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學位單位】:大連海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TM912
【部分圖文】:
?2,涂覆于銅箔上,將該銅箔放入真空??烘箱中,在80"C溫度條件下,真空保持10小時左右后取出;將烘千后的銅箔切成半徑??為0.8cm的圓形片,便制備出電化學測試所用的負極極片。??2.?3.?2扣式電池組裝??將上述極片作為工作電極,金屬鋰片作為對電極和參比電極,電池隔膜為聚丙烯膜,??采用CR2032型號扣式電池,電解液為LiPF6/EC/DEC,將金屬Li片與負極極片裝配成??扣式電池,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組裝的整個過程要在充滿惰性氣體氬氣氣氛的手套箱??內進行。組裝順序如圖2.1所示,且在組裝過程中保持電解液充分浸潤,最后用封口機??封口,避免電解液漏出,防止電解液腐蝕電池。??外殼??疼齡泡沫鎳??鋰片??私?隔膜??r ̄?]?電極片??外殼??圖2.1電池組裝示意圖??Fig.?2.1?Assembly?diagram?of?cell??2.4電化學性能測試??2.4.?1恒電流充放電測試??組裝完畢的扣式電池在靜置一定時間后,恒電流充放電的測試在LAND測試系統(tǒng)上??進行,CT2100型藍電測試系統(tǒng)作為電池測試系統(tǒng),測試充放電電流密度范圍一般從??20〇11認&到aOOOmAg-1,充放電電壓范圍是0.02V?2.5V,循環(huán)次數(shù)在一般為100、200、??500次。利用恒電流充放電,可以得到極片材料的比容量、循環(huán)壽命、循環(huán)穩(wěn)定性等性??能情況。電池的倍率性能測試是在不同電流密度下測試電極材料的循環(huán)性能,本論文一??般選取測試電流密度為:200、400、600、800、1000和2000?mA?g-1,在每個電流密度??下的循環(huán)次數(shù)相同,為10次。??-10?-??
?大連海事大學專業(yè)學位碩士學位論文???3.2.1球磨時間對磷/碳復合材料結構的影響??〇????以?—2?^?1000-?一??獻??丨丨§?800t??I?III?id?,.M|?6>?<??:??????1?40°-??1?.?200-??<r^j?丨I丨ii|i?i?i?;丨丨丨|丨丨丨丨?mu?|?■??20?40?60?80?2〇?40?60?80??20?(°?2e-??圖3.1?(a)不同球磨時間P/C復合材料的XRD圖譜,(b)活性炭XRD圖譜??Fig.?3.1?(a)?XRD?patterns?of?P/C?composites?with?ball?grinding?time?of?4?hours,6?hours?and?10??hours,?(b)?XRD?patterns?of?the?active?carbon??圖3.1a是P/C復合材料在7/3配比下,球磨4、6和10小時所得材料以及研磨紅磷??的XRD圖譜。從圖中單質紅磷的XRD譜圖可以看出,在15°、37°以及65°出現(xiàn)了強度??不大的寬化的衍射峰,并且在球磨不同時間所得P/C復合材料XRD譜圖的相同位置出??現(xiàn)了衍射峰,P/C復合材料的衍射峰與紅磷的衍射峰相呼應,證明P/C復合材料中有紅??磷的存在。此外,根據(jù)圖3.1b活性炭的XRD譜圖,可以得到P/C復合材料中含冇活性??炭,但是活性炭的特征峰并不明顯,這可能是活性炭比例小的原因。??3.?2.?2球磨時間對磷/碳復合材料電化學性能影響??30001???—4h????6h????2500???▲?1〇h??
?鋰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圖3.2是在紅磷與活性炭7/3的條件下,不同球磨時間P/C負極材料的循環(huán)性能比??較,測試電流密度為200?mA?g-1。在該電流密度條件下,充放電循環(huán)50次之后,球磨??10h的P/C復合材料仍能保持532.3?mAh?g-1的比容量,比容量保持率為57.1%,而球磨??4h和6h?P/C負極材枓循環(huán)50次之后的比容量保持率分別為20%和23%。由數(shù)據(jù)可得,??球磨10h的P/C復合材料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優(yōu)于球磨4h和6h的P/C復合材料。由此可以得??出球磨1?Oh為實驗反應的最佳球磨反應時間。??3.?2.?3磷碳比例對磷/碳復合材料電化學性能影響??a-j?ifi?b:i ̄ ̄:?;??:ri??1???*?,??300-???A?m??r500-^?i???▲?,???|?1000.??湖??/?/?/??to???30?40?50?〇?0?100?200?300?400?500??Cycle?numbef?2.?/?otvn??【^伽(】341?三^??I_^?02.?八??卜:??;?一;??I?&?,?〇〇-????I.?---??-?—Charge?caoacity???60?s?g?f/??f?1500.???DnenaTj#?capacty?|?;.?'?l?.??i::V?:;'??J—,——^_,_,__]〇?————,——??SO?100?ISO?200?0?5?1?0?15?20?2&??Cyae?niimbar?Pc(?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英;肖方明;彭果戈;肖志平;唐仁衡;;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J];電源技術;2016年05期
2 李求忠;魏芬;何小英;吳靜嫆;黃雪梅;;鋰離子電池Co_3O_4/C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03期
3 袁曉梅;杜倩;陶偉;朱彥榮;諸榮孫;伊廷鋒;;鋰離子電池Na_2Li_2Ti_6O_(14)負極材料的合成與電化學性能[J];有色金屬工程;2018年04期
4 韓理;張苗;楊朝;蘇丹陽;王靜;;硫化物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J];現(xiàn)代技術陶瓷;2018年04期
5 張瑛潔;劉洪兵;;鋰離子電池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J];硅酸鹽通報;2015年04期
6 劉旭燕;朱新杰;陸友才;潘登;;鋰離子電池硅/碳負極材料的制備與應用[J];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2018年01期
7 張萬紅;方亮;岳敏;于作龍;;碳納米管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J];電池;2006年01期
8 劉曉靜;秦琳琳;施一寧;鄭明森;董全峰;;二氧化錫/碳氣凝膠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J];電化學;2011年03期
9 尹朝麗;趙海雷;郭洪;仇衛(wèi)華;;SnSb復合負極材料的合成和電化學性能[J];電池;2006年01期
10 謝健,曹高劭,趙新兵;FeSb合金的吸放鋰行為(英文)[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建平;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2 馮小鈺;鋰離子電池碳酸鹽負極材料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3 蘇明如;鋰離子電池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4 張志薇;二次電池凝膠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D];山東大學;2017年
5 李成均;含鈦類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6 夏青;鋰離子電池氧化物負極材料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7 呂曉欣;鋰離子電池過渡金屬氧化物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表征[D];蘇州大學;2016年
8 李歡歡;轉換類負極材料的界面調控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年
9 任文鋒;鋰離子電池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2016年
10 林寧;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衛(wèi)強;鋰離子電池磷基負極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20年
2 鄭浩;鋰離子電池硅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3 童震坤;鋰離子電池鍺基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儲鋰性質[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年
4 陳煜;多孔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20年
5 李瑩瑩;鋰離子電池鈦基負極材料的合成與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6 班慶初;鋰離子電池硅/鋁系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表征[D];吉林大學;2016年
7 向軍;鋰離子電池用硅基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8 馬嘯嘯;由農(nóng)田廢棄物制備炭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性能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7年
9 蔣力;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7年
10 李碩;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848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84845.html