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烯氣相聚合的聚合體系與過程
本文關鍵詞:丁二烯氣相聚合的聚合體系與過程
更多相關文章: 氣相聚合 1 3-丁二烯 聚合物載體 負載型稀土催化劑 氣相聚合分散劑 本體聚合
【摘要】:氣相聚合方法避免了大量有機溶劑的使用,具有工藝簡單、綠色高效等優(yōu)點,已經在聚烯烴工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聚丁二烯橡膠是一種重要的通用合成橡膠材料,其工業(yè)化生產方法仍為傳統(tǒng)的溶液聚合。因此,將氣相聚合方法與聚丁二烯的生產相結合將為合成橡膠工業(yè)技術帶來新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活性負載型稀土催化劑與陰離子引發(fā)劑正丁基鋰,對1,3-丁二烯的氣相聚合過程進行了多種不同角度的研究。首次以通過“兩步溶脹”種子乳液聚合得到的多孔型聚合物顆粒PS-DVB為載體材料,成功地制備了負載型稀土催化劑,并實施了丁二烯的氣相聚合,得到了含有數(shù)均分子量為5.3-5.5×105、順式-1,4-聚合單元含量大于98%的高順式聚丁二烯的白色彈性顆粒型復合材料,并用SEM對產品顆粒的微觀表面形貌進行了表征。在氣相聚合實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分散劑的種類及用量對催化體系的表觀活性與最終產品的顆粒形態(tài)有較大影響。為進一步探究分散劑在丁二烯氣相聚合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選擇了多種硅膠顆粒作為分散劑并考察了它們在聚合過程中的分散效果;趯嶒灛F(xiàn)象和結果,提出了一種“顆粒覆蓋”模型,解釋了分散劑顆粒與活性顆粒相互作用的機制,以及在氣相聚合過程中形成氣態(tài)單體傳質阻力的原因。根據(jù)模型的指導,設計并實踐了一種全新的混合型分散體系。這種分散體系由兩種具有不同粒徑尺寸的硅膠顆粒構成,能夠在保持催化劑較高活性的同時,得到具有良好顆粒形態(tài)的聚丁二烯產品。通過氣體質量流量計,對丁二烯氣相聚合過程中的動力學變化進行了考察。對聚合過程中單體消耗速率的監(jiān)測結果表明,分散劑的“顆粒覆蓋”效應對反應初期的影響很大。各分散體系在聚合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可以很好地用“顆粒覆蓋”模型進行解釋,證明了該模型的合理與可靠。建立了一個簡單的丁二烯氣相聚合動力學模型,該模型與實驗結果的符合程度良好。對丁二烯氣相聚合的動力學考察與動力學模型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了混合型分散體系的設計思路。以正丁基鋰(BuLi)為陰離子引發(fā)劑,利用氣相聚合裝置,實現(xiàn)了氣態(tài)丁二烯本體的均聚合與共聚合。在聚合過程中,陰離子聚合慢增長、無終止的特點非常明顯。與稀土催化體系相比,得到的聚合產物分子量較低,但具有不同的微觀結構組成。在對BuLi引發(fā)苯乙烯與氣態(tài)丁二烯共聚的嘗試中,得到的產物以聚丁二烯為主,聚苯乙烯含量很低。但1H NMR、13CNMR的結果表明,產物中存在無規(guī)的共聚單元。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32.1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氣相聚合裝置[J];石油化工;2010年03期
2 王翠珠;;乙烯氣相聚合高效催化劑——鉻離子價態(tài)變化的研究[J];合成樹脂及塑料;1986年01期
3 ;烯烴氣相聚合法[J];石油煉制與化工;1994年04期
4 郭秀春;丙烯氣相聚合用新型催化劑[J];石油化工動態(tài);1994年01期
5 趙軍子,孫建中,周其云,潘祖仁;稀土釹催化劑上丁二烯氣相聚合過程研究[J];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0年04期
6 楊偉,孫建中,周其云;丁二烯氣相聚合產物分子量分布和粒徑分布模型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05年05期
7 陳齊,王志平;烯烴氣相聚合技術進展——關于攪拌流態(tài)化反應器技術[J];現(xiàn)代化工;1993年05期
8 王海華,萬錒俊,歐陽魏,張啟興;新型高活性催化劑乙烯氣相聚合的研究(Ⅱ)—加壓攪拌床乙烯氣聚合及其應用[J];廣東化工;1994年03期
9 方東宇,孫建中,周其云;丁二烯氣相聚合動力學模型研究[J];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1年05期
10 伍青;王海華;;Ziegler-Natta催化劑催化乙烯氣相聚合[J];高分子通報;199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景;付強;姚臻;曹X;;負載型稀土催化體系氣相聚合制備異戊橡膠顆粒[A];2012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2年
2 李華榮;羅正鴻;;茂金屬催化的丙烯氣相聚合過程的單顆粒傳質與傳熱模型[A];中國顆粒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楊寶柱;劉恩濱;王靖岱;陳紀忠;陽永榮;;乙烯氣相聚合過程牌號切換和調度策略的最優(yōu)化研究[A];中國化工學會2003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洪侃;丁二烯氣相聚合的聚合體系與過程[D];浙江大學;201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博遠;氣相法稀土順丁橡膠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2 張景;負載型稀土催化體系氣相聚合制備異戊二烯顆粒[D];浙江大學;2014年
3 付強;氣相聚合原位制備異戊橡膠和乙丙橡膠顆粒[D];浙江大學;2012年
4 方東宇;非均相催化劑催化的丁二烯氣相聚合的模型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 張文峰;丙烯氣相聚合流化床反應器冷態(tài)模擬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李俊菲;雙烯烴氣相聚合—聚合動力學和分子量控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7 楊偉;非均相催化劑催化的丁二烯氣相聚合的模型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8 高天翔;以Mg(OEt)_2為載體前體丙烯氣相聚合催化劑的研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9 王校錚;乙烯氣相聚合過程的模型化[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307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30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