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食用植物油三酰甘油酯文庫構建及摻偽檢測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部分食用植物油三酰甘油酯文庫構建及摻偽檢測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食用植物油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三酰甘油酯 化學計量學 食用植物油摻偽鑒別
【摘要】:食用植物油是人類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但是市場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食用植物油比比皆是。而當前的檢測技術仍無法完全識別食用植物油摻偽。為了解決這一社會問題,本研究采用反相液相色譜-大氣壓化學電離源-離子阱質譜聯用儀分析不同食用植物油中的三酰甘油酯;在此基礎上使用化學計量學方法:主成分分析法、隨機森林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構建相關模型準確分類食用植物油,實現了食用植物油摻偽的鑒別。主要研究如下:(1)建立了基于反相液相色譜-大氣壓離子源-離子阱質譜的三酰甘油酯結構識別技術,并對該方法進行優(yōu)化。以1-棕櫚酸-2-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1-palmitoyl-2-Oleoyl-3-stearoyl-rac-glycerol, POS)為研究對象,對碰撞能量和離子化方式進行優(yōu)化。結果顯示,碰撞能量為25-80eV和使用APCI源時,能產生穩(wěn)定的碎片離子。(2)構建了食用植物油中三酰甘油酯文庫。采用已建立的三酰甘油酯結構識別技術,分析了菜籽油、大豆油、番茄籽油、橄欖油、哈密瓜籽油、核桃油、紅花籽油、花生油、米糠油、棉籽油、南瓜籽油、葡萄籽油、石榴籽油、芝麻油、葵瓜籽油、茶籽油、水飛薊油、杏仁油、亞麻籽油、玉米油、紫蘇籽油中的三酰甘油酯,建立了21種食用植物油的總離子流圖譜庫和APCI源質譜三酰甘油酯離子數據庫。對比了各植物油中三酰甘油酯種類和含量的差異,獲得紫蘇籽油、亞麻籽油、菜籽油、棉籽油、橄欖油、茶籽油及紅花籽油的特征三酰甘油酯。(3)建立了基于三酰甘油酯文庫的食用植物油摻偽鑒別技術。以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葵瓜籽油、亞麻籽油為目標植物油,建立了基于三酰甘油酯文庫的主成分分析和隨機森林分類模型,兩種模型均成功將五類植物油分開。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LLL、OLL、OOL、PLL、SOL、POL這六種三酰甘油酯貢獻較大。使用聚類分析能成功地將亞麻籽油和非亞麻籽油分開,并找出了LnLnLn、LnLLn、OLnLn、PLnLn是區(qū)分亞麻籽油和非亞麻籽油的重要因子。進一步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對食用植物油摻偽進行半定量分析,成功的識別了摻入大于或等于5%(W/W)濃度的非亞麻籽油。隨機森林法可定性鑒別亞麻調和油中摻入食用植物油的品種,準確率高達90.46%。
【關鍵詞】:食用植物油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三酰甘油酯 化學計量學 食用植物油摻偽鑒別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S225.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8
- 1.0 三酰甘油酯概述9-10
- 1.1 色譜-質譜分析植物油三酰甘油酯10-12
- 1.1.1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簡介10-11
- 1.1.2 三酰甘油酯在質譜中的裂解規(guī)律11-12
- 1.2 化學計量學12-16
- 1.2.1 化學計量學概述12-13
- 1.2.2 化學計量學在植物油檢測中的應用13-16
- 1.2.2.1 主成分分析法13-14
- 1.2.2.2 偏最小二乘法14-15
- 1.2.2.3 聚類分析15
- 1.2.2.4 判別分析15-16
- 1.2.2.5 隨機森林16
- 1.3 本研究的意義和主要研究內容16-18
- 第二章 建立食用植物油三酰甘油酯結構識別技術18-28
- 2.1 材料與方法18-20
- 2.1.1 材料與設備18-19
- 2.1.1.1 主要標準品與試劑18
- 2.1.1.2 主要儀器18-19
- 2.1.2 方法19
- 2.1.2.1 液相色譜分析條件19
- 2.1.2.2 質譜條件19
- 2.1.3 脂肪酸縮寫說明19-20
- 2.2 結果與分析20-27
- 2.2.1 質譜實驗條件優(yōu)化20-22
