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生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1 09:47
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到繁,逐步完善的發(fā)展過程,真實反映了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生產(chǎn)方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獨特的民族服飾文化。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的發(fā)展與其共存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但在全球文化趨同化的沖擊下,各民族文化出現(xiàn)了相互交融的現(xiàn)狀,大眾審美逐漸朝著趨同化方向發(fā)展,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逐漸被現(xiàn)代化生活方式所替代,各民族區(qū)域內(nèi)的種族特性不再突出,環(huán)境對于區(qū)域內(nèi)的土家族人民生活的影響不斷減少,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面臨著巨變的危機,因此新形勢下對土家族服飾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已刻不容緩。本研究以湘西區(qū)域內(nèi)的土家族服飾文化為主要研究案例,通過文獻查閱、實地考察、田野調(diào)研、問卷調(diào)研等研究方法,首先對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進行了總體性概述,介紹了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生成環(huán)境、歷史沿革以及基本內(nèi)容,進而結(jié)合文化生態(tài)學理論從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人文生態(tài)三個方面深入描述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發(fā)展與其生生相息的各類環(huán)境因素。在梳理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生態(tài)現(xiàn)狀及土家族服飾文化認同的問卷調(diào)研基礎上,對影響湘西土家族服飾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的各個組成要素...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湘西的地理范圍湘西州大多地處于武陵山區(qū)的丘陵地帶,土家族人聚居地整體海拔多在
碩士學位論文16飾一道青布邊,胸前系著一件繡花圍裙(如圖3-2),但若遇上喜慶的日子或民族重大節(jié)日,則會穿上土家族盛裝服飾(如圖3-3);未婚女子:穿著較為講究,衣服顏色十分豐富,喜愛紅、青、藍、綠等色彩鮮艷的外托肩上衣,上衣邊襟滾花邊,外衣再搭配上繡花裙,逢年過節(jié)時還會特意在衣襟口處系上鑲花的手巾,下著五色花邊寬松長裙,腳穿繡花鞋,腳部同樣用白布代替包裹。圖3-1老年婦女服飾圖3-2中年婦女服飾圖3-3盛裝服飾圖3-4未婚女子服飾圍腰是目前土家族婦女最為喜愛的裝飾和適用之物之一。圍腰在土家語俗稱“媽裙”,胸前繡有約5寸的紋樣,花帶均是采用五彩絲線織造而成,一般兩尺長,在花帶兩頭分別留有三寸左右未織的花緩(如圖3-5)。圖3-5土家族婦女“圍腰”
碩士學位論文16飾一道青布邊,胸前系著一件繡花圍裙(如圖3-2),但若遇上喜慶的日子或民族重大節(jié)日,則會穿上土家族盛裝服飾(如圖3-3);未婚女子:穿著較為講究,衣服顏色十分豐富,喜愛紅、青、藍、綠等色彩鮮艷的外托肩上衣,上衣邊襟滾花邊,外衣再搭配上繡花裙,逢年過節(jié)時還會特意在衣襟口處系上鑲花的手巾,下著五色花邊寬松長裙,腳穿繡花鞋,腳部同樣用白布代替包裹。圖3-1老年婦女服飾圖3-2中年婦女服飾圖3-3盛裝服飾圖3-4未婚女子服飾圍腰是目前土家族婦女最為喜愛的裝飾和適用之物之一。圍腰在土家語俗稱“媽裙”,胸前繡有約5寸的紋樣,花帶均是采用五彩絲線織造而成,一般兩尺長,在花帶兩頭分別留有三寸左右未織的花緩(如圖3-5)。圖3-5土家族婦女“圍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恩施地區(qū)土家族傳統(tǒng)服飾的圖案紋樣[J]. 王泳力. 中國民族博覽. 2018(12)
