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馬尾繡與楓香染在空乘制服中的融合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7 18:01
民間造物是一種具有傳統(tǒng)工藝價值的文化,其設計思想和手工生產(chǎn)的理念屬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在當代,傳統(tǒng)手工藝所具有的文化藝術價值、社會歷史經(jīng)濟價值越來越重要,新時代傳統(tǒng)手工藝還擔任著建設文化強國、提升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任。馬尾繡與楓香染在空乘制服中的融合設計研究,從哲學、藝術學的角度對馬尾繡和楓香染的技術觀、造物觀、審美觀進行對比梳理,將二者的“神、形、意”進行交融,并通過二者具體的紋樣、布局、色彩進行各種融合創(chuàng)新,最后落實到空乘制服設計中。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章緒論。闡述了論文的研究目的與意義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并分析了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及難點。第二章梳理了馬尾繡的技術觀、造物觀、審美觀的特征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引入中國古代哲學的概念“技、藝、道”,分析了馬尾繡的“道”作為造物觀具體表現(xiàn)為紋樣的本源觀和倫理觀,從“道”統(tǒng)領“技”和“藝”的哲學邏輯關系闡述了馬尾繡“技以載道”的工藝特征、“藝以載道”和“藝與道合”的審美特色,提煉出馬尾繡神秘抽象的紋樣、繁復程式的布局和野性裝飾的色彩等藝術特色,繼而剖析了其當代價值。第三章梳理了楓香染“技”、“藝”、“道”的特征及三者之間的關系。運用比較的方式...
【文章來源】:中原工學院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論文框架(自繪)
中原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馬尾繡的藝術分析與價值10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全盤接受“新文化”,這種拋棄,實際上是拋棄了水族文化的根本,這樣對水族乃至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是相當不利。2.2“技、藝、道”統(tǒng)一的藝術分析“技、藝、道”是我國哲學概念范疇,在很多領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的哲學大家的思想體系中都涉及到過這個概念,深入探析馬尾繡的“技、藝、道”旨在正確構建馬尾繡藝術的技術觀、哲學觀和審美觀。而“技”、“藝”、“道”在中國哲學范疇里并不是分離獨立的,是融合統(tǒng)一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道”是統(tǒng)領“技”和“藝”的(如圖2.1)。對于“技”來講,只有上升到“道”,才有價值,而“技”、“藝”、“道”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觀,符合“道法自然”的思想①,“藝”是發(fā)揮人的個性和精神的自由,但要合自然之道,方能天人合一②。馬尾繡的技藝之道,是關于馬尾繡技術的哲學,構建馬尾繡的技術哲學,方能把握馬尾繡的技藝實質。圖2.1技藝道結構圖(自繪)①[春秋]李耳,邱岳注.道德經(jīng)[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25-48②陳良運.文與質藝與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42-56
中原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馬尾繡的藝術分析與價值12現(xiàn)了就地取材,因材施藝、物盡其用的造物思想。圖2.2馬尾毛和制作工具(自攝)(2)工藝流程先秦時期的設計思想“技以載道”對設計的影響深遠,主張思想通過技術來體現(xiàn),器道并重,此后“形而下”與“形而上”相融。當技藝精進時可以通“道”,“道”是“技”不斷實踐的結果,“道”是作為藝術的創(chuàng)造法則。馬尾繡的制作技藝異常復雜獨特,為世人稱贊,它的主要制作流程如下:1)制作“布殼”。(如圖2.3)“布殼”由土布制成,將漿糊用刷子均勻涂抹在布料上,曬干備用,將剪好的漿布與面料合好貼上,晾曬定型。2)畫稿。在制作好的布殼上畫出要繡的花紋,布殼有紅色、藍色、黑色等等,在繪制紋樣時要根據(jù)底色來配置(見圖2.4)。3)裹纏馬尾線。挑選三、四根馬尾合成股,以馬尾為芯,用白絲線與合成股的馬尾毛打結連上,兩只手巧妙的配合:一只手捏住馬尾,另一只手捻動馬尾線,兩手一上一下地對搓(見圖2.5),將白色的絲線緊緊的纏繞在馬尾的外面,“馬尾線”制作完成。4)固定骨架。