- 2.2.2 三酰甘油酯的識別22-27
- 2.3 小結27-28
- 第三章 食用植物油三酰甘油酯文庫構建28-38
- 3.1 材料與方法28-29
- 3.1.1 樣品的采集與制備28
- 3.1.2 主要試劑與儀器28-29
- 3.1.3 樣品前處理29
- 3.1.4 三酰甘油酯的定性與定量分析29
- 3.2 結果與分析29-37
- 3.2.1 不同食用植物油LC-MS總離子流圖譜庫的建立29-31
- 3.2.2 不同食用植物油中三酰甘油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1-37
- 3.3 小結37-38
- 第四章 三酰甘油酯在食用植物油鑒別中的應用38-48
- 4.1 材料與方法38-39
- 4.1.1 主要試劑與儀器38
- 4.1.2 樣品前處理38-39
- 4.1.3 數據分析39
- 4.2 結果與分析39-47
- 4.2.1 三酰甘油酯在食用植物油分類中的應用39-42
- 4.2.1.1 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建立39-41
- 4.2.1.2 隨機森林分類模型的建立41-42
- 4.2.2 在植物油摻偽上的應用42-47
- 4.2.2.1 亞麻籽油與非亞麻籽油的鑒別42-43
- 4.2.2.2 亞麻籽油摻雜的半定量分析43-45
- 4.2.2.3 亞麻籽油摻偽的定性分析45-47
- 4.3 小結47-48
- 第五章 全文總結48-50
- 研究創(chuàng)新點與展望50-51
- 參考文獻51-56
- 致謝56-57
- 作者簡介57-58
- 附錄58-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若海;常用食用植物油鑒別[J];城市技術監(jiān)督;2001年12期
2 黃秀娟;食用植物油的儲存及品質變化[J];四川糧油科技;2001年02期
3 劉向新;食用植物油中過氧化物的檢測[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2002年03期
4 毛厚瓊;;檢測食用植物油摻假的快速定性方法[J];監(jiān)督與選擇;2002年03期
5 龍伶俐,薛雅琳;五項食用植物油產品國家標準頒布實施[J];中國油脂;2003年08期
6 劉長鵬,周建新,王明潔,吳定,姚明蘭;食用植物油質量安全存在的隱患與對策[J];中國油脂;2004年05期
7 朱效茹,宋聚芹;成武縣食用植物油質量檢測報告[J];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8 牟廣英;大豆等食用植物油標準將全面實施[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2004年06期
9 蔣新正 ,薛雅琳;食用植物油國家標準新聞發(fā)布會在北京召開[J];中國油脂;2004年06期
10 李冬梅;;食用植物油種類的辨別[J];農村百事通;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葛寶坤;王志英;;1997年至1999年天津口岸進口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檢驗結果超標評價[A];中國糧油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選集(綜合卷)[C];2002年
2 彭可茂;祁春節(jié);;我國居民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的城鄉(xiāng)比較[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經濟發(fā)展與人文關懷專輯[C];2006年
3 張俐;馬小愚;雷得天;楊方;;基于食用植物油介電特性的試驗研究[A];2007年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余靜;孫興龍;王繼芬;;傅里葉變換拉曼光譜鑒別常見食用植物油[A];第十七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5 楊元;高玲;譙斌宗;;食用植物油中礦物油摻假的確證檢測方法研究[A];第十五次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文集(上冊)[C];2005年
6 曹萬新;;我國食用植物油現狀與發(fā)展趨向[A];達能營養(yǎng)中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膳食脂肪與健康”論文集[C];2010年
7 呂昕;魏芳;胡s,
本文編號:7418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74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