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墊面變化對岔巴溝流域次洪退水過程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2 17:51
黃河流域因氣候條件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流域水文循環(huán)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河川徑流量的銳減和區(qū)域內(nèi)地下水位的降低而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因而,研究變化環(huán)境下黃河流域洪水地下徑流過程的演變規(guī)律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榆林地區(qū)岔巴溝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降雨洪水的變化趨勢及突變年份,基于量子遺傳算法推求退水參數(shù)并進行地下徑流水源的劃分,采用多水源時變增益模型模擬流域內(nèi)多場實測次洪過程,并模擬流域基準期和下墊面變化期次洪地下徑流過程,從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次洪地下徑流過程對下墊面變化的響應(yīng)程度。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據(jù)岔巴溝流域1986、1995、2000和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遙感資料,分析1986—2008年流域內(nèi)多種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及其空間轉(zhuǎn)移規(guī)律。分析表明,流域在這一時期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變化不明顯,變化特征主要為流域空間分布上的轉(zhuǎn)移。(2)本文選取岔巴溝流域1960-2010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對應(yīng)的降雨過程。采用線性趨勢回歸和M-K非參數(shù)秩次相關(guān)檢驗法分析多個降雨統(tǒng)計參數(shù)時間序列的變化趨勢,結(jié)果表明,次降雨強度下降趨勢顯著,降雨過程線由尖瘦型逐漸變?yōu)榘中瓦^程;采用有序聚類法、滑動T...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xué)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圖
2研究區(qū)概況72研究區(qū)概況2.1地理位置岔巴溝流域位于東經(jīng)109°47′,北緯37°31′,溝道長26.3km,集水面積205km2。作為大理河流域的一條支流,岔巴溝處于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在大理河和無定河的西南部相匯。曹坪水文站為岔巴溝流域的出口水文站,控制面積為187km2。流域位置如圖2-1所示。圖2-1岔巴溝流域水文站點分布圖Figure2-1DistributionofhydrologicalstationsintheChabagouBasin2.2地形地貌岔巴溝流域?qū)儆诙鯛柖嗨沟嘏_。在白堊紀時期以前,該地區(qū)表現(xiàn)為緩慢的上升和下降運動,此后受到喜馬拉雅山脈和燕山山脈運動的影響,發(fā)生了輕微程度的褶皺。第四紀初開始,該地臺上產(chǎn)生了大量的黃土沉積,也就是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黃土高原,如果從簡單的地層屬性進行劃分,該區(qū)域地層組成由老至新為基巖、老黃土、新黃土構(gòu)成。岔巴溝流域下游多為峁地溝谷,上游多為梁地溝谷,中游則既有梁地溝谷,又有峁地溝谷。該區(qū)域土壤侵蝕較為嚴重,縱橫分布著眾多的大小溝道,整個流域的溝谷切割成很多部分,是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典型的地貌景觀。
3流域下墊面條件變化情況分析11表3-1岔巴溝流域各時期土地利用變化情況(面積:km2)Table3-1LandusechangeofChabagouBasinineachperiod(area:km2)年份1986199520002008類型面積比例面積比例面積比例面積比例耕地117.0557.25%117.4957.46117.4357.43116.8857.16林地6.8493.35%5.222.55%6.41253.14%6.84543.35%草地80.397939.32%81.437439.83%80.306139.28%80.428539.34%水域00.00%00.00%00.00%00.00%建設(shè)用地0.16290.08%0.31680.16%0.31680.15%0.31590.15%未利用土地00.00%00.00%00.00%00.00%圖3-1岔巴溝流域四期土地利用類型圖Fig.3-1LandusetypesinthefourthstageoftheChabagouBasin
本文編號:2953365
【文章來源】:西安理工大學(xué)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圖
2研究區(qū)概況72研究區(qū)概況2.1地理位置岔巴溝流域位于東經(jīng)109°47′,北緯37°31′,溝道長26.3km,集水面積205km2。作為大理河流域的一條支流,岔巴溝處于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在大理河和無定河的西南部相匯。曹坪水文站為岔巴溝流域的出口水文站,控制面積為187km2。流域位置如圖2-1所示。圖2-1岔巴溝流域水文站點分布圖Figure2-1DistributionofhydrologicalstationsintheChabagouBasin2.2地形地貌岔巴溝流域?qū)儆诙鯛柖嗨沟嘏_。在白堊紀時期以前,該地區(qū)表現(xiàn)為緩慢的上升和下降運動,此后受到喜馬拉雅山脈和燕山山脈運動的影響,發(fā)生了輕微程度的褶皺。第四紀初開始,該地臺上產(chǎn)生了大量的黃土沉積,也就是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黃土高原,如果從簡單的地層屬性進行劃分,該區(qū)域地層組成由老至新為基巖、老黃土、新黃土構(gòu)成。岔巴溝流域下游多為峁地溝谷,上游多為梁地溝谷,中游則既有梁地溝谷,又有峁地溝谷。該區(qū)域土壤侵蝕較為嚴重,縱橫分布著眾多的大小溝道,整個流域的溝谷切割成很多部分,是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典型的地貌景觀。
3流域下墊面條件變化情況分析11表3-1岔巴溝流域各時期土地利用變化情況(面積:km2)Table3-1LandusechangeofChabagouBasinineachperiod(area:km2)年份1986199520002008類型面積比例面積比例面積比例面積比例耕地117.0557.25%117.4957.46117.4357.43116.8857.16林地6.8493.35%5.222.55%6.41253.14%6.84543.35%草地80.397939.32%81.437439.83%80.306139.28%80.428539.34%水域00.00%00.00%00.00%00.00%建設(shè)用地0.16290.08%0.31680.16%0.31680.15%0.31590.15%未利用土地00.00%00.00%00.00%00.00%圖3-1岔巴溝流域四期土地利用類型圖Fig.3-1LandusetypesinthefourthstageoftheChabagouBasin
本文編號:2953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533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