龔凡;;硅溶膠對鎂鋰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影響[A];2009年全國電子電鍍及表面處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戴丹;王慧;李建忠;烏學東;;環(huán)保型鎂合金陽極氧化膜的耐腐蝕性能研究[A];2008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曹發(fā)和;施彥彥;張麗君;張昭;張鑒清;;環(huán)?焖冁V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制備與耐蝕性能研究[A];2006年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祖芳;[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溝引寧;鎂合金表面Al_2O_3納米粒子增強陽極氧化膜成膜機制及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2 葉皓;雙羥基金屬氧化物前驅(qū)體法引入合金元素制備鋁復合陽極氧化膜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
3 劉偉華;熱循環(huán)作用下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開裂行為與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4 張金生;鋁合金陽極氧化膜表面狀態(tài)與粘接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7年
5 田連朋;幾種外加離子對鋁陽極氧化膜電化學性質(zhì)的影響[D];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
6 劉章生;氮化鋁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腐蝕行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
7 任建軍;鋁陽極氧化膜的制備及自組織行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祥鳳;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4年
2 王利敏;鎂合金的腐蝕及其陽極氧化膜耐蝕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3 杜志惠;醫(yī)用鈦合金表面陽極氧化膜的制備工藝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4 崔立波;鎂合金陽極氧化膜性能的電化學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陳爽;提高鋁合金陽極氧化膜在高溫下的抗開裂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9年
6 王珊珊;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脈沖封閉工藝與耐蝕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7年
7 陳勝利;鋁合金陽極氧化膜的外加電壓封閉工藝及耐蝕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8 劉鵬;陽極氧化膜的擊穿機制和納米孔道形成機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9 楊笠;孔型對鋁合金陽極氧化膜耐蝕性能影響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10 胥澤奇;某槍用鋁合金陽極氧化膜變色行為及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本文關(guān)鍵詞:鎂合金表面Al_2O_3納米粒子增強陽極氧化膜成膜機制及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901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9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