[2]土家族服飾特征及現(xiàn)狀淺談[J]. 向金萍.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8(04)
[3]酉水流域土家族服飾文化變遷及其原因——以“酉水三區(qū)”為考察中心[J]. 楊鵬.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7(06)
[4]土家族傳統(tǒng)知識保護的必要性探析[J]. 朱祥貴,梁劍雄,楊春娥.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7(03)
[5]清江流域土家族水文化研究[J]. 楊發(fā)軍,蔣濤. 銅仁學院學報. 2017(05)
[6]湘西土家族服飾地域性與藝術(shù)性研究[J]. 李明章,李朝暉. 貴州民族研究. 2017(01)
[7]基于符號學的土家族服飾圖案解讀[J]. 王雪筠. 絲綢. 2016(11)
[8]土家族嫁衣“露水衣”的人類文化學探析[J]. 王曼. 中國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6(01)
[9]貴州土家族傳統(tǒng)服飾風格特征[J]. 崔露,謝云中. 銅仁學院學報. 2016(05)
[10]土家族服飾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歷史發(fā)展演變[J]. 楊蓓. 蘭臺世界. 2015(09)
博士論文
[1]生態(tài)文化的價值取向及其時代屬性研究[D]. 尚晨光.中共中央黨校 2019
[2]湘西永順縣雙鳳村土家民居建筑及裝飾形意研究[D]. 孟子萌.湖南師范大學 2018
[3]“失序”的村寨與“富饒”的貧困研究[D]. 楊衛(wèi)書.吉首大學 2018
[4]西蘭卡普多元價值評價與保護傳承研究[D]. 史紅玲.華中師范大學 2017
[5]土家族傳統(tǒng)制度文化研究[D]. 宋仕平.蘭州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土家族婚姻文化變遷研究[D]. 李琳.湖北民族大學 2019
[2]湘西地區(qū)土家族歷史文化村落中傳統(tǒng)民居保護利用策略研究[D]. 彭清培.華南理工大學 2019
[3]改土歸流后王欽命的保靖治理研究[D]. 田文娟.吉首大學 2019
[4]堅守與變遷:沿河土家族儺文化研究[D]. 羅芳艷.貴州民族大學 2019
[5]對湘西土家族民歌傳承人向英的調(diào)查研究[D]. 梁吉.華中師范大學 2019
[6]湘西土家織錦傳承模式研究[D]. 楊思敏.西南大學 2019
[7]彭氏土司統(tǒng)治下湘西土家族古歌發(fā)展與演變[D]. 鄧玉春.湖南師范大學 2019
[8]農(nóng)村小學青年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 胡曉曉.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2018
[9]湖南土家族織錦在龍山縣中學美術(shù)校本課程中的應用開發(fā)研究[D]. 龔辰.陜西師范大學 2018
[10]制度、內(nèi)容、媒介:恩施州政府土家族民俗文化傳播活動研究[D]. 熊秋萍.渤海大學 2018
本文編號:2970548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湘西的地理范圍湘西州大多地處于武陵山區(qū)的丘陵地帶,土家族人聚居地整體海拔多在
碩士學位論文16飾一道青布邊,胸前系著一件繡花圍裙(如圖3-2),但若遇上喜慶的日子或民族重大節(jié)日,則會穿上土家族盛裝服飾(如圖3-3);未婚女子:穿著較為講究,衣服顏色十分豐富,喜愛紅、青、藍、綠等色彩鮮艷的外托肩上衣,上衣邊襟滾花邊,外衣再搭配上繡花裙,逢年過節(jié)時還會特意在衣襟口處系上鑲花的手巾,下著五色花邊寬松長裙,腳穿繡花鞋,腳部同樣用白布代替包裹。圖3-1老年婦女服飾圖3-2中年婦女服飾圖3-3盛裝服飾圖3-4未婚女子服飾圍腰是目前土家族婦女最為喜愛的裝飾和適用之物之一。圍腰在土家語俗稱“媽裙”,胸前繡有約5寸的紋樣,花帶均是采用五彩絲線織造而成,一般兩尺長,在花帶兩頭分別留有三寸左右未織的花緩(如圖3-5)。圖3-5土家族婦女“圍腰”