(如圖2.6)制作的馬尾線都是白色的,在馬尾繡中主要用作圖案的骨架,按照事先在“布殼”上繪制好的圖案,將其繡在圖案的輪廓上,采用暗線法訂線,穿馬尾線的針是較大的針,一號或者二號針,先將馬尾線鑲在圖案的輪廓上,再用小針將圖案固定在“布殼”上。5)填心。(如圖2.7)鑲嵌完馬尾線后,就要給圖案的縫隙填色,不同的填色方案體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情趣,填芯的繡法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種:辮繡、螺形繡和結線繡,其中,最常見的是螺形繡。6)鑲邊。(如圖2.8)馬尾繡背扇由一個一個的繡片組成,為了組成一個整體,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黔南三都水族馬尾繡工藝調查及紋樣分析[J]. 張歡. 絲綢. 2019(08)
[2]論孔子思想中的“和”[J]. 胡靜.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8(03)
[3]三都水族馬尾繡織繡紋樣的視覺符號語構研究[J]. 張超,朱曉君,張娜.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8(03)
[4]美凝服飾 情系色彩——論西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色彩應用的科學性與藝術性[J]. 賈煜洲,賈京生. 藝術設計研究. 2018(02)
[5]論布依族楓香染圖案的審美特征[J]. 任進. 四川戲劇. 2018(02)
[6]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形象塑造中的制服設計研究[J]. 吳雪蒙,袁秋蕓. 紡織報告. 2018(02)
[7]空乘制服設計與文化自信的傳播[J]. 呂傳笑. 濱州學院學報. 2018(01)
[8]傳統(tǒng)手工藝的復興與生態(tài)中國之路[J]. 方李莉. 民俗研究. 2017(06)
[9]費孝通“文化自覺”思想的再解讀[J]. 方李莉.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7(03)
[10]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馬尾繡的傳承——基于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的研究[J]. 張超,朱曉君.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6)
博士論文
[1]土家族民間造物思想研究[D]. 金暉.武漢理工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布依族楓香染藝術在男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 齊孝果.西南大學 2018
[2]水族馬尾繡背扇研究及其在現(xiàn)代箱包設計中的應用[D]. 柯文晴.西南大學 2016
[3]貴州布依族楓香染制作技術傳承與影響因素研究[D]. 秦文.西南大學 2014
[4]我國空乘制服設計現(xiàn)狀分析與創(chuàng)新研究[D]. 劉丹.南京藝術學院 2011
[5]現(xiàn)代職業(yè)裝的探究與研發(fā)[D]. 謝冀馨.大連工業(yè)大學 2011
[6]論中國空姐制服設計的探索與研究[D]. 徐加娟.東華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53334
【文章來源】:中原工學院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論文框架(自繪)
中原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馬尾繡的藝術分析與價值10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全盤接受“新文化”,這種拋棄,實際上是拋棄了水族文化的根本,這樣對水族乃至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是相當不利。2.2“技、藝、道”統(tǒng)一的藝術分析“技、藝、道”是我國哲學概念范疇,在很多領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的哲學大家的思想體系中都涉及到過這個概念,深入探析馬尾繡的“技、藝、道”旨在正確構建馬尾繡藝術的技術觀、哲學觀和審美觀。而“技”、“藝”、“道”在中國哲學范疇里并不是分離獨立的,是融合統(tǒng)一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道”是統(tǒng)領“技”和“藝”的(如圖2.1)。對于“技”來講,只有上升到“道”,才有價值,而“技”、“藝”、“道”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觀,符合“道法自然”的思想①,“藝”是發(fā)揮人的個性和精神的自由,但要合自然之道,方能天人合一②。馬尾繡的技藝之道,是關于馬尾繡技術的哲學,構建馬尾繡的技術哲學,方能把握馬尾繡的技藝實質。圖2.1技藝道結構圖(自繪)①[春秋]李耳,邱岳注.道德經(jīng)[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25-48②陳良運.文與質藝與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42-56
