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活化過氧酸鹽消減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1-24 23:55
腐殖酸(HA)為自然水體中常見的大分子有機物質,結構復雜。其含量較多時會影響水體的色度和氣味,也是氯消毒過程多種消毒副產(chǎn)物的主要前驅體,對有毒有機物和重金屬有吸附絡合作用。因此,有效消減HA能夠改善水體污染狀況,降低其對環(huán)境的危害。高級氧化法由于高效、低成本被廣泛用于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和基于羥基自由基(·OH)的高級氧化方法。SO4-·的氧化還原電勢高(2.5-3.1 eV),壽命長,可無選擇性的攻擊水中有機物;SO4-·主要通過活化過硫酸鉀(PDS)或過硫酸氫鉀(PMS)實現(xiàn),其中PMS結構不對稱,活化過程比PDS更易發(fā)生!H氧化氧化還原電勢為1.7-2.8 eV,常通過芬頓過程產(chǎn)生,但過氧化氫(H2O2)不易儲存和運輸。最近,過碳酸鈉(SPC)和過硼酸鈉(SPB)作為一類固體氧化劑,無毒無害,是H2O2的良好替代物。紫外因...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腐殖酸污染現(xiàn)狀
1.1.1 腐殖酸的性質及危害
1.1.2 腐殖酸去除的研究進展
1.2 高級氧化和過氧酸鹽
1.2.1 高級氧化
1.2.2 過氧酸鹽
1.3 研究意義及內(nèi)容
1.3.1 研究意義
1.3.2 研究內(nèi)容
第2章 實驗部分
2.1 實驗試劑與儀器
2.2 實驗裝置與步驟
2.3 分析測試方法
2.3.1 HA濃度測定及計算
2.3.2 紫外光吸收率
2.3.3 比紫外吸光度(SUVAx)
2.3.4 總有機碳(TOC)的測定
2.3.5 紫外可見光譜(UV-Vis)
2.3.6 三維熒光光譜(3D-EEM)
2.3.7 過硫酸鹽含量測定
2.3.8 H2O2含量測定
2.3.9 自由基掩蔽實驗
第3章 UV/PDS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3.1 引言
3.2 UV/PDS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3.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對比
3.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3.2.3 PDS初始濃度的影響
3.2.4 初始pH的影響
3.2.5 UV/PDS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3.3 水中常見陰離子影響
3.4 HA降解表征
3.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3.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3.5 降解機理分析
3.5.1 PDS剩余量和掩蔽實驗
3.5.2 3D-EEM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UV/PMS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4.1 引言
4.2 UV/PMS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4.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對比
4.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4.2.3 PMS初始濃度的影響
4.2.4 初始pH的影響
4.2.5 UV/PMS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4.3 水中常見陰離子影響
4.4 HA降解表征
4.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4.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4.5 HA降解表征
4.5.1 PMS剩余量和掩蔽實驗
4.5.2 3D-EEM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UV/SPC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5.1 引言
5.2 UV/SPC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5.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對比
5.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5.2.3 SPC初始濃度的影響
5.2.4 初始pH的影響
5.2.5 UV/SPC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5.3 水中常見陰離子的影響
5.4 HA降解表征
5.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5.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5.5 降解機理分析
5.5.1 掩蔽實驗和H2O2濃度測定
5.5.2 3D-EEM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UV/SPB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6.1 引言
6.2 UV/SPB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6.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對比
6.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6.2.3 SPB初始濃度的影響
6.2.4 初始pH的影響
6.2.5 UV/SPB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6.3 水中常見陰離子的影響
6.4 HA降解表征
6.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6.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6.5 降解機理分析
6.5.1 掩蔽實驗
6.5.2 3D-EEM
6.6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866853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腐殖酸污染現(xiàn)狀
1.1.1 腐殖酸的性質及危害
1.1.2 腐殖酸去除的研究進展
1.2 高級氧化和過氧酸鹽
1.2.1 高級氧化
1.2.2 過氧酸鹽
1.3 研究意義及內(nèi)容
1.3.1 研究意義
1.3.2 研究內(nèi)容
第2章 實驗部分
2.1 實驗試劑與儀器
2.2 實驗裝置與步驟
2.3 分析測試方法
2.3.1 HA濃度測定及計算
2.3.2 紫外光吸收率
2.3.3 比紫外吸光度(SUVAx)
2.3.4 總有機碳(TOC)的測定
2.3.5 紫外可見光譜(UV-Vis)
2.3.6 三維熒光光譜(3D-EEM)
2.3.7 過硫酸鹽含量測定
2.3.8 H2O2含量測定
2.3.9 自由基掩蔽實驗
第3章 UV/PDS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3.1 引言
3.2 UV/PDS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3.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對比
3.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3.2.3 PDS初始濃度的影響
3.2.4 初始pH的影響
3.2.5 UV/PDS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3.3 水中常見陰離子影響
3.4 HA降解表征
3.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3.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3.5 降解機理分析
3.5.1 PDS剩余量和掩蔽實驗
3.5.2 3D-EEM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UV/PMS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4.1 引言
4.2 UV/PMS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4.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對比
4.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4.2.3 PMS初始濃度的影響
4.2.4 初始pH的影響
4.2.5 UV/PMS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4.3 水中常見陰離子影響
4.4 HA降解表征
4.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4.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4.5 HA降解表征
4.5.1 PMS剩余量和掩蔽實驗
4.5.2 3D-EEM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UV/SPC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5.1 引言
5.2 UV/SPC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5.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對比
5.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5.2.3 SPC初始濃度的影響
5.2.4 初始pH的影響
5.2.5 UV/SPC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5.3 水中常見陰離子的影響
5.4 HA降解表征
5.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5.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5.5 降解機理分析
5.5.1 掩蔽實驗和H2O2濃度測定
5.5.2 3D-EEM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UV/SPB協(xié)同降解腐殖酸的機理研究
6.1 引言
6.2 UV/SPB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研究
6.2.1 不同體系對HA降解性能的對比
6.2.2 HA初始濃度的影響
6.2.3 SPB初始濃度的影響
6.2.4 初始pH的影響
6.2.5 UV/SPB體系在不同水體中的作用
6.3 水中常見陰離子的影響
6.4 HA降解表征
6.4.1 比紫外吸光度和總有機碳
6.4.2 紫外光吸收率和紫外可見光譜
6.5 降解機理分析
6.5.1 掩蔽實驗
6.5.2 3D-EEM
6.6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8668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8668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