碩士學位論文16飾一道青布邊,胸前系著一件繡花圍裙(如圖3-2),但若遇上喜慶的日子或民族重大節(jié)日,則會穿上土家族盛裝服飾(如圖3-3);未婚女子:穿著較為講究,衣服顏色十分豐富,喜愛紅、青、藍、綠等色彩鮮艷的外托肩上衣,上衣邊襟滾花邊,外衣再搭配上繡花裙,逢年過節(jié)時還會特意在衣襟口處系上鑲花的手巾,下著五色花邊寬松長裙,腳穿繡花鞋,腳部同樣用白布代替包裹。圖3-1老年婦女服飾圖3-2中年婦女服飾圖3-3盛裝服飾圖3-4未婚女子服飾圍腰是目前土家族婦女最為喜愛的裝飾和適用之物之一。圍腰在土家語俗稱“媽裙”,胸前繡有約5寸的紋樣,花帶均是采用五彩絲線織造而成,一般兩尺長,在花帶兩頭分別留有三寸左右未織的花緩(如圖3-5)。圖3-5土家族婦女“圍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恩施地區(qū)土家族傳統(tǒng)服飾的圖案紋樣[J]. 王泳力. 中國民族博覽. 2018(12)
[2]土家族服飾特征及現(xiàn)狀淺談[J]. 向金萍.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8(04)
[3]酉水流域土家族服飾文化變遷及其原因——以“酉水三區(qū)”為考察中心[J]. 楊鵬.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7(06)
[4]土家族傳統(tǒng)知識保護的必要性探析[J]. 朱祥貴,梁劍雄,楊春娥.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17(03)
[5]清江流域土家族水文化研究[J]. 楊發(fā)軍,蔣濤. 銅仁學院學報. 2017(05)
[6]湘西土家族服飾地域性與藝術(shù)性研究[J]. 李明章,李朝暉. 貴州民族研究. 2017(01)
[7]基于符號學的土家族服飾圖案解讀[J]. 王雪筠. 絲綢. 2016(11)
[8]土家族嫁衣“露水衣”的人類文化學探析[J]. 王曼. 中國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6(01)
[9]貴州土家族傳統(tǒng)服飾風格特征[J]. 崔露,謝云中. 銅仁學院學報. 2016(05)
[10]土家族服飾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歷史發(fā)展演變[J]. 楊蓓. 蘭臺世界. 2015(09)
博士論文
[1]生態(tài)文化的價值取向及其時代屬性研究[D]. 尚晨光.中共中央黨校 2019
[2]湘西永順縣雙鳳村土家民居建筑及裝飾形意研究[D]. 孟子萌.湖南師范大學 2018
[3]“失序”的村寨與“富饒”的貧困研究[D]. 楊衛(wèi)書.吉首大學 2018
[4]西蘭卡普多元價值評價與保護傳承研究[D]. 史紅玲.華中師范大學 2017
[5]土家族傳統(tǒng)制度文化研究[D]. 宋仕平.蘭州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土家族婚姻文化變遷研究[D]. 李琳.湖北民族大學 2019
[2]湘西地區(qū)土家族歷史文化村落中傳統(tǒng)民居保護利用策略研究[D]. 彭清培.華南理工大學 2019
[3]改土歸流后王欽命的保靖治理研究[D]. 田文娟.吉首大學 2019
[4]堅守與變遷:沿河土家族儺文化研究[D]. 羅芳艷.貴州民族大學 2019
[5]對湘西土家族民歌傳承人向英的調(diào)查研究[D]. 梁吉.華中師范大學 2019
[6]湘西土家織錦傳承模式研究[D]. 楊思敏.西南大學 2019
[7]彭氏土司統(tǒng)治下湘西土家族古歌發(fā)展與演變[D]. 鄧玉春.湖南師范大學 2019
[8]農(nóng)村小學青年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 胡曉曉.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2018
[9]湖南土家族織錦在龍山縣中學美術(shù)校本課程中的應用開發(fā)研究[D]. 龔辰.陜西師范大學 2018
[10]制度、內(nèi)容、媒介:恩施州政府土家族民俗文化傳播活動研究[D]. 熊秋萍.渤海大學 2018
本文編號:29705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705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