中原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馬尾繡的藝術分析與價值12現(xiàn)了就地取材,因材施藝、物盡其用的造物思想。圖2.2馬尾毛和制作工具(自攝)(2)工藝流程先秦時期的設計思想“技以載道”對設計的影響深遠,主張思想通過技術來體現(xiàn),器道并重,此后“形而下”與“形而上”相融。當技藝精進時可以通“道”,“道”是“技”不斷實踐的結果,“道”是作為藝術的創(chuàng)造法則。馬尾繡的制作技藝異常復雜獨特,為世人稱贊,它的主要制作流程如下:1)制作“布殼”。(如圖2.3)“布殼”由土布制成,將漿糊用刷子均勻涂抹在布料上,曬干備用,將剪好的漿布與面料合好貼上,晾曬定型。2)畫稿。在制作好的布殼上畫出要繡的花紋,布殼有紅色、藍色、黑色等等,在繪制紋樣時要根據(jù)底色來配置(見圖2.4)。3)裹纏馬尾線。挑選三、四根馬尾合成股,以馬尾為芯,用白絲線與合成股的馬尾毛打結連上,兩只手巧妙的配合:一只手捏住馬尾,另一只手捻動馬尾線,兩手一上一下地對搓(見圖2.5),將白色的絲線緊緊的纏繞在馬尾的外面,“馬尾線”制作完成。4)固定骨架。(如圖2.6)制作的馬尾線都是白色的,在馬尾繡中主要用作圖案的骨架,按照事先在“布殼”上繪制好的圖案,將其繡在圖案的輪廓上,采用暗線法訂線,穿馬尾線的針是較大的針,一號或者二號針,先將馬尾線鑲在圖案的輪廓上,再用小針將圖案固定在“布殼”上。5)填心。(如圖2.7)鑲嵌完馬尾線后,就要給圖案的縫隙填色,不同的填色方案體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情趣,填芯的繡法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種:辮繡、螺形繡和結線繡,其中,最常見的是螺形繡。6)鑲邊。(如圖2.8)馬尾繡背扇由一個一個的繡片組成,為了組成一個整體,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黔南三都水族馬尾繡工藝調查及紋樣分析[J]. 張歡. 絲綢. 2019(08)
[2]論孔子思想中的“和”[J]. 胡靜.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8(03)
[3]三都水族馬尾繡織繡紋樣的視覺符號語構研究[J]. 張超,朱曉君,張娜.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8(03)
[4]美凝服飾 情系色彩——論西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色彩應用的科學性與藝術性[J]. 賈煜洲,賈京生. 藝術設計研究. 2018(02)
[5]論布依族楓香染圖案的審美特征[J]. 任進. 四川戲劇. 2018(02)
[6]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形象塑造中的制服設計研究[J]. 吳雪蒙,袁秋蕓. 紡織報告. 2018(02)
[7]空乘制服設計與文化自信的傳播[J]. 呂傳笑. 濱州學院學報. 2018(01)
[8]傳統(tǒng)手工藝的復興與生態(tài)中國之路[J]. 方李莉. 民俗研究. 2017(06)
[9]費孝通“文化自覺”思想的再解讀[J]. 方李莉.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7(03)
[10]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馬尾繡的傳承——基于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的研究[J]. 張超,朱曉君.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6)
博士論文
[1]土家族民間造物思想研究[D]. 金暉.武漢理工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布依族楓香染藝術在男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 齊孝果.西南大學 2018
[2]水族馬尾繡背扇研究及其在現(xiàn)代箱包設計中的應用[D]. 柯文晴.西南大學 2016
[3]貴州布依族楓香染制作技術傳承與影響因素研究[D]. 秦文.西南大學 2014
[4]我國空乘制服設計現(xiàn)狀分析與創(chuàng)新研究[D]. 劉丹.南京藝術學院 2011
[5]現(xiàn)代職業(yè)裝的探究與研發(fā)[D]. 謝冀馨.大連工業(yè)大學 2011
[6]論中國空姐制服設計的探索與研究[D]. 徐加娟.東華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533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2533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